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状元及第!临轩唱名!

  至于其它会试中第者,要在崇德殿前的场地中再写一篇符合题目的策论,以此等方式,来评出名次优劣。</p>

  崇德殿,便是大魏上早朝的宫殿。</p>

  殿试伊始。</p>

  礼乐奏响。</p>

  数百名莘莘学子,各自盘腿坐在蒲团之上,眼前是一张方桌还有文房四宝。</p>

  他们正在埋头书写考题。</p>

  无论此次考试,他们能考什么样,哪怕不如会试中的表现也无妨,因为走到了这里,最低也是一位同进士了。</p>

  所以,不管如何,都会有功名在身。</p>

  本次殿试的题目,只有两个字,‘人、妖’。</p>

  对于在场的很多读书人来说,他们从未见到过真正的妖邪。</p>

  不过既然考题已经出了。</p>

  自当要全力以赴才行。</p>

  孟川、顾青辞,还有来自于陇右道凉州城的陈平安,他们三人,正站在崇德殿前,随时准备听宣。</p>

  说起来这凉州,就不得不提及凉王曹长林了。</p>

  他麾下的二十万长林军,论战力,足以与京城内的禁军持平。</p>

  近些年来,凉王曹长林及其麾下长林军,乃是玉门关的最大依仗。</p>

  而这陈平安,据说很被凉王器重。</p>

  不过,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出身。</p>

  崇德殿一旁,乃是赏月阁。</p>

  身为皇帝的曹长柷经常来这里赏月,从此阁眺望西北方向,正是玄武门。</p>

  如今,赏月阁中,聚集了京城内的所有皇亲国戚以及二品以上官员的家眷。</p>

  太子的生母,贵妃卢东珠,乃是范阳卢家出身。</p>

  这卢家,与国同龄,至今已经是具有着千年底蕴的大世家了。</p>

  按理说,曹兴背靠世家,应该会与世家亲近,然而不知为何,在朝中创建的势力,全部是寒门贵子。</p>

  卢东珠将自己的女儿曹采薇叫到跟前,指着孟川三人还有那些埋头写答卷的士子,笑问道:“仔细瞧瞧,相中谁了,改日母妃帮你说说。”</p>

  “雀儿姐姐前段时间,去贡院见了一个书生叫孟川,他在哪?”曹采薇好奇问道。</p>

  卢东珠闻声一愣,指了指三人并排站立,身着布衣的孟川,道:“那个人就是。”</p>

  “他可曾婚配了?”曹采薇问道。</p>

  卢东珠笑着摇头道:“他...你就别想了。”</p>

  “为什么?难道我堂堂一个公主,还配不上他?”曹采薇皱皱眉头。</p>

  卢东珠语重心长道:“他不光是此次会试的前三甲,还是学宫弟子,按照以往的情形来看,此人最多就是在大魏当个十几年官,混个入世经验,便会去学宫潜修。”</p>

  另外有一女子阴阳怪气道:“采薇,还有一事,你并不知晓,据说咱们那位皇后娘娘,是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孟川呢。”</p>

  “雀儿姐姐?她可以我为什么不行?母妃——”曹采薇拉长了声音,撒起娇来。</p>

  说话的那名女子,乃是贤妃李瑜涵,二皇子的生母,未入宫前,是陇西李家现任家主李清川的嫡长女。</p>

  整座大魏朝,若是论哪道节度使最悲催,毫无疑问是陇西道节度使崔山。</p>

  其他节度使,莫不是占据一道河山,肆意妄为,而他呢?</p>

  不仅要被凉王曹长林节制,而且那李清川,还是三品武夫,威压一方。</p>

  所以说,目前的陇右道,节度使并非一家独大,乃是三足鼎立。</p>

  这也是皇帝乐意看到的局面。</p>

  陇西道是大魏朝的边关屏障。</p>

  若是由一家独大,反而不妥。</p>

  等那些皇亲国戚们,口头上选定了哪名读书人以后,其余二品以上大员们的家眷才敢逐渐开口。</p>

  他们背后都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链,可能她们膝下并无女儿能够嫁给崇德殿前的读书人。</p>

  但亲戚朋友的家里,待字闺中的姑娘,还是不少的。</p>

  即使参加殿试的那些读书人们,已经鱼跃龙门,不过,在没有官职在身的情况下,他们也就是一个玩物,可以任由这些上层社会的人挑选。</p>

  偏偏还有人说,这是一桩风流韵事。</p>

  ...</p>

  崇德殿前。</p>

  大内总管陈矩,站在孟川等三人身前,朗声道:“奉皇后娘娘懿旨,宣孟川、顾青辞、陈平安觐见!”</p>

  所谓大内总管,就是天下太监的头头。</p>

  而这陈距,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老头子了。</p>

  在修行界,陈距有个绰号,叫做【鹰犬】。</p>

  是赞叹他其目如鹰,其身如犬,也是再说,他为曹魏江山,看家护院百余载,不变初心。</p>

  适合看家护院的都是什么?</p>

  自然是犬。</p>

  陈距目前所处修为不详,不过当年霸儒杨熙来京城显化神通想要杀一个人的时候,满城高手,只有他出面阻拦了,硬生生逼得两人出城去战。</p>

  大魏朝有一个死规矩,长安城中,不准修士显化神通,否则,无论对错,皆格杀勿论。</p>

  当然,他们不敢对霸儒杨熙‘格杀勿论’。</p>

  世人皆知,当年杨熙被李慕白重塑了根骨,然后又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能让杨熙‘儒武双修’,所以,这才有了霸儒之名。</p>

  武者为霸。</p>

  按照常理来说,一旦成为儒修,是无法再去修炼其它体系了,除非将此前儒道修为,全部消散。</p>

  所以,杨熙为何能够双修,还真成了一桩‘悬案’。</p>

  在众人的注视下,孟川、顾青辞、陈平安三人走进殿中。</p>

  文武百官有序站成两排,给三人让出了一条极为宽阔的道路。</p>

  在这个时刻,主角就是他们三人。</p>

  哪怕你官职再高,此刻,也要给这三个年轻人让路。</p>

  “孟川。”</p>

  “顾青辞。”</p>

  “陈平安。”</p>

  “拜见皇后娘娘。”</p>

  三人陆续开口。</p>

  在来时,一些宫中规矩,都由太监们简短的说了。</p>

  李轻眉环视三人,最终将目光落在孟川身上,缓缓说道:“你等三人,从童生试、乡试、会试,直至这殿试,在同辈无数读书人中脱颖而出,实为人中之龙,本宫幸甚,陛下幸甚,亦是我大魏幸甚!”</p>

  说到兴起之处,她已经豁然起身。</p>

  百官与他们三人,接连作揖,异口同声道:“陛下万年,皇后万年,大魏万万年!”</p>

  按照常理来说,李轻眉只能被誉赞‘千年’。</p>

  不过,现如今,可是二圣临朝。</p>

  所以她也变成了万年。</p>

  至于那‘人中之龙’四字。</p>

  大魏朝的皇帝,虽然身具护体龙气,但是并不以真龙或者天子自居,而是人皇。</p>

  所以,这也造就了,大魏朝称赞他人,或者是取名方面,没有多少避讳。</p>

  很多人都用‘天、地’给自己取名。</p>

  至于那些人能不能扛得住,就另说了。</p>

  以往殿试,都是要考诗赋。</p>

  但是今年不同。</p>

  考的是人、妖之说。</p>

  这算是撞到孟川的专业上来了。</p>

  他写妖魔图录,极为了解妖魔。</p>

  自然好落笔。</p>

  至于人...</p>

  他着重写了两个方面。</p>

  即为善、恶之论。</p>

  这算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p>

  性善、性恶,争论千年不休,很难有人说清哪种是好,哪种是坏。</p>

  孟川并不打算支持其中一种言论,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将性善与性恶论阐述清楚。</p>

  这样答题,虽然不会出彩,但绝对不会出错。</p>

  至于出彩的地方,自然是用剩余的时间,着重去写自己擅长的妖魔。</p>

  陈平安是凉州人士,那个地界妖魔较多,他本人也是见过的,所以也好落笔。</p>

  至于顾青辞...</p>

  因为本身具有莫大文运的关系,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妖魔鬼怪。</p>

  再加上他本人也从不寻花问柳。</p>

  所以,关于妖的那块,算是触及到他的短板了。</p>

  只能从人性的角度,来为‘妖’去做阐述。</p>

  殿试结束之后。</p>

  三人一同离开大殿。</p>

  这时,殿外的那些士子们,也已经考完散场了。</p>

  顾青辞向孟川说道:“孟兄,我记得你说过,你只是想考中进士?如今你不但是进士,还可能是状元郎啊。”</p>

  陈平安站在一旁附和道:“我觉得孟兄也会成为状元。”</p>

  “你们为何这般肯定?难道方才殿试的时候,都放水了?”</p>

  孟川好奇问道。</p>

  说实话,一开始,他还真没想到,自己能获得前三甲。</p>

  想来是那篇‘六国论’的缘故。</p>

  “放水不至于,只是我听说,孟兄乃是小说家,对妖邪之事多有精通涉及,成书《妖魔图录》,在北地十分有名,而今年殿试,突然改了往届现场著写诗赋一事,难道还不够明显吗?”</p>

  陈平安言尽于此,独自离去。</p>

  顾青辞望着他的背影,喃喃道:“此人不容小觑。”</p>

  孟川道:“能从天下文人中厮杀出来的存在,哪有泛泛之辈?”</p>

  “我听他的语气,似乎也知道朝廷欲著近代史一事。”顾青辞道。</p>

  “这事现在是秘密?显然不是。”</p>

  孟川也离开了承德殿前。</p>

  顾青辞摇头晃脑,嘴里哼哼着小曲,走得较为缓慢。</p>

  具体的名次排名,要等到七日以后了。</p>

  在这期间,孟川时不时会与一些同窗应考的学子在一起吃酒。</p>

  在文人的圈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p>

  只要大家一同参加会试,并且中第了,那么就成了一个集体了。</p>

  这便是同窗之谊。</p>

  今后同朝为官,即使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针对对方,也不会暗中去下死手,都会留一线。</p>

  而且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面前,他们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国事。</p>

  用个通俗的词来讲,就是抱团。</p>

  别说现在的朝堂分为三大派系,即使分成了九个派系,彼此之间攻伐不断,也不会下死手。</p>

  相反,在朝议过后,大家还是该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p>

  即使政见不同,也没关系,大不了私下不往来了。</p>

  不过,若是有人在他面前,说了政敌的坏话,基本上,那个‘他’,会不予理会,或者是大声斥责那人。</p>

  换句话说,这就是文人集团抱团的一种体现。</p>

  七日后。</p>

  临近皇城,有座临轩阁。</p>

  乃是皇家亲设。</p>

  往年来进士及第的名单与前十名的策论,都会张贴在此间。</p>

  这一天。</p>

  临轩阁上,吏部尚书沐衡,将手中卷宗徐徐展开。</p>

  他的女儿也来了,就是孟川在中元诗会上遇到的沐婉瑜。</p>

  此刻。</p>

  沐婉瑜正坐在一顶轿子里,耐心等待着今年会有多少人进士中第。</p>

  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派了家里人来此。</p>

  最里面一层,是孟川等应试的学子。</p>

  而外面一层,则就是皇亲国戚与达官贵人。</p>

  至于整条街道,都被前来瞧热闹的百姓堵得拥挤了。</p>

  总之,里三层外三层,全部都是人群涌动。</p>

  挤都挤不开。</p>

  九位皇子,都在临近的客栈里,开了几间雅间,耐心等待着消息。</p>

  沐衡看到时机已至,便开始唱名。</p>

  临轩唱名,说的是讲出一甲与二甲进士出身的文人名字。</p>

  至于三甲,则需在徐衡唱完名之后,将三甲名单张贴在临轩阁的巨大木牌之上。</p>

  三甲不唱名。</p>

  同进士出身和进士出身,只差一字,但这一字,就犹如天壤之别。</p>

  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幕。</p>

  在今天。</p>

  临轩阁唱名。</p>

  于大魏朝来说,是最大,也是最隆重的一件事情,没有之一。</p>

  沐衡环视众人,利用自身修为,欲使声音扩散到全长安城每一个角落。</p>

  只听其缓缓朗声道:“二甲第一名,于华龙。”</p>

  “二甲第二名,淳于安。”</p>

  “二甲第三名,蒙寿。”</p>

  ....</p>

  与此同时。</p>

  临轩阁下,一片慌乱。</p>

  “我中了,我!我叫蒙寿!我中了!”</p>

  “恭喜蒙兄,贺喜蒙兄,一朝过龙门,扶摇上九天!”</p>

  “蒙寿,岭南道人士,家境平寒,尚未娶妻!”</p>

  “蒙兄快跑!”</p>

  “蒙寿别跑,我家老爷乃是礼部侍郎!我家老爷有一千金...”</p>

  “我家老爷乃是右吾卫大将军!我家老爷也有一千金!”</p>

  ...</p>

  这也算是长安城一景——榜下捉婿。</p>

  一开始,蒙寿觉得是好事,毕竟这不仅有了功名,甚至连媳妇都有了。</p>

  可是,瞧着这阵仗不太对劲啊。</p>

  一群人乌压压就过来了。</p>

  这哪是捉女婿的节奏?</p>

  这分明是要把人给活活撕了啊!</p>

  不行!</p>

  太恐怖了!</p>

  赶紧跑!</p>

  沐衡没有在意临轩阁下发生的一幕,他一直在用着极为浑厚的声音,将二甲名单一一说出:</p>

  “二甲第七名,萧玄!”</p>

  “二甲第十三名,陆离!”</p>

  “二甲第八十三名,郭颢!”</p>

  “二甲第一百三十八名,闫言!”</p>

  “...”</p>

  随着进士出身的名单越念越接近尾声。</p>

  整座临轩阁下,彻底乱成一锅粥了。</p>

  即使有禁军在维持秩序,也不过是勉强而已。</p>

  当最后一名进士出身的人名说出。</p>

  众人突然沉寂了下来。</p>

  因为,接下来要念的,将是一甲前三名了!</p>

  这是重头戏。</p>

  万众瞩目。</p>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神色显得异常激动。</p>

  即使有些人已经知道,一甲前三名与他们无缘,但他们还是没来由的很激动。</p>

  沐衡脸色平常,缓缓开口道:“一甲第三名,探花——凉州陈平安!”</p>

  话音落下。</p>

  陈平安抬首看向沐衡。</p>

  下一刻。</p>

  便有礼部官员,为他准备好了衣衫与高头大马。</p>

  榜下捉婿,不准捉前三甲,这是规定。</p>

  “陈平安可在此处?”沐衡看向四周。</p>

  闻声,陈平安抱拳道:“在下正是。”</p>

  “进阁换衣,稍后巡街。”沐衡露出一抹慈善的笑意。</p>

  前三甲,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读书种子啊。</p>

  身为前辈,理应要对后辈多宽和提携。</p>

  “诺。”</p>

  陈平安深深作揖。</p>

  随后,大家便目睹着他将探花衣拿走。</p>

  临轩阁内,已经准备好了温水。</p>

  假如陈平安不在此处,那么,就会有专门的人,去长安城中寻找他。</p>

  此前,临轩阁唱名时,倒是有位榜眼因醉酒误了巡街,无奈之下,只好重新找个良辰吉日去巡街了。</p>

  三鼎甲巡街的规矩,自古就有。</p>

  “一甲第二名,榜眼,宣州顾青辞!”</p>

  沐衡继续开口问道:“榜眼顾青辞可在?”</p>

  “在!”</p>

  顾青辞嬉笑一声。</p>

  沐衡抚须笑道:“老夫倒是看你更适合做探花。”</p>

  “沐大人,小生知道自己长得帅,您也不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夸我啊。”</p>

  顾青辞抱了抱拳,领了榜眼的衣衫,走进临轩阁。</p>

  众人对他那番话,可是哄堂大笑。</p>

  随后。</p>

  众人更为紧张起来。</p>

  因为。</p>

  状元的归属,就要出炉了!</p>

  沐衡清了清嗓子,振聋发聩道:“一甲第一名,状元!兖州府小说家——孟川!”</p>

  一时间。</p>

  所有文人墨客的目光,尽皆凝聚在一袭布衣之上。</p>

  那人。</p>

  便是孟川!</p>

  本届状元!</p>

  这意味着,他将成为大魏朝,年轻一辈文人中的魁首!</p>

  孟川看着那极尽奢华的状元服,心中五味陈杂,思绪纷飞。</p>

  所有人都在用着一种颇为崇拜和羡慕的眼神,在瞧着他。</p>

  在这万人瞩目的场景之下,孟川深呼吸一口气,将状元服捧在手中。</p>

  他知道。</p>

  接下来,将要迎接他的,就是走马观花,状元巡街了。</p>

  一朝得意,万人皆知。</p>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