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艺术气质

  一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团建圆满结束。</p>

  一直到后面几天,青云社还有培训基地里,还是有不少人三三两两聊天时会聊到当晚的情景。</p>

  没想到平时一本正经、清朗傲娇的林青风还有如此幽默风趣的一面。</p>

  本来他在台上与在台下就像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经过团建后,大家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p>

  不仅仅是对林青风。因为团建的时候,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做了许多事,进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更加深了。</p>

  这次团建可谓效果满满。</p>

  就在大家意犹未尽,已经开始筹划第二次团建的时候,有两位不速之客找上了门。</p>

  一位男士约莫三十而立的年纪。穿着白净的长袖T恤,外套棉麻料浅色西装,下面是一条洗得颜色发白的宽腿牛仔裤,陪着手工牛皮鞋。头发上扎了一个小鬏鬏。</p>

  另一位是女士,年纪与男客相当。素白的长袖白线衣,外面是一条灰蓝格子的垂地背带裙。手里拽着一只麻布包包。</p>

  这两人一看身上气质极其相似,都充满了一种书卷味十足的医术气息。</p>

  来到青云社也是小心翼翼,直接说要找青云社的林青风。</p>

  要搁在平时,想见林青风的人多了去了。绝对不会因为几句话,他就出来见客。</p>

  更可况他现在也不是天天在湖广会馆这一个剧场。</p>

  三庆园麒麟剧社、培训后勤基地,他都会去转转。</p>

  要不然就在家里整理相声段子,喝喝茶听听戏。</p>

  最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最空闲的一段时间。</p>

  所以当着两个人讲要见林青风,剧场的人很自然替他挡下了。</p>

  听说林青风不在,这两个人倒也没有纠缠,说走就走了。</p>

  但没过几天又来了。</p>

  这会林青风正好在舞台侧目条看徒弟们台上表演。</p>

  剧场经理这回也没有耽搁,找到了林青风,请到一边。</p>

  说有这么两个人想见您,看着不是粉丝。而且还拿着这件东西找您。</p>

  “是什么?”林青风好奇。</p>

  找他的人太多了,剧场经理能够帮他们递话,肯定是因为有着某种原因。</p>

  果然,接过剧场经理递过来的动心,林青风看着真是又好气又好笑。</p>

  这居然是一张曲协主/席的名片!</p>

  谁人不知道青云社与曲协之间这些年来的是非恩怨!</p>

  现在拿着这张名片,就指名点姓要见自己,难道还以为这是一把尚方宝剑?</p>

  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吧!</p>

  他把名片抵还给剧场经理,让他还给人家。</p>

  就这样,当没这回事。这两个人自然也不见。</p>

  “好嘞。我这就去。”剧场经理本来就是觉得奇怪,居然有人会盯着姜主/席的名头来找林青风,怕不是脑子有问题吧。</p>

  好奇心之下这才帮他们抵了话。</p>

  结果林青风压根不理这茬。</p>

  就在剧场经理转身刹那,他又被叫住了。</p>

  “等一下。他们是怎么个打扮?”</p>

  剧场经理赶紧把刚才那两人形容一番。最后总结了一句:看着不像是那边的人。因为身上没有那种市侩气。</p>

  林青风转念一想,莫非这两个人压根不知道曲协与自己的事儿。见自己难,就想着是不是用曲协名义,就可以见着面。</p>

  万一人家有正事儿找呢。</p>

  想到这里,林青风又从剧场经理手里抽过那张名片:“请他们进来吧。就到剧场的会议室等我。”</p>

  而后,他又在侧目条盯着台上看了几分钟后,离开了。</p>

  走到会议室门口,他听到会议室里面一个女声传出:“画家,你说他肯答应咱们的要求么?”</p>

  会议室中另外一个男声:“尽力试试吧。”</p>

  两个人说话也都是柔声细语,给人感觉应该是文化人。</p>

  林青风站在会议室门口,轻轻磕了两下,然后推门进去。</p>

  当看到面前的人时,与剧场经理形容差不离。</p>

  应该是搞艺术出身,不像是经常游走在官场商界的人。</p>

  “我就是林青风,听说两位找我?”</p>

  “哦哦,林先生。您好!我叫华佳,她是我妻子秦笙。”</p>

  “不知两位找我何事呢?”</p>

  见林青风发问了,华佳和秦笙就把自己的来历说了。</p>

  原来他俩是从南方一家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p>

  与名字巧合了,一个专攻美术,另一个擅长钢琴。</p>

  他们来到这座京城,主要是为了追求艺术上的完美。</p>

  不过现实打败了他们。商业和艺术往往是冲突的,人们的喜好与艺术也往往是不能被相互理解的。</p>

  为了生计,他们就开办了一家艺术培训中心。</p>

  因为他们的专业度,加上适度的网上营销,反而培训中心的口碑越来越好。</p>

  远比他们追求纯粹艺术时收入明显增加了很多。</p>

  于是他们就想着回馈社会,他们的培训中心会专门不定期开办一些免费的艺术培训课程,为群众们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p>

  这个想法得到了本城一所大学艺术系的支持和赞助。</p>

  近期,他们与艺术系沟通讨论新开班的艺术形式。</p>

  对方突然给他们看了一段林青风在台上演唱北京小调《探清水河》的视频,以及一些他与于谦一起说的相声。</p>

  华佳与秦笙本来是北方人,相对对北方的曲艺了解不深,相声也听得不多。</p>

  不过这次这些视频他们看得津津有味。</p>

  所以当艺术系领到提出,希望他们能够开办一次相声或曲艺艺术班的时候,他俩还是爽快的答应了。</p>

  只是离开大学后,犯难了。</p>

  刚才光顾着看视频,竟然忘记问那位又能唱又能说的小伙是谁。</p>

  不过很快他们就找到了门路。</p>

  因为经费有限,他们的培训中心负担不了市中心高昂的场地租用费用,所以就在近郊租了一间大仓库,改造后变成了现在的培训中心。</p>

  培训中心不远的地方有个室内养殖场。</p>

  秦笙这天正好经过养殖场,看到前来大量拉鸡蛋的车头前,摆着有一块小铜牌:“中国曲艺家协会。”</p>

  秦笙一琢磨,艺术系的领导讲过,要开办曲艺方面的培训班。</p>

  这不正好与小铜牌对上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