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山不在高

  夕烟燃木槿,

  边村浪客行。

  十年马蹄尘,

  恍惚暖平生。

  -------《说江湖·江湖远》

  --------------------

  午时末。

  妙音山主峰只在跟前。

  “妖族形迹将见分晓。”司徒清岳谓与左右。

  “司徒先生为何如此确定,妖族必然显形?”张郃问道。

  “因为妖族已无处可遁。”司徒清岳淡笑道,“不上主峰只能西逃,但西逃不远即是平原,平原之上将是我无双铁骑的天下。”

  果不其然,在片刻之后

  -----“前方敌袭!”一名无双铁骑的统制惊喝道。

  无双铁骑数息之间迅速结成方阵。

  只见前方山脚的密林之中,一片细碎声响穿过草木枝叶,只见飞矢如蝗、密密麻麻攒射而来!

  “前阵将士凝气成盾!”张郃喝令道。

  话落,无双铁骑前部军士立时一齐运转体内刚猛真气,将各自冰霜战甲上的寒冰战气推出、在身前凝聚成一扇数尺高、银白色的寒光盾气,数十成百的无双铁骑的寒光盾气气息传递,联结成一道高而阔的霜白盾气墙,将身后之众庇护其中!

  气盾才成,箭雨也到。

  一阵“叮!叮!”激响,百千箭矢直击在寒光盾气之上,激起一阵阵如石落湖波的晕纹。

  光纹几受箭雨激荡,却竟一直未被破开!而受箭雨锋芒压制,无双铁骑也一时不得寸进,一攻一守反而是僵持了下来。

  箭雨整整持续了半柱香的功夫,才是稍作停息。

  司徒清岳剑眉一沉,忽有惊异、脸色微变------妖族第一、第二波箭雨试探过后,应该已经明白,仅凭这些弓弩几乎是不可能突破的了无双铁骑所激发的寒冰战甲的气盾之墙的,那又连续强行射了数波,不过只是徒劳罢了···依照妖族现在指挥之人的心智,怎么会作这样的无用之功呢?

  那么,答案便是

  -----他们在强行掩护。

  “壁虎断尾么?”司徒清岳想到。

  眼前,又见箭雨如潮。

  司徒清岳低语,又抬眉果决地道:“冲阵。”

  “冲阵!!”身边的统帅张郃高声喝令。

  令出,无双铁骑同时左手收小盾气,只单护住各自周身,右手雷霆盘蛇矛齐齐挺刺马侧,勒马、冲锋!

  三千战马如白光冲天、雪浪掩岸汹涌齐出,直奔向箭雨深处。

  霎时间,草木因之震荡排开、乱鸟失惊错逃,山林间一片蹄塔如滚雷。

  箭雨强抵不住,气势便一溃而弱,三千无双战骑几乎如穿缟越过!

  “撤!”一战而溃下,妖阵之中立传将令。百道飞影随着惊鸟窜行而去,直奔雪霭茫茫的妙音峰顶去了!

  战骑不适合登山,妖军这一选无疑是正确而明智的。

  但也正如了司徒清岳所愿。

  三千无双军迅速掩住了山脚。

  “先生?”张郃即请示。

  “西追已不及,上山!”司徒清岳道。

  “下马,登山!”

  “壁虎断尾么?既然如此,这条尾巴我就收下了。”司徒清岳道-----分兵再西追收益难算,是为不智。与其两路追击,或可一并拿下,也可能两边全空;既然壁虎选择了断尾,那他为何不选择踏踏实实的收获一条断尾呢?

  ------

  酉时,一刻。

  雪止,皓月当空,星辉如霜。

  妙音山下山色好,妙音山中山色秀,妙音峰顶山色绝。世间人常道,但妙音山高过千尺,山路崎岖;真正能有闲情逸致饱览峰顶奇绝的人并不多。

  正如此下,妙音峰下山色琉璃,妙音山中锦绣包藏,妙音峰顶脂玉翡翠。景色已在绝好之际,端临风色之间的却是数千个争夺胜机生机的两族之人。

  妙音、妙音,只有身在峰顶崖上之时,俯览山色才得看见连山如筝木,十数道长瀑中天落下贯云穿霞有如筝上奇弦,水色泼雪、瀑声清翠,有如其音,使人不得不惊叹----好一把旷世古琴!

  如此,天工巧夺、自然演奏,便才正有了妙音山之雅名。

  而此下,素雪裹山,冰灵冻翠,山中物事犹如羊脂美玉细细雕琢而成,更是美不胜收。

  然而,司徒清岳并没有游赏的闲情逸致,只匆匆赞叹了一句,便起身上山。

  山青水秀有妙音,钟灵奇绝藏圣贤。

  这奇秀的妙音山,曾使人间圣贤坐想数年而悟道;又令大诗人楚济留住数年而修才。

  三千无双战士环山而上,十步一列,将整一座妙音峰围城铁桶。

  司徒清岳素来喜好十拿九稳、算想无遗,极少兵行险招。

  所以,既然要擒杀这山中的断尾,那么便当毁断他们所有夺路而逃的可能。

  妖帝雪烨过于自信,所以只带了三百名近卫以及百十名妖族精锐。倚仗不世妖修、月影卫冲阵无双,两者相辅相成而得以一路东进无阻。

  如今,妖帝不在。那么单凭月影卫总归单薄了些。个个哪怕有一骑当千的武勇、行令禁止的战斗素养,月影卫并非就无人可敌。

  之如无双铁骑,天下无双之名并非空穴来风的美誉。

  单兵强绝、团战无双,八百年来双城商道的供给怎可能毫无意义?

  酉时,七刻。

  妙音峰顶已在眼前,司徒清岳自领一千无双铁骑登临。

  春夏有桃华灼而夭,秋冬有梅兰映成趣。

  芳菲仙境、翡草翠莺,方为圣贤住。

  ----峰顶有苑,苑有约亩。柴扉竹栅,深在桃杏林中。

  此季,杏花清冽,与雪共白;不见万千杀机,但有琴音一缕。

  司徒清岳举手示意,千名无双卫即刻将竹苑团团围住。

  司徒清岳带着司徒七上前。

  司徒清岳轻叩苑门,门上铜环才响,柴扉已然自开。

  深苑之中,有松苍劲,松下坐一人,有琴。

  琴,古桐木制,七弦。

  那人,皂色道袍古旧不堪。

  那人,容颜清俊却长发三千;苍霜今年、如雪散地。

  那人,似青年、又似中年,而一双黛青双眸,已将人生百年沧桑尽略。

  那人,抚琴;宁静如许;与天、与雪、与月、与松宛如一态,似在大千世界,又不染铅华。

  那人····

  “圣贤·世空我。”饶是九州名遐的双城商主也在这一刻为眼前之人所发出一声惊叹,心道:天人风姿,也不过如此人罢了。

  这个人,早已不是凡人所能冠语的。

  他,有九州东陆无人可及的智慧。

  一言生、一言死;瞳中藏春秋、唇下有菩提。

  他是人,又不只是人,他是道。六道救赎的道。

  世传,曾有天人下界在东海苍流山向他问询真知,他一开口,桃杏尽放;一起身,日月同辉;一动步,步步生莲;从此天下莫不崇,人间天上莫不知。

  此般荣耀,唯有八千年前的道圣·沐昀一人罢了。

  哪怕,昔日混沌教始祖师·天元上人亦不如。

  他曾以为是世人夸谈,是信奉之人虚传。

  但今夜,这一见才知眼前之人不言不语,在他这个以商以利为身命的商主眼中都竟然直截看到了“道”!

  司徒清岳心存礼敬,只叫了司徒七一人随从。

  圣贤世空我似不见苑外满布的刀兵,亦不见司徒清岳推门而入;指尖流弦、生出银色缥缈、空明如幻,却又令人清心漱耳。

  司徒清岳身心都有洁癖,此刻闻弦歌也竟席地而坐。

  司徒七怀剑立在司徒清岳身后,也默然。

  ·····“九天何其高兮?有天人寓。

  九玄何其深兮?有幽冥居。

  九地何其广兮?有万族聚。

  天高兮玄渊,善恶议阴阳。

  刀兵伐谋兮,战祸罪八荒。

  何为正兮何为道?何为法兮何为浊?

  正兮众所取,道兮众所求。

  法兮胜所名,浊兮清所处。

  阴阳分四象,八法众生相。

  六欲心之迁,七罪众之累。

  小善救一时,大恶毁三千。

  小恶即六识,大善度众罪。

  七情六欲苦,四谛又何辜?

  我笑求长生,不知生即苦。

  永仙又如何?生死当浮图。”

  唱罢,弦止。

  余音绕苑、久而犹在。

  圣贤世空我蓦然起身、抱琴。殊不知庭间苑外,众生屏息聆听,不论人、妖、禽、兽,也不知百、十、千、万。

  圣贤世空我黛青色的目光微微巡过这方寸之间的众生,众生不敢相对,唯是如一垂下目光、俯首相待。

  等到琴音诗唱声归于寂夜,众生恍如梦醒,再同看时-----松下,早已没了圣贤、也没了桐琴,只剩下寒花清香凛冽,明月照雪白,清丽无方。

  禽兽纷飞作散。

  苑中此下,司徒清岳眼中已多了百十道身影。

  -----妖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