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好了,到现在燧皇、羲皇、农皇这三皇我们已经说完了。下面该是五帝了。这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咱们还是按照顺序来,先说说我们伟大的黄帝。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民间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有熊国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来因为长期居住在姬水,所以改为姬姓。因为黄帝降生在轩辕之丘,所以黄帝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这里的轩辕之丘和有熊国都在今河南新郑。轩辕之丘在新郑市区一带,即今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其地貌形态东有马陵岗,西有双岭岗,南有黄岗,北有裴李岗,中间似盆地。而有熊国的位置,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汉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新郑为有熊之墟(即故有熊国),而这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有熊之墟又名祝融之墟。史书上说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到十五岁时,黄帝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个学贯古今的才子了。并且在十几岁的时候迎娶了第一位妻子,也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神话传说中嫘祖是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o)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虽然史书没有记载黄帝到底什么时候迎娶的嫘祖,但是大体上古人应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结婚。黄帝和嫘祖结婚后,又几年,在公元前2697年,黄帝二十岁时继承了有熊国首领的位置。因为道教尊奉黄帝为上仙,所以将黄帝即位这一年定为道教的道历元年。黄帝即位为首领后,勤政爱民,重视生产。族人拥护支持,加之黄帝领导很有方法,所以有熊氏的实力迅速增长,势力范围大大扩大。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与九黎族首领蚩尤,炎帝榆罔相并列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

  随着实力的增强,黄帝需要管理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这时候,众多事物的记录和统计就是个很大问题了。仓颉和隶首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仓颉和隶首同为黄帝的财物管理官员。仓颉,复姓侯刚。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9个人,虞舜、仓颉、项羽、重耳、高洋、吕光、鱼俱罗、关羽、还有李煜。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其实,羲皇已经创造了一些简单的文字。只是数量比较少。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更多文字的迫切要求。

  相传仓颉和隶首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们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和隶首为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事情做起来也没有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很多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和隶首犯难了。

  仓颉和隶首整日整夜地想办法。仓颉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隶首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们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和隶首这样能干,叫他们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和隶首管理。仓颉和隶首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东西种类多,数量大,很容易弄混。而且很出现了冒领东西,或者是多领少记账的事情。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让仓颉和隶首大伤脑筋。

  这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北面有老虎,要是往北走比较危险。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字大有成就,这让同为财物总管的隶首不免有些羡慕和失落。但更多的还是为仓颉高兴,为工作能更好的完成而高兴。

  这天隶首正在仓库里清点物品,仓库的门开着,一群孩子出于好奇,跑进了仓库玩。因为是孩子,隶首也没有太在意。孩子们东摸摸,西看看,啪,啪,哗啦!两个盘子被一个熊孩子碰到了地上。用于计数的石子滚得满地都是。一下子鹿皮和羊皮的数目就没了。把隶首给气得啊,不行,不行的。不过也不好跟孩子发火。让孩子们出去后,自己赶紧清点数目,然后一个人蹲在地上把石子一个个往回捡。

  “你干啥呢?”隶首正捡着的时候,妻子来了。隶首把事情一说。妻子用指头把隶首头一指说:“你好笨蛋哩!你给石片上穿一个眼,用绳子串起来多保险!”

  聪明人就怕人点窍。隶首顿时茅塞大开。因为时候不好打眼,所以隶首选择用好打眼的贝壳。他给贝壳都打上眼,用细绳逐个穿起来。每穿够 十个数或100个数,中间穿一个不同颜色的石片。这样清算起来就省事多了。也不用再担心被熊孩子弄乱了。

  随着获得的各种猎物、皮张、数字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贝壳明显不够用啊。有熊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地区,贝壳可是不多的东西。怎么办呢?隶首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有一次,他上山打猎,发现满山遍野成熟红欧粟子。全部鲜红色的,非常好看。他顺手折了几枝,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红欧粟子作算帐的工具。

  隶首独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没主意了。这时,来了个上山采草药的人。这个人说起来可是了不得,他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的岐伯。

  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在前,黄帝在后,所以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黄帝在岐地寻访有道之人,访贤时发现了很有才能的岐伯,于时黄帝就恭请岐伯出仕,贵遵为天师,谋讨济世通途,帮助他治理天下。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他同黄帝合著了医书《内经》、《难经》,合称《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其内容多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