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按照盈娟的建议,婉彤买了几撂书籍,考虑到书款有限,而且买得多了也不方便携带,所以</p>

  买书时只是每样书籍选了几本,用塑料绳捆好之后放进纸箱里,纸箱外也拴上塑料绳,下了</p>

  车提着就走。汪芝华见女儿回家,笑得合不拢嘴,但她到家后只是稍坐了一会儿,见她提着</p>

  两个袋子出去。便问到:“你要去哪儿啊?”婉彤回答:“去房子下坡有根电线杆的孟婶婶家。”</p>

  孟婶婶家有个制糕饼的作坊,各种模具一应俱全,到她家做糕,是很适合的,顺便也向</p>

  孟婶婶请教几种糕的制作方法;其实,她在蛋糕店打工,只是为顾客夹取、包装购买的糕</p>

  ,根本没有进入cāo作间的机会,更别谈可以偷师学艺了;只不过,当时盈娟得那么高兴,</p>

  她不忍心泼她冷水。婉彤明了来意,孟婶婶也很乐意教她,就这样,一个做、一个学,有</p>

  不对称的地方,孟婶婶会帮她加工一下,两个人在作坊里忙得不亦乐乎,还不时地向对方脸</p>

  上抹面粉……</p>

  “你做糕可以改天再做嘛!你天亮的时候出去,黑灯瞎火的时候也不见回来。”</p>

  </p>

  “我特意在上车前买了水果和面粉,就是想趁材料还新鲜的时候赶紧做出来,其实我完全可</p>

  以做好了带回来的,我朋友家的厨房里也是烤箱、材料什么都有,但我怕坐车时人多,挤来</p>

  挤去弄碎了,所以一回来就去找孟婶婶了。”</p>

  “也是,既然要送人,外型还是要保证的。”</p>

  “对了妈妈,我给你带了几包茶叶,还有红薯干,我不敢买太贵的东西,不然您又我乱花</p>

  钱了。”</p>

  “好,我会留着吃的,你不是想吃我煮的面条吗?我给你煮了。”汪芝华揭开了盖在碗上</p>

  的盖子,把香喷喷的葱花肘子面推到婉彤面前。</p>

  她眼里泛着泪花,接着:“傻孩子,我都明白,你是不想让妈妈太辛苦了,一看见你回来</p>

  就忙进忙出,做这做那的。”一边,一边抹去眼角的泪水。</p>

  “妈……婉彤扑进她怀里哭了起来,本来只是一时感概,看着哭倒在自己怀里的孩子,她扶</p>

  着女儿坐起身,让她把面吃完,轻声安慰着:“别哭了,我只是想起了你爸爸,他走得早,</p>

  我一个人守着这个店把你带大……不过现在你上了大学,社会在进步,农村在发展,以后</p>

  的rì子会越来越好的,前几天村里开会,村长还要在这里筹建一个学呢!”</p>

  “好啊!等我毕业了,就回来教书!”婉彤兴冲冲地。</p>

  “好!快吃吧!”</p>

  昨天聊天很晚才睡,婉彤第一次睡到了上午十,洗漱了一下,她顺手拿过柜台上的一本</p>

  杂志翻了起来,汪芝华到村口和一帮留守妇女聊天打毛衣去了,十一左右的时候会回来插</p>

  上电饭煲的电源开始煮饭,她以为婉彤还没起床打算在开店门后去叫她,却见婉彤已经在铺</p>

  子里边啃苹果边看书了。晚饭过后,婉彤和汪芝华出门散步,遇见了同样散步回来的村主任,</p>

  汪芝华请主任到她家坐坐,婉彤适时地提起腾出一间房摆放书籍,作为村民学习各类知识的</p>

  平台,村长欣然答应,并筹建学校的事情已经提上议案,如果以后有条件,也可以建一个</p>

  图书馆供将来的孩子们借阅书籍,目前有一间房就够了,毕竟事情得一件一件地办。</p>

  一个星期后的周末,村里田大妈的儿子结婚,农村的喜宴一般持续两三天,男女双方的亲朋</p>

  好友纷纷到场祝贺,路途较远的宾客,在中午吃过饭后,就聚在一起打扑克、聊天,等吃过</p>

  下午那顿酒席才会回家,以避免匆忙地来回赶。大家高谈阔论,敲碗碰杯,新郎新娘来敬酒,</p>

  人们会把祝福恭喜的话都上一遍,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几个孩在喜车周围玩闹,他</p>

  们大多是喝饮料喝饱的,只等婚礼结束,能把车上的喜字和扎花拿过来玩一玩。</p>

  没事的时候,婉彤就会坐在一个个的山丘上望着远方,偶尔见到路过的熟人,就和人家</p>

  打招呼。</p>

  “葛nǎinǎi好!您去哪儿啊?”</p>

  “城里的亲戚来做客,我怕他不认识路,去村口接一下。”</p>

  “这不是婉彤吗?天气变了,在下雨之前快回家去!”种粮大户牛大叔的儿媳扛着锄头过来,</p>

  看见她坐在那里发呆,上前把她拉起来,示意她赶紧回家。</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