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文武

  (双倍月票开始了,阿草还是那句话,月底的票大家看着给,等到下个月初,一定要全力支持阿草啊。===23x=。。。。。。。。。)</p>

  说起来,褚徵的家世并不算显赫,但也绝对算不得普通。</p>

  褚氏是长安中一个不算大的家族,人丁不很兴旺,但也可以说是世代为官,只是族中没什么人有过太显赫的职位。</p>

  但据传,褚氏乃唐时名臣褚遂良的后人,祖籍也在河南。</p>

  褚遂良其人就不细说什么了,虽在武后当政时,下场凄惨,但好像在天宝年间上了凌烟阁,开国名臣之称实至名归。</p>

  虽说只是传闻,但褚姓在汉人姓氏中极为少见,到也不能说传闻没有根据。</p>

  褚徵自小便不喜文事,好读韬略,其父说他,闻圣人言,则昏昏欲睡,听金戈之音,则精神饱满,终日不倦。</p>

  褚氏子嗣单薄,又无高官,对族中子弟颇为宽松,褚徵即好武事,长辈也约束,反而请了些教习,教他习武强身,打算等他年纪大些,送入羽林军中从军,而天下割据,武人也不是没有出头之日。</p>

  后来,羽林中郎将赵石平蜀归来,建国武监于承恩湖畔。</p>

  数载之间,将国武监从无到有,整治的好生兴旺,此时褚徵随着年龄渐长,也有了自己的主意。</p>

  因为年龄还小,无法成为国武监生员,于是便瞒着家人,混入了国武监童子科。家人后来闻之,多也一笑作罢。</p>

  褚氏子弟,能有着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族中长辈从来都是喜闻乐见。</p>

  于是,在国武监童子科混了几年,待到成武三年,早已在童子科出类拔萃的褚徵终于正式成为了国武监生员,这时他在国武监中已经呆了四年。</p>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着这样的资历。自然比旁人先走了一步。加之其人度量恢弘,识见皆非凡俗可比,诸般种种,能在国武监生员中有今日之地位。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p>

  此时。他把玩着手中这把费劲心机才弄到的风刀。心中有点不舍,但还是大笑着说道:瞧瞧,这刀乃聂师亲制。上有聂师亲刻铭文,乃风刀问世之后,第一个出现在世间。。。。。。。。。。</p>

  今日,便将此物来做彩头,望得了它的同窗,不要让其默默无名才好。</p>

  堂中众人,盯着那把寒光闪烁的风刀,有的已经不由自主的吞咽起了口水。</p>

  片刻之后,随着钦羡之声,一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大声问道:即为彩头,如何比法,还请营正赐教。</p>

  褚徵环顾左右,仪态昂扬,笑道:本来,按照咱们国武监的规矩,应该沙盘演兵来决一胜负,但这里器具不很凑手,也耗时日,肯定是不成了。</p>

  相互搏击,乃小戏尔,又伤和气,吾不取之。</p>

  既然说了,是文会雅集,咱们虽然有志军旅,但总归都还读书识字,不曾丢下书本,这般说来,便只能来一次文比了。</p>

  年轻人们纷纷大笑,有的已经跃跃欲试了。</p>

  不等众人再次发问,早已胸有成竹的褚徵接着道:吟诗作画咱们不成,也不做那些无聊的口头文章,今日之题目嘛,我也已经想好了。</p>

  说到这里,褚徵声音低沉了些,却更加富有感染力,诸位同窗,皆我国武监成武三年入读之生员,说起来,已经在国武监呆了两个多年头了。。。。。。。</p>

  想来,用不了多长时日,咱们也该各奔东西,去取那功名利禄了,但回想从前,我国务三年诸位同窗,曾在国武监留下些什么?</p>

  国武三雄,各个皆乃人杰,国武监五杰,人人皆有故事,咸宁年间国武诸人,英才济济,留下了猛虎武胜军,也留下了国武监讲武堂前照壁之上那许多名姓,更留下了国武监门前之石碑。</p>

  成武元年,到如今成武六年,几年间天下风起云涌,金国败了,西夏亡了,但我国武监生员中,可曾再出现过如国武三雄,五杰之类的人物?</p>

  说到这里,褚徵语气中已经带了愤懑,如今国武生员中,还有几人有志于战阵功勋,还有几人想着马上封侯?多数人怕是都想着入朝为官吧?</p>

  文武之争,在我国武监由来已久,咱们今日不评对错,不论长短,只舒自家胸臆,今日就以此为题,文字不需艰深,浅白最好,文章不需格式,简短为佳,若有谁的词句,慷慨激昂,能稍比我国武监监训者,便是今日头名。</p>

  诸位以为如何?</p>

  哪里会有什么不好,这里的年轻人,在国武监文武之争中,都有着偏向,不然也不会聚在此间,他们大多读书识字,兵书韬略,倒背如流,但圣人文章嘛,只略谙皮毛,可谓志不在此。</p>

  若让他们写出什么花团锦簇的文章来,那是难为他们,让他们吟诗作赋,也是胡扯,但效仿当年江流故事,却人人踊跃。</p>

  在众人大声叫好中,褚徵大步走到上首桌前,挥刀直刺而下,噌的一声,一刀,已经将桌案刺穿,褚徵松手退后,长刀闪烁,留在案上。</p>

  褚徵大笑,有本事的,便取了去。。。。。。。</p>

  楼下众人,被他所激,顿时一片叫好之声,褚徵拱手为礼,转身径自上了二楼。</p>

  等他一走,便有数人站了出来,显然早已准备好了。</p>

  诸位同窗稍安勿躁,马上便有纸笔奉上,由咱们几个负监察之责,写毕之后,送予楼上审评,诸位可有异议?</p>

  于是,众人纷纷归座,开始冥思苦想,到底该如何就此题目,写出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来,一如考试一般。</p>

  褚徵上了楼,抱拳道:诸位久等。</p>

  楼上很是安静,还是杨十四抢先竖起了大拇指,赞道:褚兄当我吾等翘楚,元庆佩服。</p>

  其他人嘴角含笑纷纷点头,显然,这些家伙在楼上静听下面动静,已然知道楼下发生了什么。</p>

  褚徵摇头,可惜赵葵不在这里,不然哪里会有伯当施展的机会?</p>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都是默然,显然,众人虽皆自负才干,但赵葵其人,却让众人尽皆敬服。</p>

  而褚徵口中的赵葵,却是个蜀人。</p>

  乃蜀国降将,镇守夔州的大将军赵方之子,因为进学晚,所以比众人年纪都要大上许多。</p>

  但赵葵身上却带着军职,是多数国武监生员所不能比拟的。</p>

  赵葵如今更是国武监骑兵科唯一的一位营正,为人谦逊有礼,却才干过人,不光是在国武监三年的同窗中享有着很高的威望,即便是遍数如今国武监生员,赵葵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p>

  难得是,这位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全才,文章做的好,于武事上也有着才能。</p>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没有经过战阵磨砺,赵葵也只纸上谈兵而已,但不管怎样,你想在国武监中压住此人一头,是不太可能了。</p>

  尤其是,其人少年从军,随在自己父亲身边,家学渊博,对军旅之熟悉,如今国武监上下没人能比得上他。</p>

  而且,这位还算得上是长安人氏,因其父乃蜀国降将,所以赵葵幼年时,曾在长安呆过几年,如今在长安城中有着府邸。</p>

  因当年战乱,赵氏一门,遭遇极为惨烈,如今人丁之单薄,真真让人想起来便是一阵唏嘘。</p>

  可以说,就算赵葵不从军旅,饱食终日,日后身上的爵位也不会差了,更何况赵葵随着年纪渐长,还展露出了如此天赋。</p>

  提到这人,众人也是一阵无力。</p>

  国武监文武之争闹的再是如何激烈,怕是也牵扯不到这人身上,大将军赵方的嫡长子,又从来不搀和国武监内的意气之争,好像天然便有着超然的地位,和他们这些人,大不一样。。。。。。。</p>

  而众人此时也已明白了褚徵召集众人的意图。</p>

  大将军重掌国武监,文武之争看来也要结束了,这根本不必再说什么,所谓的国武监文武之争,源于国武监祭酒齐子平,这算是他们的老师,无法评论其人如何如何,但如今齐大人将转任国子监。。。。。。。</p>

  若是换了旁人来掌国武监,说不定文武之争还要继续下去,但大将军赵石重新回来,便没什么悬念留下了。</p>

  二十年间,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乃大秦上将,对文官从来不假辞色,前些日更是有着传闻,在皇长子府中,训的户部尚书李吉李大人灰头土脸。。。。。。。。。</p>

  </p>

  他们还年轻,对于朝堂中事不太了解,但也很清楚,这对国武监意味着什么。</p>

  果然,等褚徵落座,喝了点就润润喉咙,便道:开监之日也不算远了,怕是要有一番变动,叫诸位过来,其实就是想提醒众位同窗,不要擅自生事,可惜,消息得的还是有些晚了,路途太远的同窗无法知会,所以还请众位留点心,到了开监的时候,派人在路上等一等,让他们都小心些。。。。。。</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