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殿试开考

  卯时一刻,众贡士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穿过千步廊,在承天门齐聚,随后按照会试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门前值守的羽林卫的例行搜查。</p>

  搜查完毕,众贡士继续跟着礼部侍郎的脚步穿过承天门。</p>

  承天门外两侧整齐排列了两百来个羽林卫,这是专门为了殿试调派而来的,贾蓉粗略的扫了一眼,没看见侯举。</p>

  可惜了,这么个装-逼时刻,他居然不在。</p>

  承天门至端门这段路左右两侧朝房各26间,东边朝房正中有太庙街门,西边朝房正中有社稷街门,分别通向太庙和社稷坛。</p>

  穿过端门后,便可望见午门,午门正面有五个门洞,两旁有两城阙,整座门呈“凹”字型。</p>

  在午门前,贡士们按照在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p>

  这两个掖门只有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正常情况下,王公百官进宫时走的是午门正中门洞两侧的门洞。</p>

  这里的每个门,都是有讲究的,不是你想走哪个就能走哪个。</p>

  像正中的门洞,那是皇帝才能走的,不过也有例外,迎娶皇后时,皇后在大婚那日就能走上一遭。</p>

  还有就是殿试结束,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此门离开。</p>

  除了这两种情况,谁要不长眼从这个门进出,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p>

  穿过午门,映入眼帘的是整个皇宫最大的宫门奉天门。</p>

  不过此时,数丈高的朱红大门还紧闭着。</p>

  直到辰时,朝阳升起的时候,伴随着一阵鼓乐声,大门才缓缓开启了。</p>

  站在广场前的众贡士继续穿过奉天门,立于皇极殿前广场的丹陛前。</p>

  到了这里,基本可以停了。</p>

  所以说进宫是个麻烦事,规矩多的一批,没啥事,没几个人愿意进来。</p>

  一入宫门深似海,真不是说的玩的。</p>

  就这一道又一道的大门,能活活关死你。</p>

  以阁臣为首的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则立于丹陛上,众考生参拜后,便一齐静候皇帝的到来。</p>

  辰时一刻,在众人的等待中,永治帝走了出来,所有人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p>

  起身的时候,贾蓉朝永治帝看去了一眼。</p>

  身在皇家,一般只要没基因突变,长的自是不会差的,永治帝四十来岁的样子,戴着冕旒,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瞧着极是威严。</p>

  在帝王眼皮子底下考试,才学是一方面,心态绝对要好,这要被吓晕了过去,绝对能供后人取笑。</p>

  进了殿,考生依次入座,准备就绪后,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接着就可以开始答题了。</p>

  在上首龙椅上待了一个时辰,永治帝就离开了。</p>

  永治帝一走,绷着的众贡士明显放松了下来,有几个后颈密密麻麻全是汗。</p>

  这点,贾蓉就不会出现了,皇帝固然会让人有所压力,但这对贾蓉来说,不是事。</p>

  他对皇帝可没有那种敬畏与天齐平之心。</p>

  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迂的不能再迂的想法,贾蓉表示,自己半点没有。</p>

  日暮西山,殿试也跟着落幕了,他们这些学子的科举之路,到这就划上一个句号了。</p>

  接下来,静候三日后的传胪大典就行了。</p>

  是被发放到各地当官,还是进翰林院继续深造,就看三日后的结果了。</p>

  离开太和殿,在承天门外的金水桥,贾蓉和管博易会合后,两人就一同离开了。</p>

  考完了,两人也懒得问对方考的怎么样,反正三天后就发榜了。</p>

  聊了聊别的,比如晚上吃什么,这几日要不要聚聚,请上几个人喝个小酒。</p>

  走了一段路,两人分开,各回各家。</p>

  贾府众人都很默契,没人问贾蓉考的好不好,都在等三日后的结果。</p>

  科举结束,贾蓉彻底松懈了,这感觉,倍儿棒。</p>

  要不是秦可卿不能喝酒,贾蓉非拉她喝上两杯。</p>

  等待传胪大典的这几日,不时就有来邀贾蓉聚宴的,对此,贾蓉全部拒绝。</p>

  又不是太熟,点头之交都算不上,他懒得去敷衍。</p>

  他优秀他知道,不需要一堆人拍马屁。嗯,贾蓉表示自己就是这么自恋。</p>

  殿试第二日,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p>

  读卷官通常由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和其他重要部门的堂上官担任,这个官位对于学历、出身要求甚是严格。</p>

  内阁首辅翁茂忠、次辅谢居延、大学士庾征、尚峒、吴卓永、葛绍,六部尚书、户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均在其中。</p>

  阅卷时间只有一日,一共376份卷子,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p>

  也正是因为时间匆忙,殿试墨卷并没有重新誊录成朱卷,而是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p>

  这就意味着读卷官凭着字迹就能知道手上这份试卷是谁的。</p>

  当然,即便眷录了,总共就那么些人,从座次和交卷顺序就能推测出来谁是谁。</p>

  能进入东阁阅卷的,哪个不是人精,早把每一分试卷底细摸透了。</p>

  时间缓缓流逝,东阁灯火通明,会试前十的考卷一早就被挑了出来,呈交到了阁老翁茂忠面前。</p>

  不出意外,一甲前三名就会从这十份试卷里选出。</p>

  “我觉得这两份试卷可从中择一位取为第一。”</p>

  翁茂忠把两份试卷放在桌案上,示意众人都传阅看看。</p>

  众人看着两份试卷,拿眼瞧了瞧庾征和谢居延。</p>

  不因其他,这两份试卷,一份出自贾蓉,一份出自庾昊。</p>

  庾昊同庾征这关系不用说,而谢居延同贾蓉,谢居延能从黩落的答卷里一举把贾蓉取为会元,这无疑是极为看重的。</p>

  翁阁老此举,明摆是要点燃硝烟啊。</p>

  “我觉得这份极好,立意,观点都极佳。”庾征同谢居延都没说话,说话的是户部侍郎曾阳平。</p>

  他拿着庾昊的试卷,赞赏道。</p>

  他跳出来众人并不意外,晏向为了修河道的30万两银子,把他打的那叫一个不能见人。</p>

  而贾蓉就是给晏向画图纸,监修河道的人,曾阳平能对贾蓉有好感才怪。</p>

  有了第一个发表看法的,众人观望了一下,也就都说了说各自的观点。</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