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惜福

  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有一首唐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需要劳累那么多的父母有情,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不珍惜福报?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还是儒家还是其他家宗教都会讲要我们惜福。

  弘一大师在他的一篇演讲中说:我五岁时,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严肃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我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

  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制的。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丝棉卖掉换成棉絮。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棉絮?”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样可以保暖。”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做就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

  再看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知道享乐,乱花父母的血汗钱,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个月几百几千块的零花钱象流水一样用。家长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没面子。他不知道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后,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长大之后,不是成为贪官,就是成为匪类、花花公子、寄生虫,百无一用。从结果来看,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

  要惜福啊!那句话怎么说的,暴殄天物者天地灾杀之!“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记得我小时候吃饭好像直到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吃饭的时候老会漏饭啊,之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还是很难改,现在好多了,我想我这样漏掉了很多福报吧!还好我奶奶和家里人都是那种懂得节约珍惜的人,因为他们是真的受过很多苦难的日子啊,知道一颗米一根线一块钱都来的很不容易,他们也会经常说我提醒我,我饭老吃不完喜欢剩,我妈妈就要让我背《锄禾》那首诗,我知道那首诗的深刻意思,我也是农村出生的!他们是真的很不容易,我很惭愧,现在的我比以前好多了,我还要继续加油,争取做到不该浪费就不要轻易的去浪费,记得我在山上的时候饭不敢不吃完,真的是一粒不剩的那种,因为会被师傅挨骂批评的啊,不能浪费这个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底深处。

  现在很多子女都在大肆的随意挥霍身体浪费钱物,却不知他们这样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啊,你的福报消尽后,一般人到了30岁左右各方面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你的未来凭什么会越来越好,你凭什么?我想那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这是用多少钱也无法补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真的,我们要多听听那些中年人老年人的建议,因为他们已经吃过太多苦走过太多路有了太多的宝贵经验,所以在世间中往往老者是最有智慧的。

  我还遇见一个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想大家也肯定遇见过类似的吧,一个人从农村出身,家里家徒四壁的那种,家里人对他很好,什么都给他最好的,用的也是苹果手机穿的也都是名牌,从表面上看,他家里好像很有钱似的,可是他家里真的很穷,他爸爸妈妈在搬砖啊,真的是在做着类似于搬砖的那种工作,他家里人这样做不说为了求什么回报,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私的,我想每个人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有出息!做一个被人尊重瞧得起的人!而他却不珍惜,也不懂得回报,以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在学校天天潇洒的玩,挥霍着爸爸妈妈搬砖来的钱,我想问,你在深夜你的心里也会有不安吗?想到这一幅画面我真的很心酸很心酸,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