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入墨》

  《松烟入墨●ky诗》

  折一枝寒山凝碧,

  上有白雪堆积,

  数不出青针瘦密,

  云海苍茫万里

  燃一缕苍炱升起,

  松香久散不去,

  心思如余烬收集,

  研磨的如此细腻

  总有一砚风雨,

  流连过峰石贫瘠,

  夫曰:“曲水流觞,已为陈迹”,

  以千古而序

  总有一纸淋漓,

  恣意如虬根百曲,

  所谓老树迎客,林海奔蹄,

  分明是墨乡故里

  拨一炉枯碳未熄,

  琥珀剔透欲滴,

  避不开春潮带雨,

  老街晒薪临溪

  投一把丁香碎粒,

  捣作丹青浓郁,

  光阴被冻入胶泥,

  玲珑似一方印玺

  总有一砚风雨,

  流连过峰石贫瘠,

  夫曰:“曲水流觞,已为陈迹”,

  以千古而序

  总有一纸淋漓,

  恣意如虬根百曲,

  所谓老树迎客,林海奔蹄,

  分明是墨乡故里

  听说一点如漆,

  是游龙灵眸初启,

  几欲腾空破壁,扶摇而去,

  将天地洞悉

  听说一行绝句,

  残艳似故人手笔,

  或于牌楼村驿,藤黄扇底,

  恍然道:“原来是你”

  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听说一点如漆,是游龙灵眸初启。人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大抵便是这种感觉,世间无边风光,而我自在山水间,点一支松烟,沏一壶香茶,看袅袅炊烟飘然离去。

  看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隐士隐居松林,当松露凝结,隐士取下带露松枝,放入窑中烧上三天三夜,最后,开窑,刮取窑壁松烟锤墨,一方松墨,千万次锤炼,直至散发出淡淡松香,隐士也因此墨成名。树大招风,有邪人劫持隐士大儿子,逼隐士在短时间内炼出三百方松墨,隐士日夜不寝,烧松制墨,最终力竭心瘁。

  松烟墨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洞天墨录》:“古墨惟以松烟为之,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卫夫人《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主松烟,代群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屠隆《考盘余事》卷二:“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烟墨特点是浓黑无光,入水易化。

  一卷书画缓缓摊开,文房四宝墨香弥漫。隔窗而望,雪花点点摇进。香炉灰烟燃尽,檀香不散,余温尚在。那人伏于案前黑发凌乱,这人生似是黄粱一梦无谓愁苦,又如那惊蛰春雷满是痛彻。瞳孔睁开的刹那,失神恍惚,不知自己何处何人又为何…无故生悲。

  一袭青衣,点一壶美酒,暖阳客栈窗边而歇,小酌微醺瞧日落夕阳。人群从时光走过,时光留回忆不停。卖香囊的女子一低头,乌发遮掩秀美,染上风情。侠客心中无忧,书生心中无题,旦坐悠闲,享一刻美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