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流溪口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话说吐蕃二十万大军已经开入蜀州,拿下了三处州郡,后续的三十万人马也紧随其后,估计在二十天之内也会兵临蜀州。

  面对如此危境,盘踞蜀州的护国军首领叶正平为防意外,竟拒绝了山南西道十万革命军入境协防的请求。现在他最大的依仗便是已经抵达吐蕃达日城的,由手下大将刁阳率领的五万护国军。

  此战若想击退吐蕃人,光靠硬拼是不可能的,唯有截断他们的粮道,断了他们的补给,才可能逼退他们。

  而护国军的另一员大将李响,则更担心已经入境蜀州的二十万吐蕃人马。目前蜀州只有三万余可用的士卒,根本挡不住吐蕃人进军的脚步。所以他便向主帅叶正平提出了就地征兵,补充兵员的建议。

  岂知叶正平又何尝不想手里多出一股十万可战之兵,可无奈那些征调的新兵战力不堪一击,大战之际军纪涣散,能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除了充个人头,真是别无它用!

  蜀州危如累卵,吐蕃人在攻陷三郡之地后,已经屠戮了两座城池。不过好在早已有人在蜀境内散播消息,使得三郡之内的大部分百姓早早便拖家带口的逃离了前线,只有两万余人命丧屠刀之下。

  "大帅,这些天败报连传,若再没有兵员补充军队,恐怕这益州有失啊!"李响还是觉得应该先募集人马,阻住吐蕃人的攻势。毕竟光凭那三万人马,能阻住吐蕃入境的一路大军就不错了,现在却还将这三万人马分作三路,同时阻挡吐蕃三路大军。

  叶正平面色微皱,有些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十天之内,只要守住蜀北不失便好,一切等刁阳那边的消息作准!"

  李响闻言,有些无奈同样也有些沮丧。叶大帅已经将这场战争当做了赌博,而且是孤注一掷的豪赌。全部赌注连同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刁阳一人身上,一旦刁阳那边有个什么差池,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叶正平也察觉到了李响的失落情绪,却见他直了直有些佝偻的背,捋了捋两鬓的白发,缓缓的坐到了软塌上。沉吟一阵,看了一眼不发一言有些沮丧的李响,张口轻声说道:"李响!琼波邦色的五万人马是否已经抵达薛城?"

  李响不明所以,抬眼说道:"还没有,此刻应该还在理县。"

  "理县?"叶正平沉思一刻,摸了摸下巴黑白相间的胡子,转头看着窗外说道:"恩。。。这样,明日我与你随军出发,前往维州,我们在薛城好好挫一下琼波邦色的锐气!"

  叶正平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怕影响到李响的信心,若是这个将军都对局面失去了信心,那手下的将士们就更不用说了。

  李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有些兴奋的站起身来,朝着叶正平抱拳说道:"是!大帅!我这就下去准备,明日一早,我率部前来接您!"说完便转身而去。

  叶正平在李响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偶像级别的存在,对于那层出不穷的计谋、驭下有方的手段、高洁远大的志向,都让他发自内心的佩服,并且深深的感染着他。

  自当初将他派往关内道伪装马匪以来,天下间关于叶大帅的传说就一直没有断过,虽也曾经历过几次失败,但是这大宇天下的众多军阀,哪一个提起叶大帅不是心惊胆战、紧皱眉头。就连武艺天下第一的陆国元也不敢在大帅面前造次,强大若斯的革命军不也依旧得派人前来送礼嘛!

  叶正平不仅是李响心目中的偶像,更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大半辈子身经百战,胜多败少,这样的战绩是绝对值得炫耀的!

  只要叶大帅出现的地方,将士们总能振奋精神,鼓起勇气。他是护国军的主心骨,更是李响的依靠!

  所以本来对战事有些丧失信心的李响,闻听叶帅亲自出马,立即便兴奋了起来,仿佛已经胜券在握,击败琼波邦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

  夜幕深邃、星空零落

  已经抵达山南西道的黄露正在帐中与第二军团司令关勇探讨着关于蜀州的军情!

  第二军团五万人马在抵达山南西道后,便将大营扎在了紧邻蜀州的流溪城。这也是山南西道入境蜀州的一条通道,蜀州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也造就了地域如此狭长的山南西道竟只有几条通往蜀州的道路。

  为了防止扰民,革命军第二军团五万人马的大营被安排在流溪城西门外十里的小山坡上。

  虽远离城池,却依旧抵不住好奇又热情的山南西道百姓。在关勇刚扎下营寨的时候,流溪城中的百姓便自发的携着熟食、水果、美酒前来犒劳这些保护他们安危的革命军将士。当然革命军军中是禁止饮酒的,这些美酒自然被关勇给婉拒了。

  自从革命军统辖山南西道以来,不仅免除了三年的税赋,还均田地、打土豪。入驻的保安队更是消灭了十几股祸害百姓的山贼、匪寇,让当地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修养生息。

  更有甚者革命军竟然没有派驻县官与郡尹,全都由百姓自发的推举有德之人出任。而且任期一满,立即开始重新选举,只要老百姓不满意,完全可以重新选出一位他们满意的官员。

  经过这几年的修养生息,苦历战争劫难的山南道百姓,终于走出了困境,虽不像晋阳与冀州那般富足,但丰衣足食已经不成问题!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的心里都是有谱的。革命军如此成全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不会忘记这恩情,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既然革命军来到了山南西道,老百姓便不会亏待了他们,都尽自己所能前往军营劳军。

  军中大帐之内,关勇正与今日刚抵达的革命军总司令黄露秉烛夜谈。

  "将军,流溪口已经聚集了差不多三十万蜀州流民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