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信息洪流与拿来主义

  寻找自己爱自己的方法。

  关于自爱这个词的意思,我们都是懂的,但是如何自爱呢?

  大多数人是听到怎么样是自爱的表现形式,然后跟着有模有样地效仿了几天,歇菜放弃,我曾经也是这大多数中的一员。

  我收集很多信息,凡是我觉得好的亦或者让我觉得正确的知识点,我都统统拿来收为己用。

  在若干年以前,从课本上学到了“拿来主义”这个词以后,我就时刻充分发挥着这个四个大字。拿的多了,我就发现,让我感觉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让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大都不让我觉得好。于是乎,我开始找那些既让我认为对、又使我觉得好的知识点。

  可是,我发现这样的知识点大都匮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洪流之中,那些信息的源头不是在说如何如何对自己好,就是教我怎么做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在面对那些“好且不对”、“对且不好”的信息时,我常常感觉到焦虑,然后百思不得其解地想说出大众都熟悉的心声——为什么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会不会是,我们懂得都是让我们认为很对,但让我们过得不好的道理?

  可是,一个道理让我们觉得很对,却不能让我们过得很好,这是哪里的问题呢?

  我暂时性地认为,一个客观存在的道理本身是无对错的,有人用了使自己变好,那就是对的,有人用了使自己过得不好,那这个道理就当是错的又何妨?既然人是以好和不好来衡量一件事物的对和错,那我们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去搜寻对的信息,从而让自己有不变好的可能。从根本上来讲,我们不应该是先找自己感觉好的信息吗?这样慢慢在拿来的过程中,分辨对和错,错了那就不继续用了,姑且妄言之为试错。

  比如对“自爱”这个词的解释,一百个人大概有一百个说法,有的人说了一大堆可能是围绕“自己感觉好”来描述的,也有的人说了一大堆可能是围绕“自己认为对”来描述的。其实,在我看来,我姑且妄言之,自爱其实是“用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感觉舒服”。合适即是对的,舒服即是好的,让自己感觉舒服容易,可“合适”二字却比较难做到。因为合适二字其实包括了舒服两个字的内容,但是,往往有人认为的合适,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过的舒服,从而使自己当下不舒服,继而换来了舒舒服服地住院。

  所以,我怕说“用合适的方式对待自己”让你们所有误解,故而,我对自爱的解释是:“用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感觉舒服”。

  让自己感觉舒服是为了发自内心地做想做的事,一件事若是真的想做了,哪怕在外人看来你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那你也是感觉舒服快乐的。然后合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认为对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最赚钱的事情都写在了刑法里,但我们都不是傻子都不会去做,对吧。有钱会让我们感觉好,但是干违法的事是不对的。

  用合适的方式让自己感觉舒服,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因为合适的方式,太难找了,正如我方才说的,在信息爆炸的洪流当中,大多数的信息都是让我们感觉“对而不好”、“好而不对”,因为人各有异,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如何在适合别人的信息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其次,在面对不得不接受的信息时,有些疑问性、无意义性的内容,我们其实也能拿来为自己带来正面的启示,可是,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就认为不好,就不再深思它是否有用。

  我说几个大都听过的信息。

  1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第一人称,而当我们回忆的时候是第三人称。

  对此信息,有人觉得想这些毫无意义,有人认为回忆的时候灵魂是在处在出窍的阶段,也有精通逻辑的前辈进行科学解释,也有人……总之对我而言,这些解释也好,原本的信息也好,都无法对我的大脑、对我的心造成良好的影响。若对此信息停留在客观且无用的阶段,那么短时间来看,它是对我们的生活是没有帮助的。

  我宁愿相信我们记忆之所以是第三人称,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梳理人生,从而得出经验,掌握生命的节奏,而不是让我们揪着某一个点,去与某个亦或者某些人去争论对错,从而获得内心扭曲的所谓尊严。

  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它是不可证明有也不可证明无的存在,但我知道我是客观存在的,我若是上帝,我若是赋予人活在当下时是第一人称,回忆过去亦或者展望未来,都是上帝视角即第三人称的本能。那我想,我不仅仅是为了人人都懂得梳理过去,对未来抱有希望,那么意义应该还包括,是为了人和身边的人都能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更是为了让我们从过去中得到的经验,彼此交换,进行思想上的融合进步。所谓的灵光一闪,就是现在和过去发生的点,彼此融合,给了人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

  而这里的过去发生的点,个人认为是大多是隐藏在潜意识当中的,而潜意识往往是我们最忽视的宝藏。我们但凡认真梳理自己过去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现,我们的行为其实是潜意识和表意识合力的结果。我们所谓的不详的预感,所谓的灵光一闪,我想就是在我行动之前,无意中得到了潜意识的建议:你或许可以不这么做,你或许可以那么做。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有人问我,你觉得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吗?问的人,被问的人其实都处在善恶考验的位置上,其实善也好恶也罢,只是好和不好这两种词的延伸。善,是绝大多数人称扬赞叹的行为,恶是绝大多数人都鄙夷不耻的行为。窄了说,善恶是以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感官决定的,宽了说,善与恶就客观存在着。到底一个人生下来到底是不是善良的,与其纠结这种问题,不如告诉自己,人一生下来就应该是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亦或者人生下来就是向善的,这样比较好。至于别人认不认可,我不祈求,但我知道,我这么积极的解读,会给我很大的安慰、鼓舞。

  3如何看待宗教、迷信。

  大多数人看待宗教、迷信,都是直接被大脑划到不对的范畴当中,完全不经过心的验证。其实,信息也好,人也好,包括其他的任何事物,在这世界里都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之间是没有对错的,是我们人,以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划分出了所谓的对错,而这个标准追究到底是以大多数人心中好和不好的感知决定的。既然是大多数人认可,那么必然会有一小部分无所适从。

  宗教、迷信大致如此。难免会有人选择违背曾经多数人认可的主旋律,信仰宗教,甚至陷入迷信的境地,只要不伤害到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可以当作客观存在的。而且,不得不多说一嘴,有关于信仰的力量,一个人信宗教也好、信自己也好,还是信其他主义,一旦贯彻到底地去信,那他个人对外是很自信很有力量的吧,起码是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打击。

  个人认为,我只要能从中得到内心的力量,不损害他人利益,那就尽管拿来用,哪怕是被人说做迷信,我又不碍别人的事,我自信对得起任何人,那么说我迷信的人,无非是想证明我不对,亦或者他对。毕竟,从好和不好的角度来讲,我没对你做什么不好的事,可能在你看来这是对我自己不好并且不对的,但我觉得这对我好,那就是对的。对此,我会感恩你对我好的心思,但你也要消除你坚持你是对的态度,因为人各有异,有些东西放在你的世界是真理,但在我的世界里,啥也不是。

  只要你能从中得到力量,觉得拿来对自己好,认为拿来不伤害他人,那就拿来用。这就是我理解的拿来主义。在利他的基础下,拿来利己。

  4类似pua的“武功秘籍”。

  有错的不是武功秘籍,而是习武之人。

  在一段挣扎的岁月里,我伤害了一个人。借此,我想对所有无意、有意被我伤害过的人,郑重地说一声无用的“对不起”……

  通过对一些类似“武功秘籍”的事物进行了解,我发现尽管学到了某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在我最亲近最重视最在意的那些人面前,一点都用不上。由此,我看待“武功秘籍”就是防止我被“用招”,说白了是保护自己。在精简的生活态度面前,一切都抵不过一颗真诚利他的心。

  5心学。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之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前我对以上两段心学经典的领悟,仅仅停留在问心无愧的表面,后来细细省之,发现,它不仅仅是迎合了对我好的心理,还迎合了我懒得与别人搞好关系的懒惰亦或者说胆怯的想法。结合时代背景,在个人发展方面,心学其实是有待完善的。

  因为此心光明,在封建王朝里将心比心,这颗心仅仅需要对得起皇帝即可,而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里,我们这颗心要对得起社会上的所有人,即利众。

  一点愚见:此心光明,心不仅如太阳,也当如月亮。做事时光明磊落,不伤天害理不违法乱纪,做人时也尽量如月光般清凉柔软,顾及到众人的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从而使心中有光明,但心如月亮一样,或许是情商吧,本人也尚在思索当中,故说是愚见。

  说了对五个信息的看法,总而言之,就是希望我们在经过信息冲刷的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个积极向上的人。

  哪怕现在对自己爱不起来,但想的次数多了,念念增益,总会付诸于自爱的行动。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