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交谈、帮忙

  打定主意听相声,两人乘车到了三里屯。  两人来的不算迟,但三里屯剧场的豪华包厢想也甭想,60块一张的大堂票买了两张。  如此,也就失去了盼郭德刚出现的念头。  今日不同往日。  郭德刚自从04年拜师相声大师侯耀文获得传承、人脉,再有BTV强捧,本身又有手段, 所以这三年混的可谓风生水起。  巡演、专场相声,上综艺、代言、主持、客串电影电视剧、服装、当评委,身兼数业,赚钱赚到手软的他早已今非昔比。  去年福布斯华夏名人财富榜,郭德刚就以年收入1000余万元位列29名。  这个收入和排名第一,年收入突破九位数的方南比少了很多,却也是多少人望穿秋水也赚不来的。  成名后的郭德刚太忙, 台上站着的是其云字辈徒弟何云伟, 讲的相声是老传统相声——《老布头》。  方南听了也就一般, 对说相声的人倒是挺好奇,传说台上这位早年深受老郭喜爱。  最后的结局却是被逐出师傅,顺带还被收了“云”字。  但这小子也倔,转头就拜了侯耀文兄弟,老郭仇人侯耀华为师,和以前的师傅老郭成了同一辈人,操作骚的很。  方南在琢磨好一出宫斗大戏。  高园园倒是看的挺乐呵。  相声在京津属于是流行文化,她小时候就常接触相声。  从小熏染到大,理所当然的也就爱上了听相声。  前些年,BTV捧郭德刚的时候,满京城的广播都是他的段子,不知不觉还把高园园培养成了老郭的半个粉丝,俗称‘钢丝’。  高园园吃着开心果乐呵着。  方南掏出了“嗡”了一声的手机。  唐唐影视编剧部史行发来信息,说是《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改编剧本的初稿出来了,让他做微调。  【在三里屯听相声,没法开电脑接收, 等晚上再说】  给史行回了信息, 没等他把手机装回兜里, 于东又打来电话。  “你先看,于东电话,我出去接一下。”  “嗯。”  出了场馆,方南好奇道:“于总,有事吗?”  “你还没开始组建春晚导演团队吧,趁这会帮我个小忙吧。”  于东的华语里满是焦急,甚至还有些低声下气,一听就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不过方南还是先君子后小人道:“先说好,从现在到明年初,我可没时间搞什么新项目。”  他念于东投资《无名之辈》的恩情。  但他也没忘博纳发行《西红柿首富》时的骚操作。  所以呢,小忙可以帮,借钱、请他拍戏啥的就免了。  “我是让你陪我跑一趟们门头沟的爨底下村,《投名状》那边的拍摄有问题,应该一周结束的戏份10天还再拍。”  心知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方南也没脸红,而是满心纳闷道:“通告上的拍摄周期哪能精确到秒?多个两三天不是很正常?”  导致一场戏进度慢的外在因素太多了。  演员状态、意外事件都能导致当天通告完不成。  但《投名状》导演陈可欣是成名已久的老导演了,啥突发事件没处理过, 方南搞不懂于东急个啥。  “关键是剧组导演、高层还没头绪, 说是要一個月才能拍完。而电影档期已经定在了12月12号, 《投名状》博纳可是投资了一个多亿。”  方南听懂了却更糊涂了。  上映档期快到,他能理解。  毕竟退档又要多花一笔冤枉钱。  一周戏份变成一个月,让他不敢置信,有些太过离谱。  于东催促的急,方南只好报了现在的地址返回场馆。  “我等会先走了,和于东去一趟门头沟,晚上即使赶回来也得后半夜了。”  “去那干嘛?”  “《投名状》剧组的拍摄进度有问题,于东让我陪他去瞅瞅。”  “切,你就不应该去,我去年试镜的时候,陈可欣说我太漂亮,不符合里面的女主角人设呢,然后转头就选了徐晶蕾。”高园园白眼一翻不满道。  原时空四旦双冰彼此争的就厉害。  如今多了一个高园园,以及眼看着追上来的刘茜茜,竞争更白热化了。  大有提前几年上演不和、王不见王的戏码。  不过方南还是很醒目的,高园园可是他的女人。  “这不挺好的?说明你比徐晶蕾漂亮啊!”下一刻,他含笑脱口而出。  高园园转怒为喜:“这倒是。”  “我去外面等于东了,你等会做好伪装自己打车回去。”  “知道了,你少喝酒。”  小声交流结束,方南轻手轻脚出了场馆,刚到外面,于东没来,老郭先到了。  下了车探头探脑找到方南,老郭老远就伸出手。  “哎呀,方导,早就想拜会你了。”  方南和他握了握手,故作一脸遗憾道:“可惜了,早知道你今天会上台,我刚才就拒绝于东了。”  “不可惜不可惜,一定有机会的。”  给方南塞了几张专场票,老郭才笑着解释道:“其实我是听史行说你来了,特意赶来的。”  “现在看来,百闻不如一见,方导天庭饱满,耳大,手掌肥厚,俗话讲手大抓钱稳,耳大福泽厚,一看您就是有福之人,我今天死活要沾你点福气。”  “不亏是相声大家,嘴皮子就是溜。”  方南调侃了老郭一句,随后好奇道:“你和史行啥关系?”  “这说来话长了,史行老师以前在BTV京城卫视做策划,我和他经常交流节目,后来我闯出名堂回津市,也是他领着一帮人和我一起回去的。”  方南点了点头没有深问,而是意味深长的看着老郭道:“对今年的春晚有兴趣?”  “不瞒您说,兴趣肯定有,就怕有人不乐意。”  “伱是指年初315减肥茶的事?”  老郭一颔首,凑近方南,压低脑袋,语气真挚的一脸无奈道:  “方导,您是不知道,那减肥茶我喝了真有用,不然不会给人代言。但架不住人是央视,咱们是说多错多,反正吃一亏长一智吧,我以后也学您,再也不代言产品了。”  眼看着于东的大奔到了,方南长话短说:“你要是有兴趣再上一回春晚,就用心准备一两个相声。行与不行,我们到时候再说,好吧。”  “好好好,您费心。”  方南一边点头,一边往大奔走去:“你要不要和于东打个招呼。”  “要的要的。”  同一时间,于东先一步下了车:“郭老师!”  两人轻握后,“于总,你好,您二位这是有局?”老郭好奇道。  “什么局啊,我是有难,特意请方导帮忙跑一趟门头沟,一个多亿砸在那边呢。”于东苦逼道。  谷已  “哎呦,那您二位赶紧去吧,这是大生意。”  于东:“那我们就走了,有时间过来给您捧场。”  “谢谢谢谢!”  大奔在老郭抱拳感谢中缓缓驶离三里屯剧场。  “方南和谁一起来的?”老郭问身后的徒弟金子。  “我刚才进去瞅了一眼,那女的长的特别好看,看着像高园园呢,要请她到不对外开放的包厢?”  老郭一声沉吟:“我亲自去吧,她的位置在哪一排?”  他不想揣测方南和高园园的关系,但两人能坐一起看相声,想来交情匪浅。  何况单凭高园园一个人,他也得亲自招呼一声。  他们这行说起来和服务业也没啥区别。  观众就是衣食父母。  另一头,方南和于东聊起《投名状》,从于东口中得知《投名状》总投资高达3个多亿。  演员片酬方面,四大主演李连结、刘德桦、金城武、徐晶蕾的片酬分别为1个亿,1600万、1300万以及300万....  方南听的咂舌,更好奇这电影咋赚钱呢?  李连结的一个亿片酬的确是良心价。  人早年混好莱坞时,片酬就高达1500万美元,是地道的一线明星。  可今时不同往日。  他那会主演的电影是好莱坞式的大白话功夫片,总之就是打打打,动作打的好看,再有好莱坞的发行能力,全球观众才愿意买账。  换成华语片,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会不会水土不服?  欧洲观众也未必喜欢。  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几个老外愿意看《投名状》前去了解这段历史?  当年老谋子的《英雄》在国外卖的好,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所以《英雄》直到片尾,才通过杀不杀秦始皇稍微探讨了一下战争哲学。  其余时间,全程让李连结找人干架,为国外观众展示身手。  而《投名状》中,李连结的自身优势从头到尾都被遮掩住了,华夏古代冷兵器战争?  人文关怀?  谁愿意看?  就这还指望捞美元?  “太天真了!”方南心里腹诽了一句。  听了方南的分析,于东愤愤不平的一拍膝盖:“他妈了个巴子的,我后悔信了陈可欣。”  “以我看,你做好心里准备吧。陈可欣的导演功底我认可,《投名状》会是部好电影,想赚钱,难!就看你们几家亏多少了。”  被方南三言两语一撩拨,到了门头沟外的于东已经完全没了好脸色。  再一瞧片场黑压压的人群,近百辆剧组车,吊车、拍摄器材,他不由一阵眼晕,这些可都是钱啊!  “于总,方导。”  方南和赶来的陈可欣、动作导演陈晓东握了握手:“你好,陈导,刚拍完一轮?”  陈可欣一推眼镜:“嗯,让演员休息十分钟,你那个古装戏项目拍完了?听说里面大场面战争戏也不少。”  “早上刚到家,下午就被于总拉来了这边。”  说着,方南以手遮阳,利用黄昏的余晖瞄了瞄人仰马嘶的《投名状》片场:“跟你们这边的场面比起来,《画皮》里面的所谓战争戏就是儿戏。”  “于总,方导,进屋说。”  陈可欣指了指不远处的样板房,方南琢磨是特意建来安放监视器的地方。  这点倒是算不得奢侈,在这方面,陈凯鸽是最牛的,听说他拍戏,有条件的话,恨不得把监视器放在别墅里,隔着八百丈用对讲机遥控剧组。  “连结大哥,桦哥,金老师,老徐!”  和剧组分处几地或躺或站的几个主要演员打了个招呼,方南尾随着进了样板房。  几人刚在监视器前坐下,李连结几个主演进来,后面还跟着徐老怪。  “老爷来了?”陈可欣起身笑着打趣他特意请来的徐老怪。  “我看着你们下车。”和方南、于东打完招呼,徐老怪走到监视器前:“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对拍大场面戏经验不足,始终觉得拍出来的镜头没达到效果,我们现在外面有群演1500人,工作人员500人,马100多匹,但拍出来的镜头气势不够恢弘,你们看看。”  镜头播放,方南瞄了瞄,捉对厮杀的场面挺热闹,三个主演的镜头捕捉的也很清晰,两军冲锋也还行。  但就像陈可辛说的那样,不够恢弘。  小孩过家家似的打架方式。  镜头结束,方南不动声色的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支后把整包扔给了旁边的徐老怪,徐老怪抽出一支再继续往下扔。  众人吞云吐雾一会,还是由陈晓东的半个师傅徐老怪先开口。  屋内人,包括方南,没人导过这么大场面的戏。  陈可欣以前拍的全是情爱的文艺片,  全华夏只有老谋子调度过这么多人,所以啥原因真说不好,只能由经验更丰富的徐老怪来讲。  “晓东执导的动作戏吧,你拍的时候,是不是把1500人分成了三块?这是错的,应该是1500人合起来拍完敌方镜头,然后全部人换衣服拍我方镜头。”  “两方冲锋的时候拍前面人,人群打在一起,再到空中用俯拍,马匹也是一样,这样看起来人群就会密集,就像在打大仗。”  “老爷,你讲咩啊,这我当然知道,因为频繁换戏服,美术指导对我意见很大了。”  陈晓东说完,摄影鲍德熹颔首帮腔。  “那怎么会这样?”徐老怪摩挲起下巴。  徐老怪翻看镜头,方南开口道:“我看是不够混乱,你们怎么抓拍的镜头?”  “正常抓拍,我们有15台摄影机,除了抓拍主演的固定机器,还有多台临时机器负责抓拍马匹、群演。”摄影指导鲍德熹解释道。  方南没沮丧,又问:“拍摄的先后顺序呢?”  “顺拍,队列、冲锋、厮杀。”  “一天下来能NG几次?”  “现场2000多人,NG一两次天就黑了,要等第二天。”陈可欣主动解释道。  方南一摸烟,摸了个空,放弃后,认真道:“你们这拍的有问题。”  屋内外大大小小的人见方南发现问题,纷纷瞅向他那张普普通通的脸。  “什么地方有问题?”陈可欣急道。  “你这么大场戏,光是站队列就能把人站累了,然后再跑再冲锋,轮到最后的厮杀部分能有力气?群演全痿了,个个没精打采,那里有战场厮杀的惨样?”  “啪...”  徐老怪忽的一拍巴掌:“方导,一语中的,一语中的,是这个意思,这场戏应该先里后外,晓东你把人马拉起来试试。”  “马上天黑,时间赶不上,明天吧。”陈可欣道。  听了这话,人群后的于东不自觉的一啧嘴,心道:“好嘛,今天的200多万又没了。”  明天才能知道结果,于东那是死活不愿放方南回去,为此,还花上好几万摆了一桌酒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