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皇上出昏招

  宁王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对于这两个人的反应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p>

  即使是一向疼爱他的太后做了如此选择,宁王也没有一点点伤心的感觉。</p>

  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是这样,否则的话,他当时也不会选择不将这事告诉太后。</p>

  在太后的眼里,他是孙儿,太子也是孙儿,且太子还是嫡孙不说,又在她的眼皮子底下长大。</p>

  这几年,除了太子在她膝下尽孝,其他几位被封了王爷的皇子都早早的去了藩地,太后和太子的感情自然更深一些。</p>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太后年纪大了,就喜欢看子孙后代一团和气的模样,平日见不得他们几兄弟有纷争。</p>

  </p>

  出了这种事情,太后装聋作哑都来不及了,又怎么会在宁王没把事情挑明时,主动接话往下询问。</p>

  “成亲是结两姓之好,再说陈太傅那边已经知道泰儿的情况,如果再让他们依旨成亲的话,陈太傅他们面上虽然不会抗旨,但到底寒了大臣的心!”</p>

  皇上刚才也不过是气急,才对宁王说了狠话。</p>

  但刚才被宁王顶了一句,这会儿心里有些虚心。</p>

  宁王的话皇上还没有去求证,但是宁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手里没握有一定的证据的话,不敢在他的面前大放厥词。</p>

  想到这里,皇上的目光沉下,若有所思,但却也没有怪责太子的意思。</p>

  他反而有些欣喜。</p>

  太子这几年成长得太过优秀,而他又正当壮年,自认身强体壮,再活五百年都行。</p>

  可是接班人却已经迫不及待的盯上了他的位置,这样的情形皇上如何会喜欢?</p>

  现在他知道太子不如表面那样圣贤,且已经露出了马脚,皇上如何不高兴。</p>

  在太后寿诞以后,几位藩王都被皇上留在国都,因为皇上别有打算。</p>

  这段日子下来,皇上刻意抬举燕王,至于用意为何,不言而喻。</p>

  不说当事人太子的感受如何,就说燕王,他是真正得利的人,这些日子在皇上的帮扶下急剧扩张势力。</p>

  皇上甚至还将燕王直接安排进了户部。</p>

  户部掌管着整个朝廷的钱袋子,户部侍郎的位置多么的重要,皇上就竟然这样给了燕王。</p>

  太子表面没说什么,但却有朝臣认为不妥,但皇上一意孤行。</p>

  关于这些事情,宁王虽然最近一直在忙着他本身的问题,但是朝廷的形势他也没有忽略。</p>

  眼下燕王隐隐有和太子分庭抗争的模样。</p>

  但是比起太子来说,燕王的势力还是太薄弱了。</p>

  为了让他们真正的对立起来,宁王私底下没少做事,故意暗中支持燕王。</p>

  再加上皇上的刻意放纵,燕王的势力虽说不能和太子相提并论,但是偶尔对上一场也不是全然颓势。</p>

  “还请父皇成全!”</p>

  宁王适时的跪下请旨。</p>

  皇上想了一下,就像疯了一样,突然说:“既然是这样的话,就将陈三指给燕王!”</p>

  宁王猛的抬头,这会也顾不上掩饰情绪,看傻子一样看着皇上。</p>

  燕王原本就有燕王妃,虽说燕王妃体弱多病了一些,但人家至少现在还活着,还占着燕王妃的位置。</p>

  再者,燕王妃还生下了世子,皇上这个时候要把陈三指给燕王,是让陈三去做侧妃吗?</p>

  但是以陈三的身份怎么可能去燕王府里做侧妃,如果不是做侧妃,那这会占着燕王妃位子的燕王妃该何去何从?</p>

  莫不是皇上想让燕王妃就此病逝?</p>

  宁王的目光太过于醒目,皇上说完后也有些后悔。</p>

  他虽然想名正言顺消弱太子的势力,但到底还没有昏庸到这一步。</p>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至少这会站在殿中的太后和宁王都不是这样想的。</p>

  太后也清楚皇上的想法,看着眼前穿着明黄帝服的皇上,她想这人如果不是她的亲儿子,她早就动手直接把他脑袋给拧下来了。</p>

  身为皇上,竟然说这样的话,简直无脑之极。</p>

  而且她也不是一次两次劝过皇上了,太子是他的接班人,太子优秀也说明他这个父皇教导的成功。</p>

  明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事,他培养出可以带领华国更上一层楼的接班人,这原本是能记入史册的一项政绩,不知道他为什么就突然不喜欢太子了,还用这样拙劣的手段来压制太子。</p>

  “哀家知道皇上想弥补陈家,但陈三原本指给了宁王,现在又指给燕王,这让他们兄弟以后见面了怎么说?再说陈三才和宁王解除婚约,只怕正伤着心,也没这方面的想法,况且她现在还没有出孝呢!”</p>

  太后一句话就帮皇上圆了回来。</p>

  但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在场的三人心中都明了。</p>

  “哀家知道皇上喜欢太傅家的那小姑娘,哀家也喜欢那小姑娘,还记得几年前见过一面,是一个长得水灵又懂事的小姑娘,皇上如果有心弥补的话,倒不如封她一个郡主!”</p>

  太后这话自然不是随便说说,是因为宁王事先求到了太后那里。</p>

  太后当时是觉得直接给陈三封一个郡主,有些过了,她认为一个县主就差不多了。</p>

  但现在被皇上这样一闹,太后也不再说县主了,直接就说郡主。</p>

  皇上正尴尬着,有台阶下,自然忙不跌的下来了。</p>

  “母后说的是,儿臣就依母后。”</p>

  宁王站在下面听着天家这对母子,一来一往将事情定了下来。</p>

  他心中觉得有些好笑,但面上还要做出一副严谨的模样。</p>

  好在他一向没有什么表情,周围的人也习惯了他这副样子。</p>

  只是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他发现皇上是真的老了。</p>

  今天短短时辰里,皇上接连犯错,这是以前从来都不曾有过的事情。</p>

  宁王一直知道他的父皇心胸比较狭隘,不然的话,当初也不至于逼死他的母妃。</p>

  但是皇上在政事方面也是一个勤勉的皇上,虽说有时候有些**独裁,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一个好皇上。</p>

  不说他有多少能力开疆辟土,至少他能做到守下祖宗家业。</p>

  目的达到后,宁王也没有再多留。</p>

  接下来的事情,皇上自然会找太傅说明。</p>

  只是在离宫之前,他知道皇上给陈三封了郡主,而且是封号贞惠。</p>

  意思为何,看字面就知道了。</p>

  宁王对此很满意,回到王府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阿宝。</p>

  阿宝也跟着高兴。</p>

  上一辈子等她到宁王的身边时,陈三早就不知道去了哪个角落,反正上一辈子的时候,她从来没有看到陈三在宁王身边出现过,所以她也不知道陈三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这一世,如果不是宁王后来提起,阿宝都不知道宁王定过亲,且有陈三这么一个人。</p>

  这一辈子陈三照样没有嫁给宁王,但是阿宝看陈三因这个事情得了一个郡主的封号,多少还是替她高兴的。</p>

  因为阿宝暗自揣摩,眼下的宁王,比起上一辈子的宁王来说,有人性多了。</p>

  相信上一辈子的宁王,应该没有这么有人性,会想着替陈三去谋划一个郡主的位子。</p>

  “你要不要提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太傅?”</p>

  宁王说:“不用,父皇那里很快便会召太傅说话,太傅到时候自然会知道这件事情!”</p>

  阿宝笑得刻意的说:“但是你去跟他们说的话,他们就会记得你这个恩情,知道陈三郡主的位置是你争取来的!”</p>

  宁王斜视了阿宝一眼,好笑的说:“这种事情你觉得需要说明吗?”</p>

  “如果连这种事情都想不明白的话,太傅还有什么资格做太傅!”</p>

  宁王知道阿宝的性格,喜欢什么都说得清清楚楚。</p>

  就好像有一点事情没有说清楚,她就不能完全肯定这个事情的事实一样。</p>

  即使那件事情已经透彻到了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地步,但阿宝还是喜欢说出来。</p>

  对此宁王一向是配合的。</p>

  虽说他的世界和阿宝的世界有些相反,刚开始也觉得什么都要说清楚,有些累人。</p>

  毕竟聪明人都喜欢跟聪明人说话。</p>

  但是时间久了,宁王倒也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的。</p>

  他在外面和别人尔虞我诈,回到家里和阿宝简简单单。</p>

  “只是有一点可惜了。”先前皇上在宫里说过的话,那个时候只有他们祖孙三个人在场。</p>

  皇上说的昏话,太后为了皇上的形象,肯定不会传出去,如果传出了风声,那肯定就是他说的。</p>

  要是再多一两个人,能将这件事情捅到太傅的面前就好了。</p>

  “可惜什么?”阿宝的好奇心一向都重,宁王都这样说了,她不追根究底的问下去,都对不起她的好奇心。</p>

  宁王嘲讽的一笑,“皇上想把陈三指给燕王!”</p>

  “啊?”阿宝张大了嘴巴,“燕王不就是你先前说有胆子和太子针锋相对的六弟吗?”</p>

  “是啊!谁叫他出身高贵,身后又有皇上支持呢!”</p>

  燕王的母妃是四妃之一的贤妃。</p>

  他的出生,其实真论起来并没有强过宁王,只是贤妃还在世,而纪贵妃早就不在了。</p>

  人走茶凉不说,走前纪贵妃和皇上的误会且没有解开,还遭到了皇上的厌弃,所以宁王的出身不提也罢。</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