第十三章 袁天罡习武

  萧无畏叫来牛千柱,“牛千柱,今日一个年轻道士经常和你在一起,那个年轻道士是谁?”牛千柱道:“回陛下,他便是从天机堂随属下一起回京的袁天罡。”萧无畏恍然,牛千柱回京后确实说过此人,只是此人年纪较小,加之自己又有很多事情处理,也就没有召见此人。“千柱,你与袁天罡多有接触,你觉此人如何?”萧无畏问牛千柱,“陛下,属下虽与他接触时日不多,可知此人聪慧过人,几乎是过目不忘,而且身上没有名门大派的那种傲娇之气,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袁天罡皆能平等相交,不卑不亢。”牛千柱把自己对袁天罡的看法说与萧无畏听。“千柱,明日早朝之后,你带袁天罡入宫,我在御书房召见袁天罡。”牛千柱领命退下。

  萧无畏不是不想马上见到袁天罡,而是他还没想好怎么处理此事,如果袁天罡是一个小道观的道士,那萧无畏大可召进宫中去服侍武库那个老头,可是袁天罡是天机堂弟子,又是送信而入京,若是强留恐惹怒天机堂。实在无法可想,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上让金保传旨李肃觐见。

  “李卿,有人可能会威胁到萧家的江山社稷,朕想采取一些以前不屑采用的手段,你说朕的选择对吗?”萧无畏问中书令。

  “陛下,市井百姓尚且会为家里的一砖一瓦与邻里闹矛盾,何况是陛下的天下,只要不违本心即可。”中书令说道。

  “可是此事有违本心,朕该如何取舍?”萧无畏问。

  “陛下所言之本心是本来之心,而陛下现在肩负着社稷,就不能只用对普通人百姓的要求而要求,陛下现在的本心不能只是本来之心,而是本该之心,本该之心里面装着社稷,装着黎民百姓。”李肃宽慰萧无畏。

  “当初兄长执意不肯登基,很多人笑他,可又有几人知道那才是大智慧,大舍得,做了皇上很多事就不能从心所欲了。”萧无畏也很无奈。“这次请李卿前来,是想让李卿去武库替朕谈一件事。”说着就把今日去武库讨剑无果,守库老人要袁天罡去陪他之事说了,“我觉得老人家也并非是想找个服侍之人,而是看中了袁天罡的天分,想传他衣钵。我曾问过牛千柱,袁天罡确是良玉,这次请李卿过去,是商量个时间,咱们也不能真的强留袁天罡在扶风城,到时天机堂兴师问罪就不好了。”

  李肃思索片刻道:“老臣就去试试,不知道他会不会给我这个面子,不过他肯定不会揍老臣。”李肃笑着离去。

  李肃离开御书房,来到大内武库,守库老人笑眯眯道:“说客登门了。”

  李肃向老者施了一礼,拉过老人身边的一个小凳坐下,双手往袖里互插,竟隆起衣袖晒起太阳,老人笑道:“是不是读书读出大学问的副作用就是脸皮也变厚了?就那么点事,赶紧说,我倒要看看萧无畏那小子是不是也能厚脸皮去天机堂把那孩子给我求来。”李肃依旧一言不发。老头见李肃还是不说话,就起身要走,李肃心想这件事已经成了一半。

  李肃忙拉住老者,笑嘻嘻的说:“老前辈,你可给陛下出了一道难题,这个袁天罡是天机堂弟子,如果老前辈去讨要,天机堂还不得巴不得给老前辈送来,而陛下去讨要,就有点羞于启齿了,毕竟是天机堂帮了陛下大忙,现在又把人扣下了,于情于理都没办法和天机堂交代。”

  老头无赖道:“那是萧无畏的事情,我不管,如果不是他来讨要古剑,我确实有心去一趟天机堂,料来御问天那孩子也不会驳了我的面子,就算他不给面子难道我抢人天机堂还有人能拦得住?”李肃发现老头说此话之时豪气顿生,只是一瞬而逝,接下来就有点倚老卖老后的难为情,咧嘴一笑,“老夫知你来意,我答应萧无畏,袁天罡我只留在身边一年,最多一年,萧无畏也能猜到我是想传他几手功夫,不至于我近年对武学的想法后人无法得见。”

  李肃躬身施礼而去。

  御书房内,萧无畏正在等着李肃,金保进来禀报:“陛下,中书令大人求见。”“快宣!”萧无畏道,接着萧无畏忙起身,拉着中书令之手:“李卿,老前辈怎么说?”李肃自是不敢信口雌黄,便把与老头的对话都说了一遍,萧无畏沉吟道:“李卿,依你之见该如何与天机堂说此事?”李肃道:“陛下,其实此事不难,天机堂历来堂主之位只传御氏子弟,而袁天罡在天机堂作为外姓弟子是没办法接任堂主之位,而此次老前辈的垂青,是足以改变袁天罡一生的机缘,江湖传言天机堂现任堂主御问天胸怀甚广,若是果真如此相信御问天也会成人之美,而且老前辈也没有要留下师徒名分,所以也不算坏了江湖规矩,再者我们虽不知老前辈的身份,我相信传承近千年的天机堂应该知道此人,因此,不管是碍于陛下的面子,袁天罡的前途以及老前辈的身份,堂主御问天都很难拒绝。”

  萧无畏思索片刻,也觉李肃此言有理,便对李肃说:“李卿,那你就费心着笔,给天机堂写一封信详述这里的事情,看天机堂如何回复。”

  李肃代笔一蹴而就写完书信,萧无畏拿过一看,赞赏道:“李卿,这封信无论是文笔还是字体都堪称读书人的楷模。”李肃赶紧说:“陛下过誉了。”萧无畏取过自己的私印盖在书信之上。转头对李肃道:“先生这次就有劳了,说着把封好的信交给李肃。”“金保传旨给织造局,三日内赶制天机堂道服八百件,另着户部拨黄金万两,白银五万两,四日后送去天机堂。”金保下去传旨。

  三日后,皇宫近卫统领牛千柱率一百名近卫,五百御林卫,陪同中书令李肃,司礼监掌印金保前去天机堂送礼。为了照顾年迈的中书令,车队故意放慢速度,李肃坐于车内与同样乘车的金保闲聊,李肃车外有近卫骑马随行,一骑脱离马队,缓缓的来到了马车之侧,牛千柱见到大喝:“宋念,回到你的队伍。”宋念只得悻悻的放慢马速,等着骑队跟上。牛千柱虽然长相粗狂,其实做事很细致,不然也不会做到近卫统领,更不会得到皇上的赏识。宋念自御林军抽调到近卫,牛千柱便觉得此人鬼鬼祟祟的,便暗中观察,发现此人竟是太子安插在近卫的谍子,深挖之后更是发现宋念是前朝十二皇子的私生子,本来这条线索不易发现,可李侍有意放出风去,牛千柱顺藤摸瓜竟然摸到了大瓜,至此,牛千柱也对太子不抱任何幻想。牛千柱把这件事密报给了陛下,陛下让他多盯着点。上次回京,宋念与断流的小动作都被牛千柱暗中看到,只是牛千柱做梦也不会想到,宋念竟然用伪造的书信换掉了真书信,大燧的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变。

  五日之后,一行人来到天机堂的山下,近卫统领牛千柱率十名近卫陪同中书令、司礼监掌印一起去天机堂传旨,天机堂内,御问天亲率天机堂数十名弟子迎接,金保拿出圣旨,御问天刚要下跪接旨,金保忙上前一手搀扶,“堂主,本来堂主是应该跪接圣旨,只是陛下有言,在天机堂内,只有真武大帝当跪,其余皆是俗念,堂主下跪接旨,咱家回去可是没办法交代。”金保说完便把圣旨展开念了一遍,“堂主,怕打扰天机堂的诸位仙长清修,陛下所赐礼物都在山下,还请堂主派人去取,我和牛统领一路走来也是口渴,还要向堂主讨杯水喝。”御问天听金保没有提及中书令,便知中书令私下有事,便吩咐弟子带金保,牛千柱去喝茶,自己则是说要带中书令看看天机堂风景。

  行至天机堂后山,中书令李肃道:“皇宫的大内武库有一个看守武库的前辈,堂主可听说过。”御问天道:“略有耳闻。”中书令问道:“堂主可知此人来历?”御问天沉吟片刻,“不知。”李肃从这个迟疑中断定御问天肯定知道此人来历,便说:“堂主,令徒袁天罡进宫之时被这个老前辈遇到,老前辈很是喜欢,便找陛下欲收其为徒,陛下言之这是天机堂弟子不能另拜名师,可老前辈便说让天罡陪他一年,否则便要来天机堂找堂主讨要,陛下也是无法可想,便差老朽来天机堂求情。”御问天听后心里一痛,天罡本是天机堂下任堂主的最佳人选,怎奈祖训不能违,加之自己看到了天机图,知天罡他日的志向是扶龙之臣,非天机堂可以盛下他的鸿鹄之志,便命其下山,没想到短短几日,竟然被武库的那个前辈相中,虽然御问天没见过武库之人,可是他与两个弟弟推测此人便是久未在江湖露面的无名,至于无名为什么会屈身于小小的武库,自是无人得知,无名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剑圣太白的师父。天罡小小年纪,竟能得到如此多的前辈垂青,想到天机堂错失如此良玉,真是心痛不已。

  御问天道:“既然前辈垂青,那也是天罡的造化,就让天罡在扶风城服侍老前辈吧,只是这个弟子生性顽劣,还请老前辈加以管束。”李肃见御问天同意此事,忙掏出书信交予御问天,御问天看后道:“稍后还请李先生把回信带给陛下。”李肃点头。李肃卸下了担子,自是一身轻松,而御问天则是五味杂陈。

  天机堂的消息先李肃一行传到京城,皇上召见了袁天罡,皇上一见这个孩子的举止气度果是不凡,与皇上的对答也能应对自如,皇上便说起里武库前辈想传他武学,天机堂堂主已经应允,并把御问天写给袁天罡的书信交予他手,袁天罡毕竟年少,又连遭奇遇,便没把这件事看的有多重,实则从此之后,袁天罡再难回天机堂。

  皇上亲自领着袁天罡来到武库,老头依然靠着墙晒太阳,斜眼见到皇上领来了袁天罡,便道:“萧无畏,你回去吧,孩子留下。过后我让孩子给你送七把古剑过去。”萧无畏摇头叹息,当初,自己想让皇家子弟跟随老前辈习武,怎知老前辈看一眼都欠奉,这个袁天罡倒是像宝一样要收归己有。

  萧无畏走后,老头叫过袁天罡,“以后你就随我在武库之中,平时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晒晒太阳,抄抄书,擦擦兵刃什么的,简单的很,一年之后你就可以回天机堂,你可是我用七把名剑换来的,可不许不听话。”袁天罡笑着点头。

  此后一年时间,袁天罡果如老头所说,在武库抄书、擦剑、晒太阳,几乎天天如此,没有任何变化。

  如今古剑已被袁天罡送来,如何炼制七寸钉倒是个难题,萧无畏无法可想,便对金保说:“换便服随我去一趟天成观。”金保忙跪下道:“陛下不可,陛下乃万金之躯,怎可外出犯险。”萧无畏一摆手,“我大燧的天下,就没有我不能去的地方,有什么险可犯?”金保还想说什么,被萧无畏打断,太监替萧无畏更衣之时,金保忙找到牛千柱,安排皇帝的防卫。皇帝说:“咱们先去一趟武库,邀那两个人一起出去转转。”金保一听双眼放光,心想如果他们跟着,那皇上比在皇宫还安全。萧无畏领着金保来到武库,一老一小正坐在门口擦拭兵器,这里存放的皆是天下知名的兵刃,有的已经藏于武库百年以上,老人手上所擦短剑以及袁天罡手上所擦长剑便是八百年前大平王朝剑神端木剑所用,长剑是其年少成名所用,短剑则是其登顶武道巅峰时所佩,袁天罡觉得老头就是嫌麻烦不想擦拭长剑,所以找一个短的,老头阅历何等丰富,怎么能看不出袁天罡的小心思,“天罡,这柄长剑名曰太长,这柄短剑名曰太短,这两柄剑出自一炉,是当初铸剑名家泰安所铸,太行泰家世代以铸造兵器闻名,只是泰家世代只出了一位铸剑大师,而铸枪名家倒是几乎每代都有。”袁天罡纳闷道:“老先生,天机堂也有铸造炉,刀剑都在那一炉打造,就连干活的农具都是那里打造的。”老头听后哈哈大笑:“你居然把天下闻名的泰家与你们天机堂的铁匠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像蚍蜉与树的差距。据说泰家的男孩出生之时就会按照生辰八字测算到底适合打造何种兵刃,此后学习一些专门的技法,其他兵器也有涉猎,不过只专一种兵器,而且一个人一生只铸九件兵器。”袁天罡问,“老先生,泰家的人为什么每人一生只铸就把兵器?”老头看向袁天罡,笑道:“亏你还是道士,这点还看不透?”袁天罡想一想,恍然大悟。两人相视一笑。老头继续说,“也许是他们泰家这一支命格原因,几乎每代都有适合铸枪之人,枪更需要铸造之人的性格坚韧,勇往直前,而剑是双刃,既能见人也能见己,因此铸剑之人更难寻,老夫曾去过泰家,也见过泰家的家主及一些出色子弟,无不是身强力壮之辈。而其中有一人,温润如玉,和泰家众人显得格格不入,据家主所说,此人是泰家旁支子弟,年幼之时方来泰家,因此没有经过先生测算,也不知道其能铸造何种兵刃,此人也从不和其他人练习锻造之术,只是从旁观看或者沉思,后来此人竟然打造了名剑无锋。”袁天罡听到无锋,眼前一亮,老头笑道:“无锋你见过吧,正是剑圣太白的佩剑,你的呼吸吐纳功夫是太白传授的吧。”袁天罡闭口不言,老头笑道:“任何武功都有来历,不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我从你的呼吸之法中就猜到是太白所授,他传授的比我当初教给他的有所不同,不过更易修炼,因此你不论做什么,只要是在呼吸,其实就是在修习武学。当初那个年轻人打造出无锋剑,便心力交瘁而亡,泰家家主便依据这名铸剑师的遗言赠予太白,太白也不算辱没了此剑。”

  一老一小两人正在谈论江湖典故之时,萧无畏与金保走了过来。袁天罡可不敢像老头那样托大,忙起身向萧无畏跪下行礼,老头还是在那里大喇喇的坐着,萧无畏也不在意,扶起袁天罡,向老头躬身行礼。老头放下手中短剑,对袁天罡说:“天罡,收起剑,今天带你出去转转,见到喜欢的东西尽管买,有人付钱。”

  萧无畏一笑置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