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未知的唐朝

  皇后根本不会尊称皇帝什么,却像电视上看到的民间女子喊自己丈夫一样,喊皇帝“官人、郎君”,或者直接称呼其字或乳名,最多在后面再加个郎字,在与他人说起皇帝也会冠以“官人、郎君”这样的词语,除皇后与嫡皇子外其他妃嫔和后宫亲眷倒是会尊称皇帝为陛下,与臣人不同,她们不会喊皇帝“圣人、至尊、大家”这类称呼,若是喊了,传到臣民耳中还会言其太过生疏了。

  嫡皇子称呼皇帝更是铁定,不管在任何时候,哪怕国礼大典,祭祀法会这样的盛会之上,称呼皇帝也只用“阿耶和耶耶”这两个词,不会用坊间用的俗称“父亲”,“父皇母后”这一类的用词更是闻所未闻,若不如此,嫡皇子会被视为不孝。

  庶出皇子是可以用“父亲”二字称呼皇帝的,不可以用“阿耶、耶耶”,但通常都是尊称陛下或者“大人”这个词,这也是为什么李治喊褚遂良萧德言“大人”时,二人面色大变的缘故,“大人”二字不管是坊间还是皇宫,都有用到,但只代表父亲或者最长之人,在皇宫之中只有皇帝才能尊称一声“大人”,若别人称了岂不是觊觎帝王之罪,也不合伦理之法,与“大人”相同在唐朝“哥哥”一词也是尊称,指一族权利最大的男子才会用到哥哥二字,而且一般会加上在父母子伺的排名,如李治的阿耶李世民便常被尊称“二哥哥”。

  而皇帝自称,在平时也只用“我、吾”,并不常用朕自称,只有处理政要,发布旨意才会自称为朕,而且,在皇后健在时,是绝对不会自称“孤,寡人”这样的词汇的,皇后薨逝之后,皇帝便会如此自称,唐朝次第礼法极为严谨,任何人都会严格遵守,包括皇帝。

  在称呼皇后上,皇帝会称呼其名,或者闺名、小字,嫡皇子只称呼其“阿娘,娘娘”,这与嫡皇子如何称呼皇帝一样的道理,后宫其他嫔妃,宗族长辈和一些老臣见到会尊称“皇后殿下”,不会像电视上喊皇后娘娘,皇后如此,后宫其他嫔妃更不会用娘娘二字,因为“娘娘”二字,在唐朝只代表母亲的意思,除此之外普天之下皆称其:“皇母”。

  其实称呼只是其次,而人际关系与不同身份的地位,现代人对古代人才是误解之深。

  就拿皇后来讲,唐朝人尊敬母祖,皇后的地位之高,在臣民眼中一点都不弱于皇帝,在皇帝皇后大婚,双方跪拜行礼成婚后,皇后是不可以跪拜任何人的,所以,皇后见皇帝,两人是要相互行礼的,恩爱的帝后更是没有行礼一说,不会存在皇后单独向皇帝行礼的事情,跪拜是更不可能的,皇后乃一国之母,并非只是一句话,若皇帝有错,皇后有直柬之权,甚至帝后因意见不合发生争吵,也是有的,再者,若非皇后犯下人伦大错或者天下不容之过,皇帝是不可以废除皇后的,哪怕犯下大错,也会是和离之法,和现代离婚如出一辙,包括民间女子,若与夫不和,也可以提出和离,

  古代儒家思想里讲到女子的三从四德,“从”字更多的意思是辅佐,辅助,而并非顺从,跟从的意思,包括在政治上,唐朝对于后宫干政也没有太多置喙,帝后畅谈之事大多都是国家大事,并没有那个皇后会醉心于后宫之事,因为皇后执掌后宫,掌管四司五局,这其实便是掌管着天下所有官人子伺亲眷的生杀大权,掖庭局中便有教育宗族或民间不善少年,惩罚坊间不孝子女或不敬人伦师长之人,由此看出在教诲天下上,便是皇后的职责。

  并且,皇后有废立后宫嫔妃的权利,哪怕是正一品夫人贵淑贤德四妃之列,若不敬皇后,也会被治忤逆之罪,贬罚都在皇后一言之间,连皇帝都不能无故干涉,而且太子废立上面,都要有皇后的首肯,所以唐朝有很多皇帝是惧怕自己的皇后的。不仅如此,皇后甚至有颁布诏书左右政事之权。

  唐朝男子盛行风流之气,开放之风更是远超现代,纳妾之事多有盛行,所以家中妻子皆有管制之权,一些女子的地位,在这个封建王朝是非常之高的。

  唐朝后宫的嫔妃众多,偌大的皇宫光有位份的便有数以千计,后宫佳丽也不止三千,夜晚侍寝皇帝的嫔妃更是从初一到月末都会有定数,帝王身边的嫔妃多有八九位共同侍寝,但每月多十五、六日这两天,皇帝只会留宿皇后宫中,其他的正一品夫人,每个月会轮有一日单独侍奉皇帝。

  这些了解,也彻底改变了李治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在短暂的失神后,李治看到了身前的母亲,这些时日里,他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因为这个,他充满了对长孙皇后的眷恋,在想到两年之后长孙皇后薨逝的事实后,李治第一次有了想左右历史的心思。

  他开始整理记忆,要利用自己前世所学,在这个大唐时代,活得风生水起,自由自在,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曾经熟读的历史。

  长孙皇后的身体在表面上看并无大碍,每日太医属都会有日常请安,光皇后宫中便多有三位太医随时调配,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是情深意重,除每月十五、十六都会留宿皇后宫中外,在白日里也常在皇后宫中歇息,处理政事,接见内臣,也经常在皇后宫中进行,所以李治经常能与李世民相见,还能耳闻目染一些国家政事。

  在李治的眼里,这便是自己的父母起居,自己也学会了这唐朝皇宫的各种礼仪,因为他身为嫡皇子,身份地位在这后宫之中也是非常之高,在整个皇宫是没有他的禁地的,连大内天牢,也可以随时进出,晋王殿下的腰牌在这宫中甚是好用,不仅仅这些,在于皇后皇帝相处的这些时日,他也知晓了在现代并没有人知道的一些秘密,比如直属于皇后掌控的内仕省和直属于皇帝掌控的宗密院,这两个都是大唐最为隐秘的情报机构,只有皇帝皇后可以掌握,这两个机构上就是连太子都不可以参与。

  直属于皇后的内仕省,隶属人员遍布天下,所传消息一日便可传到皇后宫中,是皇后督查天下官员的情报机构,主要是监察仕官人员的孝悌之行,还有各官家眷的行为检点,大到朝臣一品阁老,下到仕下八品小官,无不在其掌控之中,所以皇帝在任命重要官员职务时也会询问皇后其人品与家教之风,若官家子弟行为不检点,或皇亲国戚为非作歹,轻则会受到官家斥责,重则会被调入宫中入掖庭局由宫中管教,更严重的会被抄家灭族。。

  皇帝宫中的宗密院更是神秘无比,院内分有九大处办,一处名为掌都府专掌皇都一切大小适宜,收集情报监督官员,查处所有走进皇都之人,而且哪怕三岁小儿皇帝都会一清二楚。二处名为内宫府,管理除皇后嫡皇子外其他皇亲国戚,亲贵大臣的所有行踪,帮皇帝跟踪探查一切可查之人。三处名为传讯府,负责皇帝在天下所有的消息传递,包括探查消息,散播消息,控制舆论,是皇帝真正的耳目。四处名影仕府,由八千影仕组成,这些人都是只效忠皇帝一人的死仕,从小训练,刺杀下毒无所不会,个个深不可测。五处是东判府,皇帝奏折皆有此处管理,密旨密奏也是此府传送,是皇帝的双手为皇帝分工掌理政事,皆由秘密文臣组成,但都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才能之人。六处名宣铁处,为皇帝搜寻天下奇珍宝藏,探墓挖宝一则也很是在行,还负责帮皇帝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七处名军务所,负责刺探军情,在各国安插人手,掌握除本国以外其他诸国的消息动态。八处名才常寺,是负责为皇帝暗中发掘人才,寻找能人之组织,还有各国文书翻译,各国语言翻译也由此处负责。九处最为神秘,连皇后和嫡皇子都不知其名,只知个个都是奇人异士,好像都不似普通人,其他一概不知。

  李治了解了这些后觉得这大唐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好玩,也是在这之后他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布局计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