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少年

  “嘣嘣嘣”

  李天佑缓了一口气,右手持柴刀猛的一挥,只听“咔嚓”一声,小臂粗的树枝应声而断,掉到了地上。李天佑用衣袖蹭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嘀咕一声“应该差不多了吧”,随手把柴刀别到腰后,手脚利落的滑下树干,捡起树下的几根小臂粗的树枝,拖着走到一边,只见地上已经堆了一大堆同样的树枝。李天佑把树枝往堆上一扔,抽出了别在腰后的柴刀,拿起一根树枝开始把较小的枝桠削掉,用了一顿饭的功夫,当所有的树枝都削的差不多了之后,李天佑便把柴刀别在腰后,拿起原来扔在地上的麻绳,把柴禾紧紧的捆成两捆,扛到了一堆杂草后面,只见杂草下除了放着一根扁担,一小捆麻绳外,还有一副弓箭,不过从做工上看,质量只能算差强人意。

  李天佑把柴捆放好后,抬头看了看西斜的太阳,暗道“时间还够”随手把麻绳系在腰间,箭袋背在了右肩上,拿起弓往肩上一挎便往山林深处走去。看他从容不迫的样子,显然对这里已经非常熟悉,约莫走了两盏茶的功夫,李天佑忽然放缓了步子,拔出腰间的柴刀,一边走一边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哗啦呼啦”只听左侧不远的地方忽然传来树枝晃动的声音,李天佑神情一动,紧了紧手中的柴刀,把挎在肩上的弓取下拿在了左手,猫着腰向听到声音的地方摸去。轻手轻脚的拨开面前的杂草,只见不远处一只成年黄猄正在卖力的咬着一根垂下的树枝拉扯,李天佑脸上一喜,不过却不敢乱动,黄猄的警觉是出了名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的它飞窜,到那时再想追可就难了。李天佑右手动作轻缓的把柴刀别回腰间,轻轻从右肩后的箭袋中抽出一支自制的竹箭,搭在了左手的弓弦上,削尖的箭头指向正在进食的黄猄。黄猄正在进食,忽然动作一停,耳朵竖了起来,同时扭头看向自己的左侧,仿佛听到了什么动静。李天佑心中一紧,摒住呼吸,强行压下把手里的箭射出去的冲动,一动不动。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周围的树叶发出一阵“哗啦啦”的声音,黄猄停了一下,大概放心了,再次扭头去啃那根垂下的树枝。李天佑轻轻呼出一口气,缓缓开弓,“咯吱吱”老旧的弓身发出一阵轻微的声音,慢慢开满。箭尖直指黄猄的肋部,李天佑知道那里就是黄猄的心脏所在,缓缓提起一口气,当气到顶部的,李天佑手指一松,“嗖”竹箭带着破空的尖啸,射向那头进食的黄猄,同时弓弦发出“嘣”的一声回弹的爆音。黄猄受惊,猛的一口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想躲已是来不及。“噗嗤”削尖的竹箭刺入黄猄的左肋,直至箭身没入三分之一,黄猄吃痛,发出一声刺耳的悲鸣,身子猛的弹起丈高,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爬起来踉踉跄跄的走了两三步,就因为心脏破碎,再次摔在了地上,抖了几下后就再也不动了,大大的眼睛里慢慢失去光泽。

  李天佑慢慢走上前,左手的弓再次挎在了肩上,伸手摸了摸黄猄的肋部,确定黄猄已经死了,抓住没入黄猄身体的竹箭箭尾,一把拔了出来。瞄了一眼沾满鲜血已经碰折的箭头,李天佑不由摇了摇头,随手把竹箭甩在一边,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巴把黄猄的伤口糊住,防止血液继续往外流,把腰间的麻绳解下,往黄猄的两条后腿上一绑,一使劲把黄猄的尸体背起来开始往自己打柴的地方走去。

  回到了自己放柴禾的地方,李天佑把黄猄的尸体往地上一扔,动手把两捆柴禾分别穿在扁担两头固定好,顺便把弓箭也挂在了扁担一头,黄猄的尸体挂在了另一头。李天佑紧了紧腰带,走到扁担中间,两腿微曲,双手抓着扁担猛一使劲,挑在了肩上,开始往山下走去。

  走了约莫一顿饭的功夫,前方出现了一个简陋的村落,袅袅的炊烟在村子上方萦绕,村落不大,零零散散也就几十户人家。村口七八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在玩耍,村口的另一个方向,几个壮年的汉子正挑着柴禾有说有笑的回村,李天佑见此,不由加快了几分步伐。

  “天佑哥哥!天佑哥哥!”村口玩耍的孩子见到李天佑回来,蹦蹦跳跳的拥了过来,李天佑脸上不禁显出一丝笑意。“天佑哥哥,今天又打到了什么?”几个小孩子一脸好奇的看着挂在扁担上的黄猄。“这个呀,叫黄猄,机灵的很,很不容易打到的,天佑还真是厉害呀!”旁边一个回村的汉子笑道。“哇!天佑哥哥真厉害!以后我也要像天佑哥哥一样,天天打黄猄回来!不对,不对,以后我要打大老虎回来,比天佑哥哥还厉害!”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喊道。“哈哈哈哈”周围的众人一听都乐了,“你呀,还是快快的长大,等爹再攒两年前,送你去城里的学堂学习,争取考个状元回来,那就真比你天佑哥哥厉害了,爹跟你娘、你爷爷还等着跟你享清福呢。”一个汉子宠溺的摸了摸那孩子的头笑道。李天佑也笑着说道:“是呀,小虎,你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可别像你天佑哥哥那么没出息,只能砍柴打猎。”小虎一脸不愿的嘀咕道:“考状元哪有打老虎威风。”“好啦好啦,跟爹回家吃饭去!”那汉子一把扯住小虎的手,往村子的一角走去,其他汉子也各自被自己的家人拉走。李天佑看着一对对回家的父子,不由轻笑着摇了摇头,往村南的一栋旧房子走去。

  推开陈旧的院门,李天佑挑着扁担来到柴房,轻轻放下扁担后,把两捆拆解下放到了一边的柴堆上,扁担、柴刀和弓箭放到了门后,然后拖着黄猄的尸体挂到院角水井旁的架子上,先打了一桶水放到一旁,又从厨房拿了一把尖刀,一刀刺进黄猄的脖子,然后顺势往下一划,开始利落的进行扒皮宰割。宰割完后,李天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陶盆,把切割成块状的肉放入盆中,撒上盐巴放在厨房,又把黄猄皮仔细的清洗了一遍晾在了院角的石台上,开始准备生活做饭。

  这个小小的村子叫做李家村,全村老少都姓李,曾经是一户李姓人家为了躲避战乱,逃荒到此,见这里依山傍水适宜居住,就在这里安了家,随着一代代人的繁衍,现在已经增加到了几十余户,邻里乡亲的基本都是沾亲带故,所以平日里关系也都不错。李天佑本不是李家村的人,是十三年前李老汉进山采药时,偶然间在南山一个山洞里捡到的弃婴,当时已经饿的奄奄一息,李老汉膝下无子,救下李天佑之后便当成自己的孙子收养了起来。南山多豺狼虎豹,平日基本无人踏足,李老汉进山也不多,据说是曾经在外面闯荡过,略懂些岐黄之术,当时为了给村长儿媳治病,才起意进山采药,却能恰巧遇上李天佑,既没有遭遇豺狼虎豹之口,又没有饿死,李老汉觉得是个奇迹,便给他取名天佑,一是指李天佑虽遭遗弃却能活下来,有上天护佑。二是期望上天护佑他平平安安的成长。李天佑也没辜负李老汉的期望,从小就体格健壮,两三岁就能跟在李老汉屁股后面到处跑,四五岁就能跟着李老汉读书认字,而且从小乖巧,让李老汉省了不少心。八岁那年,李老汉寿终正寝,等李老汉下葬后,村长儿子念在李老汉当初的治病之恩,打算收养李天佑,但李天佑拒绝了村长儿子的好意,从此开始一个人持家,每天早出晚归,上山打柴为生。

  李天佑从小体格健壮,打柴这事倒是也难不倒他,加上邻里乡亲念在李老汉当初给不少人治病,大家相互接济,倒也生活无忧。十岁那年李天佑跟随村里的猎户学了不少打猎的本领,从此以后隔三岔五的也能捎带些野味回来改善下伙食。一转眼李天佑已经十三岁了,平日里省吃俭用,加上这两年打的猎物卖毛皮的钱,倒也算是小有积蓄了。

  李家村三面环山,村前一条小河,河上修着一座木桥,过了桥就是去往县城的小道,平日里大家伙打柴打猎都是去北山,因为南山多豺狼虎豹,曾经有人去山上打猎被豺狼叼了去。也许是因为当初李天佑是被李老汉在南山捡到的原因,李天佑仗着体格健壮,倒是经常一个人去南山打柴打猎,一开始大家还劝他,后来见他几年来都平安无事,便也由着他了,加上他数年来常常拖着野味回来,倒也成为了一桩邻里乡亲平日里谈笑间的奇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