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云霭步初建奇功

  凌墨非开始就没有对璇弃有半分小觑,但还是没有想到居然只是刚开始,自己就受了伤。

  不容凌墨非多想,心力便又感受到了后方有一只箭矢向他疾速飞来。

  凌墨非赶忙提起灵剑气向后一劈,但却是如劈到一块玄铁一般,不但没有劈开这道箭矢,反而自己还受到了反震之力,手臂有一些酥麻。

  不过好在这一劈也并非徒劳无功,至少那箭矢偏离了方向,同时凌墨非也知道了绝不能仅凭凝聚而出的灵剑气与这箭矢直接碰撞。

  要知道凌墨非的魄资质与灵一样,都是先天满脉,至尊之资。这也就是说能够让凌墨非一剑劈下,反震有酥麻之感,这箭矢的委实已经绝非云荡中期,而是到达了云荡后期的境界。

  这让凌墨非不禁暗暗心惊,心想:果然之前我能够越境战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越境战斗,有手就行。

  就在凌墨非觉得越境战斗是极为正常之事时,心力忽然又感应到了有两支箭矢一前一后从一条直线上向自己袭来。

  凌墨非定睛一看,眼前却根本没有半分箭矢的影子,唯有一道道极其细微的空间涟漪,在空中稍稍泛起。

  好在凌墨非的心力一直强大的是个谜,所以这才能够凭借心力准确判断箭矢袭来的位置。若是换成同境之人,此时早已成为璇弃的箭下亡魂。

  此时甚至凌墨非都可以闭上眼睛来和璇弃战斗,因为眼睛在与璇弃的战斗之中可谓基本没什么用途。

  一般人闭上眼睛就会成为“瞎子”,但此刻的凌墨非闭上眼睛不会,若是收回心力,那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瞎子”。

  当然也不是说眼睛就没有用了,心力若是一直观察远处,那么定然会消耗极大,这样一来若是真到了战斗之时,反而心力处于虚弱状态,那么自然是得不偿失。

  所以说平常之时,一般的修士都是以心力笼罩身旁的一定范围,更远处便是眼睛大显神通的地方了。当然自身带有领域或者掌握了领域的修士除外。

  而且有一些术法就是与双眼有关,威势还丝毫不弱。作为人们收纳万物之器,眼睛绝非只是装饰而已。

  凌墨非以心力观察到那两只破空而来的箭矢,因为知晓不可直接接触,且没有“太行山雪鹤剑”加持过的剑气只有云荡境中期的威力,根本阻挡不了这两箭,所以凌墨非便只能施展云霭步暂避锋芒。

  同时凌墨非的手中“太行山雪鹤剑”迅速起手,只有率先将剑气加持到云荡后期,这一战才有接下去的可能。

  “阴阳魂诀”的三式或许可以迅速快速这场战斗,但凌墨非却不愿意这一术法过早暴露,与灵魄气一样,“阴阳魂诀”也是凌墨非始终捏在手里的杀手锏之一。

  而且“阴阳魂诀”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确认自己的心力要强过对方。而判断他人心力强弱的方式,凌墨非目前除了“阴阳魂诀”外唯有一式“风雪三归剑”有着如此效果。

  但“风雪三归剑”这种术法一旦使用了一次,后面的人就一定会牢牢防备这一式,那到时候感受到的他人魂之强弱,也难以判断其究竟如何。

  有很多招式在这种情况之下,注定了只有第一次出现才能够发挥奇效,因为后来的参战者对凌墨非在先前战斗中所使用招式一定都会有所防备。

  正如现在,璇弃早就在凌墨非与金立的战斗中知晓了凌墨非能够凭借“太行山雪鹤剑”来提高剑气的威势,甚至可以在最后凭借剑式意境的结合,来使到云荡大圆满的招式。

  为了防止这些变故发生,璇弃一见到凌墨非施展云霭步并挥出“太行山雪鹤剑”之时,便身形于凌墨非四周的各处一闪而逝,随后就有七支箭矢带着破空声向凌墨非袭来。

  这七支箭矢在空中泛起的涟漪隐隐形成一个如勺子般的形状,连带着开始的两只箭矢,堵住了凌墨非一切可以逃窜的方向。

  这七支箭矢在凌墨非的心力感应之中,便更为明显,谣言如黑夜中的七盏明灯,也如天上的七颗北斗之星。

  这七箭,正是璇弃的成名之技——“北斗连珠”。在“北斗连珠”之前,一般都还会有这一根箭矢,所以璇弃常常用这“北斗连珠”与先前一箭形成包围之势,让对手逃无可逃。

  凌墨非目前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四面八方都是璇弃的箭矢,无论是往哪一方向看都有着微微泛起的空间涟漪。

  且在凌墨非的心力感应之中,北斗连珠只要命中一箭,就会如吸铁石一般吸引另外的六支箭矢,也就是说中了一箭就好似中了七箭;而就算是剩下的最后一边也不好过,那边的二连箭正如欲饮血的幼兽嗷嗷待哺。

  使出这北斗连珠对于璇弃来说也并不轻松,所以璇弃于刹那间射出七箭之后,便停在了一旁稍加休憩,恢复冥气,同时看着凌墨非陷入困局。猜测这凌墨非是取舍后挨二连箭呢;还是有着躲开北斗连珠其余六箭的信心直接面对北斗连珠。

  箭矢在空中飞过的速度极快,转瞬便到达了凌墨非的面前。璇弃睁大了那一双绿油油好似鬼火的眼睛,想要知道凌墨非的选择。

  然而随后他所见到的一幕,却是让他这睁大了的眼睛变得更大,真就如两盏悬挂在黑夜中的灯笼一般。

  威势是眼前的一幕,让璇弃万万没有想到。凌墨非不仅没有挨北斗连珠,甚至连那二连箭都没有伤害到凌墨非,甚至连一丝一角都没有沾到!

  只见在那北斗连珠与二连箭交错之处,凌墨非竟是化作了一片云烟,在这云雾之中,他整个人的体型都变小了,变得只有正常体型的十分之一大小。

  其实别说是璇弃了,就连在场的重任都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之中,从未见过能够让人体型发生变化的术法。

  就算确实有,那也是在玄乎得比他们修行者还要玄乎的仙侠小说里,但那“法天象地”也只是让人变大啊,咋的这还能变小呢?

  除此之外便只有一些魅士才可以变化身形了,但魅士除非是有什么机缘,不然都只能定一次形,定了形后便只能在本体与定形之间变换,难道凌墨非还能是一尊原型是人形的魅士不成?这也是无稽之谈啊。

  至于为何绝大多数魅士与混沌兽都将唯一可以定形的机会用在了人形之上,这便与大道契合度有关了。

  除了某些天生本体就是大道契合的神兽,人形可谓是与达到契合度最高的形态了,甚至传说中三大至高神的基本形态也是类人形。

  在人形之下,一些本体与大道契合度不高的魅士能够能容易的感受到天地达到,从而提高修为。

  至于为何不幻化另外一些与天地大道契合的神兽模样,自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胆子了。历史上也并非没有这么做的猛“人”,但最后他们的结局要么是被那一族神兽亲自追杀而死;要么就是因为被别的修士当做真的神兽追杀而死。无一幸免。

  当然与天地大道的契合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灵魄界的灵修魄修,以及冥界的冥士,这两大世界的修士基本上全部都是人形,那么魅士若是不幻化为人形总是会有一种格格不入之感。当然保留一些本体的特征,总是无伤大雅。

  据说灵修、魄修、冥士都没有重新塑形的方法,唯有魅士只要开始修行就可以得到那么一次塑形机会的原因,就是魅士之至高神明魅,担心自己一脉的修士在别的世界中被视为异类,这才特地在混沌之中添加了这一法则。

  所以在场的众人都十分诧异,不只是诧异凌墨非躲过了北斗连珠与那二连箭的包围,更是诧异凌墨非居然能够让身形变小。

  而凌墨非如今还不能长久保持体型缩小的状态,只是躲过了那九箭的包围便恢复了身形。

  至于凌墨非为何能够缩小身形,原因便在云霭步之中,只要将云霭步修炼到了小成,便可以将自身的体型缩小到十分之一,这在云霭步的开篇便有介绍。

  而凌墨非如今虽然仍处于入门的境界,但好在经过长久赶路与逃跑的娴熟使用,使得凌墨非可以短暂的掌握云霭化芥子,从而缩小自身的体型。

  因为这项本事用在一般的赶路与逃跑之中都毫无裨益,所以凌墨非也就一直没有使用过,直到适才那千钧一发之际,这一项一直没使用过的本领,竟在第一次使用便发挥了奇效。

  璇弃见凌墨非用奇奇怪怪的方法破解了北斗连珠后,立即身形再次瞬间消失,躲过几只飞来的雪鹤,出现在凌墨非的身后。

  随后只见灰色斗篷如被大风刮起一般剧烈抖动,而那枯木弓则是弓弦缓缓拉伸,甚至拉弯了枯木弓身,趋向满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