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历史的选择(9)

  第二年(公元411年)正月,刘裕班师回朝,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刘裕摇身一变,成了东晋的大恩人,两个月后,被朝廷任命为太尉,正式接管东晋的军政大权。但有件事,有个人,刘裕必须要面对。</p>

  那就是刘毅。刘裕对这位患难兄弟一直怀有很特殊的感情(别想歪了呦),都说战场上锤炼出来的战友情是最牢固的兄弟情,但赌场上也不例外,要是没有何无忌和刘毅经常资助(主要是何无忌,刘毅家里也穷的要命),刘裕早被大卸八块了。</p>

  “京口三赌友”中,何无忌战死,刘裕就把对何无忌的兄弟情全盘加到了刘毅身上。细数刘毅的罪状:抗令不遵,结党营私...随便一条都够他死上八回的。但刘裕从未下罪,甚至连轻微的责怪都没有。恰恰相反,刘裕还许他荆州半壁江山。</p>

  战乱已平,是到兑现承诺的时候了,刘裕说到做到,让刘毅都督荆、宁、秦、雍四州,兼任荆州刺史,也就是说,寻阳以西的国土全部由刘毅治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先前的许诺。</p>

  刘毅笑呵呵地收下了这份大礼,并向刘裕索要刘敬宣,让其担任南蛮长史。刘敬宣谁都惹不起,就跑去问刘裕怎么办。刘裕哈哈大笑道:“老兄你就安心地上路吧!兄弟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有了这句话,刘敬宣才接受任命。</p>

  可惜,刘毅并没有见好就收,荆州早无战事,刘毅吃饱了没事干,就常常向左右发牢骚,一开口就是生不逢时,不能和刘邦项羽那样的英雄逐鹿中原云云。言外之意就是你刘裕不行,和我差远了。时间一长,刘毅开始想着怎么把牢骚变成现实。</p>

  为此,刘毅注意结交朝中的读书人,暗暗积蓄实力。刘裕不喜欢读书,对读书人也不感冒;而刘毅不同,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除了不会打仗,气量小点,其他方面都不比刘裕差。于是乎,朝中有文化的士子都交好刘毅,喜欢听他胡乱吹牛皮。</p>

  </p>

  在建业磨蹭了一个多月,终于到了出发的日期。远行之前,刘毅上表请求回京口祭祖,刘裕和刘毅两人同住京口,论辈分,刘裕还得管刘毅叫哥。于是,刘裕不仅答应,还提出陪堂兄一同前往。部将孟藩问刘裕:“将军觉得刘毅会甘心做为您效力吗?”</p>

  刘裕没有回答,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然后淡淡问道:“那该怎么办?”孟藩接着</p>

  将军不擅长的,正是刘毅引以为傲的所在,如今他结交白面书生,恐怕就是为以后造反做准备,不如早点除掉他,以绝后患!”</p>

  刘裕长叹一声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p>

  刘毅刚到江陵,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准备工作,首先是大规模的人事调动,荆州官员几乎被大换血,直接的人事安排就有一万多例,估计连接头的扫地大妈都换人了。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紧急时刻,刘毅突然病倒了。</p>

  郗僧施等一群白面书生怕刘毅哪天咽气,就劝说刘毅把堂弟刘藩喊来做副手,只待刘藩一到,立即在江陵起兵。对于州一级干部的人事调动,必须要经过中央批准,刘藩的人事调动书自然落到了刘裕的案头上。</p>

  事情明摆着,刘藩就是荆州集团的“东风”。刘裕也不戳穿,只是把刘藩召回建业述职,结果刘藩刚到建业,就被刘裕控制了。刘裕将刘毅的罪状昭告天下,命刘藩和谢混自杀,谢混是谢安的正牌嫡孙,刘毅交好的那帮白面书生中,他高居榜首。</p>

  忍了这么多年,已无需再忍!不要以为我刘某人脾气好就胡作非为!给你点颜色还想开染坊了?别说是赌友,就是天王老子,只要妨碍到我的地位,照杀不误!</p>

  刘裕可不是畏首畏尾的东晋政府,一旦做出决定,就要第一时间付诸实施。就在刘藩自杀的次日,刘裕兵分数路,向荆州发动攻击。</p>

  正在这时,一个名小参军来到中军帐外,刘裕忙于军事安排,就想打发他走,但他听到来人名叫王镇恶时,态度霎时变得严肃,赶紧命侍卫请进来。王镇恶这个名字,刘裕早有耳闻,此人精于谋略,作战以勇猛著称,但骑术和射箭都稀松平常,所以就委屈他当了一名小参军。王镇恶还有一个身份,前秦名相王猛之孙,刚一出生便被王猛预言:“是儿亦将兴吾门”。</p>

  王镇恶开门见山道:“末将请求做先锋官!”</p>

  先锋官一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先锋官麾下只有少量兵力,无法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其地位却不容小觑,如果前锋得手,可大大提高士气,如果失利,也可能导致中军溃散。(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大家都知道吧,此人从南京打到辽东,为明朝开国建立了不世功勋,朱元璋给他的称号正是“永远的先锋官”)</p>

  刘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先驱勇士,于是,他询问王镇恶需要多少兵,算是答应了。王镇恶说道,五十条满载士兵的战船足矣!</p>

  刘裕到底是大方,直接翻了一倍,给王镇恶一百条战船,命他即刻出发。</p>

  仅仅数日,王镇恶就兵临豫章,距江陵城只有二十里。王镇恶令士兵们下船,向江陵城急行军。为迷惑敌人,王镇恶在每条船上留下一两人和一面大鼓,让他们算好时间,当大军行进到江陵城下时,就擂鼓助战。</p>

  半路上,王镇恶正好遇到外出的朱显之。朱显之心中生疑,就问王镇恶是来干嘛的,王镇恶极其淡定地回到:“我们是刘藩将军的属下,要护送他进城,刘将军本人还在船上,那些战鼓声正是要提醒你们出城迎接呀!”</p>

  把朱显之骗走后,王镇恶一路小跑,终于来到城门外,江陵城对这伙不速之客居然毫无防备,城门都大开着,王镇恶很轻松地混进了城,然后亮出了闪闪发光的屠刀。</p>

  守军听说刘裕来了,瞬间跑没影了,个别胆大的也都成了刀下鬼。当天夜里,刘毅仓惶出城,天亮时分,刘毅来到一座小寺庙,请求避难。可能刘毅记性不大好,这座寺庙的前任住持,正是因为私藏桓氏余党被刘毅杀掉的。</p>

  因此,人家拒不收留刘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刘毅走投无路,只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性命。王镇恶砍下其头颅,连同刘家十余人的遗骸一起送往建业。</p>

  这头刘裕正在埋头行军,听到刘毅死了,心里顿感五味杂陈,好友接连离世,那种发自心底的失落,只有刘裕才能体会。想当年三人在京口起兵,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转眼间,只剩刘裕自己,也许,英雄的暮年就注定寂寞。</p>

  刘毅死后不久,郗僧施亦伏诛。朝中的读书人为求自保,纷纷对刘毅口诛笔伐,恨不能装作不认识他。</p>

  刘毅之乱平。</p>

   dian>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