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 两篇论文的轰动

  还有一篇论文?

  苏阳一次发表了两篇论文?

  在场的所有教授们都惊呆了,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申大海的话。

  太扯了吧。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只要能在国外科研期刊发表论文,如果论文作者是教授,无论发表在什么期刊上,最起码论文作者一个年度的先进工作者是妥妥到手了。

  但如果论文作者是某位在校硕士或者博士,就很有可能直接当年顺利毕业,并且可以拿到学校聘用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讲师。

  再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一年内能在国外科研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呃,不好意思,没有接下来的如果。

  因为现阶段除了中科院的学部委员们,亦或是担任国家重点实验项目的科研领头人以外,好像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搞科研的教授一年在国外科研期刊上连续发表两次论文。

  “你确定你拿的是苏阳发表的论文?”有一位教授提出质疑。

  申大海急眼了,抡着手中的信封大声嚷嚷,“你们看,这是《an》寄来的最新一期,德语版36页和英语版32页上面分别刊登了苏阳的论文,是an啊!”

  diao!

  一下子两篇!

  还要不要人活了。

  在场所有的人都沸腾起来了,纷纷涌向申大海,谁都想做第一个亲眼目睹苏阳的另一篇论文见证者。

  化学领域业界良心期刊首推jacs。这简直就是化学界的“圣杯”,冠以最高评价:每个材料与化学人梦寐以求的能发一篇论文的地方。

  在jacs之后名气在外的就属an,全称anandtecheieternational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

  因为an分德语版和英语版,所以在共和国国内科研界,大家一致认为这种论文发表应该算发一篇顶两篇。

  不,应该是发一次等于发两篇。

  an一度被认为和jacs齐名,但是还是稍逊风骚,不过即便如此,在场的任何一名教授也没有人在an上发表过论文呀。

  瞧瞧,老师没做到的事情,学生却做到了。

  如果说刚才大家看到苏阳在《今日材料》上发表了论文,心里多少有些羡慕和与有荣焉感觉,但现在,诸位在场的教授们就是纯纯的嫉妒了。

  “狗日申大海,四年前分班的时候你踩了狗屎吧。”

  一向温文尔雅的教授也受不了这种酸味啊,其中一位比较年轻的就指着申大海鼻子骂骂咧咧开起了玩笑。

  “我们系还是江主任在an上发表过两次论文吧。”姚教授感慨道。

  有老师不同意了,说道:“咱学院的方副院长也发表过,不过那是五年前的事了,最近两年是江主任的天下。”

  说完,那位老师突然愣住。

  他在想,从今天开始,南方工业学院化学系是谁的天下?

  这一次自告奋勇站出来想给大家朗读苏阳论文的是一位中年副教授,可当他看清楚苏阳论文题目的时候,不由得一怔。

  《微波在提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的应用》?

  难道我瞎了吗?

  那位副教授一脑门雾水,再看了眼论文题目,没错啊。

  “赶紧读啊,我们都等着听呢。”

  “快点,磨磨蹭蹭的干嘛呢。”

  下面有教授不耐烦了,皱起眉头催促着那位副教授。

  副教授为难地环视了一眼周围满怀期待的教授们,忽然问,“申大海,你这个学生究竟上学什么专业的,是不是本科生?”

  “物化啊,苏阳当然上本科生呀,现在已经大四了,马上就要毕业。怎么了有问题吗?”

  “但,但他这份论文是分析化学方向啊。”

  “不会吧。”

  申大海也怔住了,他刚才只顾得看苏阳名字,竟没看清楚论文题目是什么。

  扯淡,一个本科生同时研究物化和分析化学,他有基础吗?

  搞科研可不是震惊号的男人生二胎,你脑袋一拍像个二哈样屁颠扭过去就能搞懂别人的专业课程。

  这么说吧,一个搞物化的博士研究生转去学分析化学,估计连人家一个本科生都比不赢。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一把将期刊从副教授手里夺过来,大声读道:“《微波在提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

  读了一半,老教授也读不下去了。

  从刚才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极耳材料的之辈及性能研究》到现在的《微波在提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中的应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课题方向。

  办公室里面,沉默了半分钟。

  这个苏阳不是天才,他是鬼才。

  有人这样判断。

  要知道,相比掌握某项技能、某个学科,跨科学的交叉研究在学习时间上的花费是巨大的。

  光是基本知识上的学习就属于终身学习,人们不断地在刷新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多样的项目训练,对导师和学生都是挑战。

  在场的教授心里很清楚,南方工业学院目前没有能力去培养一个复合型人才。

  苏阳之所以能够同时在材料和化学上做出成绩,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不,实际上是三篇,完全上因为他个人努力的结果。

  “先读一读论文吧,小文你是搞分析化学的,应该能判断高低。”

  姚教授站出来为大家做出决定。

  还是刚才那位副教授,重新开始为大家朗读苏阳在an上发表的论文。

  同为化学教授,大家虽然不一定能搞懂苏阳这篇论文的全部理论,但大家都从论文里发现了一个极高经济价值的技术,那就是微波萃取技术。

  “这项技术如果应用于生产,小文你觉得可行性有多高?”姚教授提出疑问。

  小文副教授沉思片刻,说道:“如果能建一个年产值五百吨的工厂,不仅可以解决近两千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创造最低八千万的产值。”

  “这么多?”

  姚教授顿时眼中冒光,一个大胆的想法钻了出来。

  小文副教授笑笑说道:“这还是初步估计,具体要怎么操作,还需要得到苏阳的全部实验过程才行,另外,苏阳使用的这项微波技术似乎和国的ce公司技术非常相似,如果直接使用ce公司技术会不会产生侵权还两说。”

  “ce算个屁。”

  姚教授不屑地冷哼一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