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随意书院

  元祐三年,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出身贫寒的他深知自身知识的匮乏,于是礼贤下士、招徕人才,发出告示称““士有至者,不问贤不肖,辄重赠遗,舆马居室,无不充足”。大批壮志难酬的贤士得知消息后纷纷赶到隆平府,表示效忠于诚王门下。而在这批学士大众有两位师兄弟不得不提。

  这两位师兄弟分别为郭良弼、董绶,师出谷城县尹杨乘门下。学成后由杨乘推荐,进入元廷朝堂之中,深受元顺帝赏识。可张士诚颁布招贤令后两人一合计,便弃元朝于不顾投奔诚王而来。

  这一日,两人与朝堂上与诚王议事,张士诚问起两人年少之时学习的情景。

  “你们二位都是朝廷重臣,能放下身段前来助我大周,是在是我的福分啊。”张士诚说道。

  “诚王客气了,能得到诚王的赏识也是我师兄弟二人的福气。”郭良弼谦虚地说道。

  “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高人能教导出两位如此优秀的弟子呢?”张士诚好奇的问道。

  “我们二人师从杨乘杨文载老先生,杨老先生作为谷城文学泰斗,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对于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更是信手拈来,真是我们当世之楷模。”郭良弼说道。

  “哦,真的有如此才华?”张士诚震惊道。

  “卑职绝无半点夸大的成分,诚王如若不信,将先生请来一看便知。”郭良弼说道。

  “好,我正有此意。来人,传皇子张经见驾。”张士诚说道。

  未几,一名身穿绫罗绸缎手持逍遥折扇的年轻男子步入大殿内,对着坐在正上方的张士诚行礼叩首道:“儿臣张经拜见父王。”

  张经,张士诚的亲生独子,穷苦老百姓出身的张士诚只有刘氏一位妻子,生有一男一女两名子嗣。张经作为张士诚唯一继承人也得到了他大力的培养。

  “经儿不必多礼。”张士诚赶忙说道,“以后像这种繁文缛节不必在意就好。”

  “是经儿记住了,不知爹爹喊经儿前来所为何事啊?”张经问道。

  “我刚才与两位先生交谈中得知前谷城县尹杨乘乃是一世外高人,爹爹向派你去请杨老先生前来任职。你可愿前往啊?”

  “经儿当然愿意,能够结识各类英雄豪杰是经儿的心愿。”张经说道,“不知经儿何时前往何地为妥啊?”

  “杨师此前在谷城任职,听说他以离职赋闲在松江府的家中,经太子去松江府打听下杨师的名讳,自然就能找到他。”郭良弼说道。

  “好,既然知道了杨老先生居住在松江府,那经儿现在就动身前往吧,顺利的话后天下午就能返回隆平府。”张经说道。

  “太子且慢,杨师素来重视名声,倘若你就这么唐突的前往,保不住他会将你们送往松江知府衙门。我这就修书一封,你见到杨师后交给他观看,他自然不会为难与你。”郭良弼说道,“师弟,杨师最疼爱你,要不你替诚王邀请下杨师如何?”

  “称王盛情,董绶岂敢推脱,不过以杨师的秉性我怕他不会答应诚王的邀请啊?”董绶说道。

  “唉,师弟不能因噎废食,杨师来与不来只有试过才能知道。”郭良弼说道。

  “好,我这就给杨师修书一封。”说着董绶开始奋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封书信就写好了。

  “经太子,如果杨师拒绝了邀请还请经太子不要过于为难他老人家,我害怕他一时冲动会想不开。”将书信交给张经时,董绶担忧的说道。

  “董先生请放心,经儿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如若先生不答应,我回来便是。”张经说道,将书信放于袖口之中向张士诚行礼道:“父王,经儿这就去请杨老先生了。”

  “经儿,松江府毕竟不是咱们的地盘,此处务必要多加小心。”张士诚说道。

  “父王放心,你就等着经儿的好消息吧!”说罢张经起身告退,前往松江府去了。

  ……

  松江府,位于隆平府东南处,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七十三里,东至海八十里,西至平江路长洲县,界八十里。与隆平府并称为江南最富裕的两个区域。

  “经太子,前面就是松江府的西城门了。”风尘仆仆昼夜赶路的张经与两名侍卫三人终于在第二天上午赶到了松江府。

  “前面有家酒馆,先填饱肚子,将马匹在那里安置好,别等会进城时被城门守卫看出异样来。”张经吩咐道。

  “是!”两位侍卫领命道,牵着马匹来到了酒馆门口,“小二把我们的马匹安置好,别耽搁了我们少爷赶路。”

  “得嘞,三位爷你们就瞧好吧。”店小二赶忙将三匹马牵到马厩拴好,并给他们填满新鲜的料草。

  “小二,将你们店里最好的食物给我们少爷呈上来!”

  ……

  酒足饭饱,张经三人准备进城寻找杨老先生。

  “小二,给你打听个事,这杨乘杨老先生的住宅在城内哪个位置啊?”张经问店小二道。

  “你说的是杨文载杨员外吧,他的家距离此处挺远的,我建议你们去书院找找看,那里离西门很近。”店小二说道。

  “那书院怎么走呢?张经问道。”

  “你们三位在西门进城后顺着大道往南走,走几十步就会看到一所书院,那就是杨县尹归田后开办的一所书院,他每天都会到书院教孩子读书写字。”店小二说道。

  “好,结帐吧,这时十两银子,多的是给你指路的报酬!”张经随手拿出十两银子扔到桌子上说道,“记得把我们的马匹照顾好!”

  “谢谢三位爷的赏赐!”店小二大喜道。

  三人并未携带任何武器装备,在城门处简单搜查就被放了行。按照店小二的指引,三人往南走了也就五六十步,一家书院就映入了眼帘,只见这家书院并不庞大,也就两间屋大小,门楣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随意书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