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

  七月的风懒懒的,连云都变热热的。

  不久后天闷闷的,一阵云后雨下过。

  暂居颍川书院的周韬和徐庶,看着屋檐滴落的雨滴,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心里乱乱的。

  东汉末年,从黄巾之乱始起,到280年西晋灭吴,这一段可悲可泣的百年乱世,在后来被歌颂成了群豪并起的英雄年代,莫不让人心生向往,热血沸腾。

  可是,在这病态的光鲜背后,却是战火纷飞,百姓九死一生的惨剧。不光如此,在外还有鲜卑各部、南匈奴、乌恒等异族在漠北虎视眈眈。

  还有那西域长史府,似乎在中原大乱之时,并无多少异样,也没有留下太多笔墨。在后世只以‘魏晋两朝在西域的前哨阵地,西域长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能非常完备,对地区实行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短短一句话来概括。直到此刻,周韬才知道,如今的西域长史府早已名存实亡,动乱不止。

  不仅如此,那百晓童更是脸色极其严肃的言明,一个名为‘天星’的异教似乎凭空崛起,短短数年,慑服西域诸国,并试图以凉州为跳板,染指大汉!

  而周韬一直以为,不论是漠北异族还是西边更远的乌孙、大宛、花剌子模等等,之所以没有在大汉崩塌之时趁虚而大规模侵入,第一是因为距离过远,自身又陷入内乱的泥泽,无暇他顾。第二是因为大汉积威数百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异族仍旧忌惮无比,不敢太过‘嚣张’。

  可事实是——有那么一群不为争权,不为虚名薄利,只以民族兴存为己任的人们,默默无闻的为大汉乃至整个汉民族镇守边疆,孤军奋战,抵挡异族大规模的入侵!

  周韬思绪万千,他从没有认真的像现世的史学家们去想过,为什么在中原人口锐减,实力大损的低谷期没有遭到异族入侵,一直到西晋八王之乱,才出现‘五胡乱华’的民族生死存亡的惨剧!

  甭管历史记载和分析的诸多因素,周韬现在终于知道,那些不过是其中之一,真正的原因是那些镇守边疆的奇人异士,后继无人,又不得官方认可,力竭而死,异族再无忌惮!

  “历史啊历史,你究竟埋没了多少真实,坑骗了多少民众,又让多少真正的民族英雄直到死,也未能让他们出现在浩瀚的历史书中,哪怕边鄙的一角?”

  周韬站起身,走到屋檐下,伸出手掌接着雨滴,感受着那一丝凉意,心中暗道。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和当权者拿来粉饰自己,褒扬自己的工具。”周韬原来一直晓得这句话,但从未像此时此刻,将这句话了解的如此透彻!

  “呵呵,枉我原来还视刘关张、曹操、孙氏父子等为英雄豪杰,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为一己私欲的井底之蛙罢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于百晓童这一席堪称‘惊世骇俗’的话,徐庶可能还不相信,但周韬毕竟来自一千八百年后的时空,接触的各类信息要比徐庶多出太多太多,他不能不信。

  “大哥,对于百晓先生说的颍川书院十二地支,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周韬转身,看着低头沉默不语的徐庶,缓缓开口。

  徐庶抬起脑袋,皱着眉头,脸上布满疑云,望着明显有些意动的自家兄弟,轻轻摇了摇头:“衍颉(此时可以直呼周韬的表字,不用再义弟来义弟去的了),不是为兄不愿为大汉百姓戎马边疆,只是”

  “百晓先生来路不明,仅凭他一人之词,为兄实在不敢妄断异族形势。且,如果你我投身于边疆,那夷陵百姓怎么办?你我亲朋又待如何?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于同族之手,苟且偷生,颠沛流离?”

  徐庶叹息一声,摇头道:“我徐庶没有如此大义,可以忍受同族相残相杀,而只顾异族之乱!我宁可亲朋战死在异族手下,也绝不允许他们冤屈死于同族之手!”

  ”主公!如你心意已决,庶只得远走他地,为尽早结束这乱世而竭尽全力!”徐庶对着周韬弯腰肃然一礼,称呼骤改!

  分歧,这是他们二人相识以来的头一遭,而且气氛很是紧张!

  周韬深知,如果自己真的决定投效于那百晓童口中所说的‘十二地支’,徐庶绝壁会调头就走!

  “大哥,你误会了,我虽然有这个意思,但并不是一定要投效那十二地支,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除了守护亲朋,守护寒门百姓以外,再为整个民族做一些事。”周韬向前两步,有些强硬的扶起弯腰不起的徐庶,正色道。

  徐庶内心松了一口气,他并不是有意要拆自家兄弟的台,而是他的内心,真的就如此想。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陈蕃和薛勤的故事——陈蕃当年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当薛勤劝他时,他慨然道: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虽然这句话,不论是今古,都颇受争议,但也不无道理,这就好比‘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一般,形容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而今周韬所面对的,同样可以这么理解。

  “那如此,主公你准备如何行事?”徐庶抬头,与周韬对视,眉头还未舒展开。

  这次轮到周韬苦笑摇头了:“大哥,我现在心思很乱,比上次遇孙坚的时候更乱,要不待天晴的时候,先陪我去县城里逛逛吧?”

  夜里,躺在榻上的周韬,听着雨声,想着百晓童给他带来的,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毫无睡意。

  北有风姓一族,世代镇守北疆,威慑中、东部鲜卑,乌恒等部,除此之外,更兼有严密监视、防范高句丽的任务。

  东有傲来,漂浮于海上,听闻在尧舜之前,就为华夏镇守海疆,抵御危险的海中巨妖,以及海外各类异族。

  南有贪狼,隐于百越之地,镇守百越,以防百越山民大乱,更为汉人开发江南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西南酆都,虽已泯灭,但传言还有门徒行走在大汉西南边垂之地,威慑西南蛮族。

  而那十二地支,从诸子百家齐鸣开始,吸纳百家最为得力的门人,远赴中北、西北部,抵御匈奴、羌等异族,直到现在。

  “董卓居然是颍川人(历史记载,他出生于颍川,长于凉州,籍贯陇西临洮)?李儒还是十二地支中的‘午’?”

  周韬喃喃自语,他已经不能用历史上的角度,去看这些人了——他们究竟隐藏了多少东西?为什么‘时好时坏’?这如今的大乱之势,和这两个家伙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怎么按百晓童的话来说,他们也是逼不得已?究竟什么事,比他们鸩杀少帝,横征暴敛来的还‘无奈’?

  董卓的所作所为,不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已经被所有人盖棺定论,无不骂他暴虐滥杀,专断朝政,没有一句好话

  “事出反常必有妖?”周韬心中默默想着:“这个世界我真的越来越看不懂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