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通权达变

  事情圆满的解决了,王允带着孔融蔡邕等一行人离开了丞相府。李傕成了守门的人,焦韧被罢黜官职永不录用,两人也是灰溜溜的退下。

  大厅中,只剩下董卓和李儒。

  董卓黑着脸,他虽然报全了颜面,但毕竟输了一筹,显得有些不高兴。看着李儒,董卓问道:文优,今天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儒并未回答,反而道:丞相认为刘宣如何

  董卓道:通权达变

  四个字的评价,可谓相当的重视。

  董卓带兵掌控了朝廷,执掌朝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说,董卓就是隐形的皇帝,他才是朝堂上真正的主宰。

  在董卓眼中,蔡邕名气很大,招揽蔡邕,提拔蔡邕,是为了彰显他礼贤下士的风度。但事实上,董卓对蔡邕的评价也仅仅于此,只认为蔡邕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读书人。

  杨彪马日磾之流,入不了董卓眼界。

  唯一的,就是王允。

  在董卓看来,王允能隐忍,够圆滑,更有足够的名望和能力,颇为不错。可王允也有致命的缺点,清高自傲。他看得上的人,自然是和颜悦色,看不上的人爱理不理。

  刘宣有王允的优点,却没有王允身上的沉疴缺点。

  所以,董卓给了通权达变的评价。

  李儒点头道:刘宣弱冠之年,能将李傕玩得团团转,更进退得当的令丞相不得不处罚李傕罢黜焦韧,此子的能为不简单。今天的关键,就在于刘宣。倘若没有刘宣,王允一行人,又只能吃了哑巴亏。

  顿了顿,李儒又说道:刘宣除了能力之外,还是北海世子,是皇室中人。他有此能力,再加上王允杨彪孔融等人的帮衬,前途不可限量。

  董卓道:这等人才,不能为小皇帝所用,不能被王允等人左右。他必须掌握在本相的手中,为本想所用。

  李儒笑道:丞相爱才,这是刘宣的福分。丞相想拉拢刘宣,卑职就绸缪一番。

  董卓微笑道:辛苦贤婿了。

  刘宣跟着王允一行人离开了丞相府,来到司徒府。

  厅中,众人落座。

  王允神色欢喜,微笑道:今天圆满的解决了刘宣一事,并且李傕被贬斥,焦韧被罢免,可谓是一大喜事。

  马日磾摇头道: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王允道:有何不足

  马日磾道:刘宣证明了李傕和焦韧的罪证后,不该给董卓台阶下,应该趁势而上,要求董卓彻查到底,并且让董卓严惩李傕和焦韧,而不是小惩大诫。这一次,他也仅仅是罢免了李傕的官职让他守门,而焦韧也只是不录用而已。

  马日磾看向刘宣,语重心长的道:最后的时候,你不该妥协的。

  一句话,顿起波澜。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宣身上。

  王允心中自有想法,却问道:世子是怎么想的

  刘宣拱手回礼,回答道:董卓执掌朝政,朝廷大全在他的手中,长安城内外士兵,也被他掌控。谁都无法否认,董卓可以颠倒黑白。

  董卓理亏,给他一个台阶下,便既可以惩戒李傕,又可以罢免焦韧。

  同时,董卓也能接受。

  刘宣神色认真,缓缓道:在董卓理亏的情况下,尤其是他罢黜了焦韧,诸公完全可以借机谏言,选择一个终于朝廷的官员担任长安县令。

  长安县令官职不高,却是朝廷中枢之地,关系重大。

  借此机会拿下了这一官职,对朝廷来说,对诸公来说,都是一个好机会。

  在下认为,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在于是否让董卓难堪了,是否让董卓丢脸了,是否给了董卓台阶下。而是要通过这件事,为朝廷获取了一点力量。

  如此,诸公乃至于朝廷,乃至于大汉的江山,才能一步步往好的方面发展。

  刘宣一副沉重神色,道:反过来说,诸公和董卓死磕,和董卓硬碰硬。最终的结果,董卓有分毫损失吗

  没有,董卓不会有分毫的损伤。反倒是诸公,会因此丢掉官职,甚至是丢掉性命。

  诸公身居要职,身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是朝廷的,是属于大汉的。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汉朝,诸公应当理智的对待董卓。

  刘宣说道:动辄弹劾,动辄以死相逼,只能弄巧成拙。诸公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点一点的获取力量,壮大天子的力量,这才是当务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啪啪

  王允忍不住点头,脸上尽是赞赏,抚掌称赞。

  这话,说到他的心坎儿了。

  一直以来,王允秉承的就是这个原则,委曲求全,甚至曲意讨好董卓,为的就是保留朝廷的力量。但朝廷的许多人官员一意孤行,非要和董卓分个高下,最后血溅当场,被董卓处死,而董卓毫发无伤。

  死一个人,就少了一分力量,话语权就少了一分。

  灵活的和董卓交锋,才是正道。

  其余的官员听后,脸上也流露出沉吟神色。

  唉

  马日磾轻叹了一声,拱手道:世子一番话,如晨钟暮鼓,敲醒了老夫。老夫一身性命,身系朝廷安危,自当好自珍珍惜。

  蔡邕捋着颌下胡须,赞叹道:世子年纪轻轻,却通权达变,令人佩服。

  士孙瑞说道:世子一番见解,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一个个人,纷纷称赞刘宣。

  面对众人的称赞,刘宣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话,打动了众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面容平静,不卑不亢的道:在下能理解诸公,考虑的出发点不同,做法也不同。

  一众人见刘宣不骄不躁,更是满意。

  王允心中有了想法,道:世子从牢房中出来,毕竟在牢房中呆了一天,需要洗漱。这样吧,世子先回去洗漱休息一下。晚上,老夫设宴为世子接风洗尘。诸公也务必要捧场啊。

  一定,一定

  众人闻言,纷纷应下。

  刘宣拱手向王允道谢,和孔融一起离开了司徒府。

  两人去了县衙,长安县令焦韧被罢官,县丞战战兢兢,哪里敢得罪刘宣。当刘宣提出彻查史阿一事,县丞就明白了过来,他装模作样的翻阅了史阿的资料,当着刘宣的面说史阿是被冤枉的,最后释放了史阿。

  带着史阿,刘宣和孔融回到了客栈。

  孔融去休息了,刘宣安排史阿住在客栈中,暂时让史阿作为随行的护卫。处理完事情,刘宣又去安抚了甘梅,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中。

  有了空闲,也有了空间,该抽取十一月的奖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