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草莽英雄

  大权在握,司马伦还觉得不满足。每天早朝,他都要衣冠整齐地跪在大殿之上,向龙椅上的那个孙子行跪拜礼,老人家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尤其令他闹心的是,这孙子何德何能,有什么资本向他发号施令?</p>

  主子雨滴般的心思,一旦落到下属心里,都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什么伦理纲常忠君爱国,对这些弄臣来说,全是浮云,他们在乎的只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幻想着主人哪天得道他们就能升天。</p>

  孙秀就是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毫不客气地说,司马伦成也孙秀,败也孙秀。前面所道,皆是这句话的前四个字,接下来,孙秀要生动具体地阐述后四个字了。</p>

  关于石崇,大家首先会想起他和王恺斗富的传奇故事,可能还会记得绿珠为他坠楼的那段缠绵悱恻的感人故事。造成这段感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即为孙秀。</p>

  贾谧死后,石崇政治失意,索性搬出了洛阳城,没了政治立场问题的困扰,石崇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在洛阳西北修建了一座别墅,称为“金谷园”,其奢靡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厕所都比皇帝的卧室豪华。石崇新纳了一名小妾,名曰绿珠,能为石富豪相中,相貌身材自不用说。</p>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孙秀耳朵里,孙秀也是好色之徒,早就听说过绿珠的美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立即找石崇要人,石崇的答复很干脆:要人没有,要命一条!</p>

  这句话彻底把孙秀激怒了:老子连人带命都要!</p>

  趁司马允事败,孙秀上书诬告石崇和司马允有勾结,顺便给石崇拉了几个陪葬品:潘岳,欧阳建。</p>

  不久后,皇帝的批复下来了:所奏属实,立即交有司处理。</p>

  石崇等人就这样被灭族,绿珠自杀以谢夫君(一位美女,一位帅哥,一位传奇富豪就这样没了,没了…)。</p>

  当然了,这件事只是一根导火索罢了,即使没有绿珠,石崇也不会活得长久,因为他太有钱了!有钱到国人没有一个不为之眼红。富贵不可怕,可怕的是富豪的心,假使石崇积极投身慈善业,以国人皆富为目标,哪怕家财散尽,其结果又会怎样呢?</p>

  五百年后,一位名叫杜牧的诗人经过此地,触景生情,成诗一首,名曰《金谷园》:</p>

  繁华事散逐香尘,</p>

  流水无情草自春。</p>

  日暮东风怨啼鸟,</p>

  落花犹似坠楼人。</p>

  石崇的巨额家产有多少能进入西晋国库,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肯定的是,孙秀和司马伦发达了(抢劫强盗很赚的)。</p>

  抄完了金谷园,孙秀立即提议加赐相国司马伦九锡之命。“九锡”指九种物品,包括车马,衣服,弓矢,斧钺等等(衣食住行全包了),是天子对功臣的特殊礼遇,地位极其尊贵。此礼节发源于周朝,到后来,反而变成行僭越之事的准备工作。历史上被加九锡的大臣有:曹操,孙权,司马昭,李渊等等,看出来了吧?</p>

  司马伦推辞了一番,表情比要他命还痛苦。无奈拗不过臣下,就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司马伦一边往家里运一边大喊冤枉:我这可是被逼的啊!其实心里却在想,弄这些虚礼干什么,直接拿刀架司马衷脖子上逼他退位不就行了嘛。</p>

  飞黄腾达之际,赵王没忘记他的傻孙子。司马伦给惠帝娶了个新老婆:羊婉容。这可是个传奇人物,什么杨芷,贾南风,绿珠之流,比起羊氏来简直弱爆了!</p>

  我们先预报一下该女子的传奇经历:此后十八年间,她被五废六立。之后嫁给了刘曜,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两国两后在一身”之奇观。先在此埋个伏笔(说多了就不值钱了)。</p>

  公元300年,一个整齐的年头,似乎预示着一切重新翻篇。当然,这个“整齐”是以后人眼光来看的,古代时期从不以耶稣的诞辰为纪年的开端(不认识)。</p>

  中央政府的安定与否,我们暂且不提;对于蜀地的李特李流兄弟而言,这一年确是他们人生转机的开始。</p>

  四年前,李特随齐万年起兵,苦苦支撑了三年,最终为孟达所破。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他暗下决心:这笔血债,我李特一定会替死去的兄弟们讨回来!言讫,他率领着无家可归的流民和一部分义军南下,经剑阁入蜀,投到赵廞麾下。</p>

  </p>

  赵廞和贾家有姻亲关系,贾氏一族被灭门,赵廞内心极为恐惧。可他渐渐发现,中央政府似乎已经忽略了他这个益州刺史的存在:贾后被杀,没人搭理他;司马伦加九锡,连个通告都没有。</p>

  既然领导不管,那就单干吧!赵廞开始好好治理这片地方,他招抚流民,开库赈灾,以此笼络人心。正在此时,一个人和一份诏命的到来打乱了赵廞的计划,他开始重新怀疑贾后灭门的惨祸是不是蔓延到了蜀地。</p>

  这个人是耿滕,他还带来了一份圣旨:任命耿滕代替赵廞益州刺史一职,赵廞改任大长秋。大长秋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后(不是皇帝)旨意,并且管理宫闱,统领宦官。看似官职挺大,实际上只是太监头子,此时的皇后早已没了贾南风的权势,能有什么旨意传达?</p>

  赵廞当然不干,耿滕刚踏入益州,便被恭候多时的李特等人干掉了。赵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王,建元太平,还给自己加了大将军大都督等一大堆头衔。</p>

  史书习惯把304年李特建立成汉帝国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开端。笔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虽然太平王朝存在的时间较短(仅三个月),但毕竟是西晋末年第一个建立的**于中央政府之外的王朝。之后李雄等人建立的成汉帝国,只是取代了太平王朝而已。</p>

  司马伦惊闻蜀地叛乱,忙令西夷校尉陈总(这名字霸气)发兵征讨,陈总不是赵廞的对手,兵败被杀。至此以后,中央政府再无力征讨。</p>

  读者会问:益州的其他军队呢?成都平原土地富庶,大城市不在少数,郡太守呢?郡里的士兵呢?</p>

  答案很简单:都被司马炎裁掉了。</p>

  一州只有一百武官,郡里则仅有可怜的五十人。别说打仗,就是平时打麻将还得喊半天人手。士兵也是人,士兵也要回家探亲的,张三过年回家,遇到前战友李四。久别重逢,哥俩儿自然要寒暄一番。</p>

  李四:“兄弟,还在部队混?”</p>

  张三:“没办法,头儿不放人。”</p>

  李四:“这回别走了,看兄弟我,老婆都娶了仨了!”</p>

  于是,假期过后,郡里再也不见了一大批张三的身影。这下可好,太守连打麻将都成了梦想。</p>

  就这样,太守们即使想平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征兵需要经过中央的批准,古代没电话没email,只怕皇帝的诏书还没下来地盘儿就已经改姓了。最可怕的是,批准令是下来了,却落到了叛军的手上。</p>

  赵廞的太平王朝没能太平多久。</p>

  赵廞手下有一猛将:李庠(李特兄长)。此人为太平王朝的建立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廞出自官宦之家,阶级不同,和流民没有感情可言,但李庠不同,他本是流民出身,流民里有他的父老乡亲,他要尽量维护他们的利益,久而久之,李庠的声望甚至超越了赵廞,两人的矛盾亦渐渐加深。“功高盖主者身危”是也。</p>

  李庠为了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劝赵廞即帝位,赵廞却以李庠谋逆为由杀了后者。李家子孙十余人尽遭屠戮。</p>

  李特兄弟远在绵竹,听说大哥被杀,火速发兵成都,杀了赵廞。历时三月的太平王朝就此覆灭。</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