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震惊崇文书院!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书生将李崇文亲自书写的请帖递到孟川手中。</p>

  后者的目光从柳阿婆身上移开,渐渐走向远方。</p>

  书生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p>

  等走到一处空荡荡的街道,孟川才感到纳闷,“你们崇文书院现在不该恨我入骨么?怎么反倒邀请我前去?”</p>

  书生笑道:“崇文书院与学宫,说到底也算一脉,大家都是读书人,在如今这个世道,没必要窝里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与您结个善缘,便是目前我崇文书院的态度。”</p>

  孟川伸了伸懒腰,将请帖放入怀中,笑道:“好,崇文书院我会去,你现在可以走了。”</p>

  “您不与我同道?”</p>

  “不必,我走得慢,你且先回去,不日我自会到。”</p>

  闻声。</p>

  那书生再次作揖道:“如今我崇文学院的师兄弟们都很期待您去。您的著作《封建论》,我们已经看到了,而且那千里之战,您自断一臂,杀敌无数的壮举,我们也略有耳闻,心中对您极是钦佩。</p>

  只是今日看到您的臂膀似乎无恙...难道诸葛先生,有使肉身再生之术?”</p>

  那篇封建论,之所以会被他们看到,是因为李崇文为了解孟川,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p>

  基本上是将孟川最近一年发生的事情调查清楚了。</p>

  当然,之前孟川因某些杂文而入狱一事,他并没有调查到。</p>

  这还要得益于他如今在方与县的威望与山长宋淮故意让城中百姓的特意隐瞒。</p>

  马上就要到会试了,这段时间,即使是为了孟川的名声做考虑,也不允许那桩事情再被人谈及。</p>

  而且知道孟川入狱的人,本身就极少。</p>

  至于此前所写的某些不太健康的杂文,除了陶谦、宋淮等少数几人知道以外,基本没了,毕竟是化名。</p>

  “差不多吧。”</p>

  孟川回应着对方的话,随后笑了笑,离开此间。</p>

  书生望着他的背影,喃喃道:“真是很难想象,就是他,千里之战,杀敌无数,震惊了整个江南道。”</p>

  ...</p>

  翌日清晨。</p>

  崇文书院。</p>

  李崇文看向面前的几名弟子,正色道:“孟川杀天葬教徒的招数,用的是我们的百里肃杀曲,你们心中很不服气,认为此术并不属于他,甚至觉着应该将此术抢回来?”</p>

  “老师,学生认为,孟川若是想学琴道,大可以前来拜师,然而他一没有拜师,二是向慕容列索取,才得到了百里肃杀曲,由此入了琴道,所以...学生们实在不服。”</p>

  “若不是仗着自己乃是剑仙嫡传弟子和学宫门人的身份,那么在千里之战,他活不下来!”</p>

  “...”</p>

  听到众人的声音,李崇文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你们只看到了孟川现有的一切,可曾看到他背后为之付出的努力?</p>

  据为师所知,一年前,孟川还不是儒修,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便从蕴气境提升到了行舟境的程度,你们谁能做到?</p>

  山河社稷图残卷,放在慕白楼里多年,人山大会也开了数届,为什么只有孟川获得了社稷图的认可?</p>

  煌煌《封建论》,你们谁能够写得出来?此前,孟川并不会弹琴,可是他的琴道,却在朝夕之间得到大突破,如此天赋,你们谁人能及?</p>

  千里之战,光是孟川凭借一己之力,就杀敌数百,还曾忍痛断臂,扪心自问,你们又岂能做到?</p>

  此子无论天赋、心性等,依为师来看,你们谁也比不上。如此人才,不能入我崇文书院,是一大损失,可是他入了学宫,是天下文人的一大幸事。”</p>

  话音落地。</p>

  众人恍然。</p>

  短短一年时间,就成长到如今地步?</p>

  真是骇人听闻。</p>

  这一刻。</p>

  所有人都因为孟川而陷入震撼当中。</p>

  紧接着,整座崇文书院都在议论对方。</p>

  境界提升之快、天赋之高、心性之强...</p>

  实在令人惊叹。</p>

  真乃读书人楷模。</p>

  一朝顿悟...</p>

  莫非那孟川,是什么上古先贤转世?</p>

  突然觉醒了前世记忆?</p>

  所以进展会这么快?</p>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p>

  总而言之,整座崇文书院,都对孟川的到来,产生了浓厚的期待感。</p>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p>

  “最新消息,孟川的那只断臂,已经被诸葛先生修复如常了!”</p>

  前去给他递上请帖的书生,返回书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此。</p>

  ......</p>

  两日后。</p>

  一身青衣的孟川矗立在杭州城头之前。</p>

  高大厚重的城墙被他尽收眼底。</p>

  城墙之上。</p>

  有数名衣着统一的男子,正手持各种乐器,目视孟川。</p>

  其中有一人恭敬作揖道:“敢问可是子渊兄大驾光临?”</p>

  “你认得我?”</p>

  城门下,孟川抬头朗声道。</p>

  不少行人都在纷纷看着他们。</p>

  选择驻足停留,一时间议论纷纷。</p>

  都在猜测‘子渊’的身份:</p>

  “那是崇文书院的学子?他们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城头上?”</p>

  “不知道啊,是在等一个叫子渊的人?”</p>

  “莫非就是眼前的青衣?”</p>

  “他有何德何能,可以让崇文书院等待?莫非是个大人物?”</p>

  “...”</p>

  孟川听到这些声音,莞尔一笑,并未理会。</p>

  那人继续开口道:“孟兄凭借一己之力,面对无数刺客暗杀,转战千里之事,已为百年美谈,如今之天下,谁人不识君?”</p>

  “恭请孟兄入城。”</p>

  城头上的众人顿时齐声开口。</p>

  下一刻。</p>

  各种礼乐之声响起。</p>

  虽然乐器比较杂乱,可是经过他们齐心协力的一番处理,却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p>

  当真是让人惊叹。</p>

  “天下谁人不识君!”</p>

  “恭请孟兄入崇文书院!”</p>

  “...”</p>

  这是他们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欢迎孟川来到江南名城——杭州。</p>

  孟川站在城外,召唤出名剑不留行,登天而起,在城门左右两侧,用力写下八个大字:</p>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p>

  崇文书院弟子看到了城墙上的字体。</p>

  大声喝道:“恭请孟兄入城!”</p>

  城门外。</p>

  有看戏的文人墨客,高举酒杯,朗声道:“壮哉,此当为美谈也。”</p>

  “孟川孟子渊!天下谁人不识君!”</p>

  亦有书生心怀激烈,大声呐喊。</p>

  千里之战,振奋人心!</p>

  是孟川,让江南道许多修行界的人清楚了一点儿。</p>

  从古至今的儒生,一直没变!</p>

  还是那个能打架的儒生!</p>

  还是那个可以仗剑而立,敢于抚平天下不平事的儒生!</p>

  不少杭州城的年轻名流都来到了城前。</p>

  其中不缺乏一些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p>

  皆待字闺中。</p>

  有人是在看孟川长什么样子。</p>

  有人则是想欣赏崇文书院的舞乐。</p>

  孟川以千里之战,让杭州城内的文人钦佩。</p>

  以一篇《封建论》,使他们心生敬仰。</p>

  以诸葛静远师弟的身份,来到此城,可谓万众瞩目。</p>

  这三者缺其一,都难以造成今日之轰动。</p>

  孟川缓步进城。</p>

  昂首挺胸。</p>

  不少女子都见到了他。</p>

  被他身上的阳刚之气所吸引。</p>

  只因...</p>

  杭州一带,难见阳刚之气浓郁的读书人。</p>

  一座露天茶馆内。</p>

  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看向孟川。</p>

  身边一名侍女小声说道:“小姐,他就是那个千里之战,杀敌无数的读书人?”</p>

  “是他。”</p>

  女子点头笑道。</p>

  “真是好大的排场,崇文书院的学子为其奏乐,请进城中,这种待遇,连杭州刺史也没有吧?”侍女嘀咕了一声。</p>

  那女子笑道:“剑仙弟子,兖州解元,诸葛先生的师弟,学宫的后起之秀,千里之战的最大赢家,当得起此等殊荣!”</p>

  当然,除了她之外,其中亦有不少读书人都在心生嫉妒或者是不屑。</p>

  他们认为,孟川何德何能,可以有如此大的排场?</p>

  要不是打不过他,他们还真想去问问。</p>

  孟川进城走了约有数十步。</p>

  突然停下脚步。</p>

  回首观望。</p>

  紧紧皱着眉头,说道:“那个...不知崇文书院该怎么走?”</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