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蔡邕之劫

  刘宏对灾异流言给出了盖棺定论的解释之后,所有大臣都明智地没有纠缠,朝会很快就进入了下一个议题,正是刘宏最为看重的九臣联名上奏。</p>

  陈耽当先出列,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疏,逐条宣读。</p>

  他读完所有条陈之后,所有联名大臣都依次出列附议。</p>

  刘宏意外发现联名附议的朝臣竟然达到了二十多人,除了他接见过的九位,其他也都是些清流,大概是陈耽他们自作主张召集起来的。</p>

  刘宏对此倒是乐见其成,朝堂派系是免不了的,他巴不得能有更多人成为帝党。</p>

  接过奏疏,刘宏快速地扫了一眼新增的署名,然后问道:“对于司空所奏,其余爱卿可有异议?”</p>

  或许是朝臣们早收到风声,知道这些条陈本就是皇帝的意思;或许是他们尚看不清形势,对新组成的帝党持观望态度,这时竟无一人搭话。</p>

  整个朝堂一片宁静。</p>

  刘宏松了一口气。</p>

  “司空所奏皆为当前治政之良策,深合朕意。既然无人反对,那就交与尚书台,与司空共议,尽快落实施行。”</p>

  说完,刘宏向谒者使了个眼色,谒者高呼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p>

  话音刚落,就有一人出列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p>

  谒者随后唱名,“太中大夫程阿启奏。”</p>

  刘宏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方才的志得意满忽地全消散了。</p>

  “太中大夫有何事?”刘宏问。</p>

  程阿高声答道:</p>

  “微臣要弹劾蔡邕。</p>

  其罪有三:</p>

  一为妄议。</p>

  近年来,蔡邕屡屡借灾异言事,抨击朝政,甚至诽谤陛下。其妄称后宫干预政事,阴阳不调,以致于上天降罪、怪异频出,罪责矛头直指陛下。</p>

  二为谋私。</p>

  蔡邕自任职议郎,有议政奏事权之后,屡屡无端弹劾、诬陷朝臣,将陛下赋予之职权当作报复私仇之手段。</p>

  三为结党。</p>

  蔡邕及其叔父下邳相蔡质与山东党人来往密切。</p>

  据臣所知,蔡质时常与泰山羊陟等人聚会密谈,羊陟与另外七人合称‘八顾’,皆为党人魁首。</p>

  蔡邕屡屡在朝堂之上为党人辩白喊冤,遥相呼应,并非毫无缘由。</p>

  蔡邕有此三大罪责,却恬居千石高位,与臣同列,臣深以为耻,不得不弹劾于他,还请陛下明察!”</p>

  程阿说完,还厌恶地蔑视了一眼与他座位相邻的蔡邕。</p>

  蔡邕早已气得浑身发抖,总算是顾及朝堂礼仪,才没有打断程阿。</p>

  这时程阿结束奏对,蔡邕再也忍耐不住,忙离开座位,跪伏于地,大呼冤枉。</p>

  只是蔡邕这人笔头很好,要他做文章、写奏疏,保证能满篇锦绣、无人不赞,可要他临时辩白,就有点难为了。</p>

  更何况程阿说的有理有据,煞有其事,除了动机之外,其他都颇为符合蔡邕平素的作为,连蔡邕自己都有点信了,更是不知从何处开始分辩了。</p>

  刘宏高坐在御案之后,眉头紧皱。</p>

  蔡邕因为涉及自身,只感觉自己被诬陷,急于辩白。</p>

  而刘宏旁观者清,却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p>

  蔡邕被诬陷弹劾只是表象,实质却可能是有人在图谋更多,要不然不会选择这个时机。</p>

  要知道朝堂上才露出帝党的苗头,并且刚刚联名定下大事,就有人以三条重罪弹劾帝党核心成员。</p>

  这三条罪责只要落实一条,就是要死人的节奏。</p>

  若是没有一定的把握,是没人敢这样做的。</p>

  程阿这人断然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的直臣,再以他士族出身、又与中常侍程璜同族的复杂背景,刘宏很难不多想。</p>

  </p>

  这不,刘宏还没开口,就又有人站了出来,依然是弹劾蔡邕。</p>

  这还没完,后面还跟着一堆人附议,都要求将蔡邕叔侄直接下狱论罪。</p>

  这与先前联名献策的场景何其相似啊!</p>

  看着呼拉拉站出来的几十号人,刘宏面沉如水,他总算知道先前议政时为何那么安静了,有些人原本就是准备好在此发力了。</p>

  刘宏再次看了一眼依然跪伏在地的蔡邕,心中不由叹息。</p>

  这个蔡邕啊,典型的文青儒生,性情迂执,不谙官场之道,得罪的人太多。</p>

  看看这站出来弹劾他的朝臣,除了那些本就心怀叵测的人之外,还有不少是以往被蔡邕举报、得罪过的人,既有宦党,又有士人。</p>

  搞得刘宏都分不清其中的主力是哪一方。</p>

  当然,这也是蔡邕被刘宏所喜欢的地方,皇帝嘛,最喜欢的就是不结党、忠君又能背锅的孤臣,如果这人能力出众就更好了。</p>

  刘宏心中念头闪过,却知道他现在必须得说话了,要不然等到更多名位更高的大臣下场,刘宏就是想保蔡邕也难了。</p>

  而蔡邕若是陷落,那刚刚有点雏形的帝党很可能就分崩离析了,那是刘宏最不能接受的局面。</p>

  刘宏先将目光投向了司徒袁滂这个中立派。</p>

  “袁司徒对于群臣弹劾蔡邕之事有何看法?”</p>

  袁滂正要回话,却听程阿抢先道:“袁司徒乃蔡邕舅父,应当避嫌。”</p>

  刘宏倒是第一次知道蔡邕的这层关系,此时他更想知道袁滂的反应。</p>

  只见袁滂面色宁静,好似局外人一般,“朝廷之事,一在国法,二在圣意,下臣之看法无关紧要。”</p>

  刘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呼道:“廷尉何在?”</p>

  “廷尉郭禧恭听圣意!”郭禧出列答道。</p>

  刘宏问:“廷尉,依众臣所奏报之证词是否可以给蔡大夫定罪?”</p>

  “不能。”郭禧答道,“列位同僚所奏之事并未查证,不知是否属实,只有查实确有其事之后方能作为论罪之依据。”</p>

  “若众臣所奏之罪查实,依律该当如何处置?”</p>

  “这——”郭禧迟疑道,“轻则流徙千里,重则抄家处斩。”</p>

  刘宏脸色阴沉,“既如此,就将此事交于廷尉府。</p>

  廷尉将所有相关奏疏都带回去,详加查验,并与蔡邕对质。</p>

  另暂停蔡质之官职,调其入京问询。</p>

  望廷尉能尽快查明,给朕及朝堂诸公一个交待。”</p>

  “遵旨!”郭禧答完就开始收弹劾蔡邕的奏疏。</p>

  站在最前面的程阿此时才发现事情的发展完全不像之前预想的那样。他预料到了天子会偏向蔡邕,但应该有个限度,不会力保。</p>

  在以往,天子决断人事都是凭借个人喜恶及亲近臣属的意见,或者屈从于朝廷大势。</p>

  按说今日他们大势已成,所弹劾的罪责又是犯天子忌讳的重罪,蔡邕该被直接论罪下狱才对。</p>

  程阿隐晦地向某处看了一眼,却得到了一个摇头的提示。他尽管心有不甘,却也只能作罢。</p>

  为免多生事端,刘宏很快宣布结束了此次朝会。</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