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富可敌国真麻烦

  经过数月修炼,李五爷夫妻真是光彩照人,满面红光,白头发没了,身上的旧伤也渐渐消失,看起来比最早进入空间的老白还要精神几分!

  空间里的人少,算上伺候老两口的丫头也不过二十几人,其他人觉得空间过于空旷寂寞,有的选择出去做事,有的干脆去内卫就职。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去有去的好处,留有留的自在,无所谓对与错。人生么,不过是在不停的选择,不停的前行,至于终点在哪里!又有谁知道呢?

  李治的结局!武则天的结局!香凝和李聿勋都知道,可他们夫妻二人的结局呢?

  自打宫中传出废后王氏和萧氏被斩手断足泡入酒瓮做成人彘的消息,香凝便不再刻意打听内廷的动静,她在有意的回避这一切。

  知道玉明兄弟带着为数不少的人投靠媚娘,香凝更是逐渐在收敛。那些可做可不做的生意不再插手,家里的下人分批解除奴籍,就连分店和外庄上的人都从奴籍改成了雇工,又把自己的分成从五成降到一成,甚至准许各店的掌柜一次性买断经营权。

  渐渐的,连锁式经营的链条被慢慢斩断,从之前的3000多家拥有五成股权的店铺压缩到不足100家一成股份的小规模。其间远志还特意跑回来一次,考虑再三,他只把广州一地的经营权买下来,不是不能扩大,而是不敢。

  到最后周十四都拖着不太灵便的腿脚,亲自跑一趟大理。与香凝一番长谈以后,他也只是把京城一地的经营权买下来,而且只打算经营10-20年,退休以后也打算南徙。大理这么好的养老之地,金家都举家搬迁,他又怎能轻易放过?何况跟着文东家指定没错!

  折腾来折腾去,原本拥有十几万人规模的生意,被香凝折腾的所剩无几,连原来的百分之一都没有。香凝索性连京城的十几住宅院都处理干净,有的卖掉、有的干脆拿去送人,连李掌柜、樊掌柜、于掌柜都每人送一套,出手不可谓不大方。

  不是香凝装大方,而是他们的主家背景深厚,即便是人不在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将来十四叔在京里遇到点风吹草动,多少也有个照应。

  香凝生意上的种种异动,又怎能逃得过武皇后的眼线?只是彼此都心照不宣!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十月,上初苦凤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武皇后已经开始独立处理朝政,甚至不需要与高宗李治商议。朝堂上虽然多有非议,可一个女人为了自己体弱多病的相公终日操劳,他们又能挑剔什么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哪怕将来有新君继位,也不可能是别人生的儿子,谁在这个时候反对武皇后,无易于自寻死路!

  这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一步登天的事,武皇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靠近权利颠峰!

  很多人觉得她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手段阴险毒辣。可在笔者看来,有时候有些事未必象传说中的那么美丽动人,也未必真有那么多阴谋诡计,不过是生活迫使她一步一步走到那样一个没有回头路的境地。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已经形成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格局,如果让我选择,恐怕也会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死道友也总好过死贫道!

  回头说说咱们懒散的文香凝,她既不喜欢老谋深算的政治,也不喜欢虚无缥缈的修仙,其实也不喜欢锱铢必较的做生意,她最喜欢的生活,不过就是象现在这样子。

  守着迤逦风光的洱海,享受着阳光和微风,把身子陷在一张软榻上,左手一卷山海经,右手一杯木瓜冰饮子,放下冰饮子就可以摸到毛茸茸的叮当。木瓜饮子喝腻了,只需要一个眼神,玉参就会再去换点别的水果来改改口味。

  香凝不缺钱用,生意也已经收缩的七七八八,她是难得过点轻松日子,最近几个月连京城的飞鹰传书都懒得打开看一看。

  李聿勋从外面回来,一眼就看到她那副懒散相,坐在她身边拿开她手上的书卷道:“阳光下看书,当心伤了眼睛。怎么啦?没生意做很无聊么?”

  香凝撇撇嘴道:“做生意干什么?以后什么都不做,反正有相公挣钱养活我,就不信你还能饿死我!”说着还拿脚撩闲一般踢踢他的手。

  李聿勋无奈的抓过她的小脚丫,找穴位有一下没一下的揉捏着,开口道:“娘子大人有命,为夫哪里敢?若是饿死了你,先要心疼死我自己才成!”

  香凝眼带笑意的瞄着他道:“若是我把全部身家都送人,相公会不会觉得我败家?”

  “败家?只要娘子别一激动把相公我送人就好,其他的爱送什么送什么……”李聿勋这一句话,香凝便决定把这些年所得通通捐给武皇后来充盈国库,至于大唐朝的府库到底多了多少财物,这个可不太好计算,起码也有全国两到三年的税赋总和。

  一个生意遍布大唐财力雄厚能对抗关陇门阀集团,一个富可敌国人脉渗透到皇宫各各角落,一个神出鬼没出入宫廷多年却没人发现的人,在武皇后的眼里,这个人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即便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也不行,何况她总觉得文香凝根本就不是武三娘!

  武皇后的疑虑,香凝天生的敏感,李聿勋的担忧,都促成了捐赠全副身家的进程。

  生意收拢的所剩无几,她的财产已经由各各渠道慢慢向长安输送,除了铜钱、金银珠宝,还有数以万计的沙、绢、帛、粮食、药材,甚至是马匹。

  香凝是不会心疼这些身外之物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什么好心疼?而且她觉得拥有的越多,牵挂也就越多,东西少了,反而无牵无挂一身轻松。现代不是有个什么极简生活?香凝突然就想到了那个,简单而宁静,很有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财产的渐渐消失,李聿勋身为大男人的那份危机感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以前别管他挣多少钱,他也没有身为男人养家的优越感,偶尔还会觉得挣的太少,娘子会不会有意见?

  现在终于塌实啦!娘子已经开始过问自己挣钱养家的能力。恩!这是个好现象!

  李聿勋除了帮娘子处理琐碎杂事,他自己也有不少生意,主要是做对外贸易。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扩大两倍不止,而且近两年还走海上丝绸之路。这些生意都是挣番邦外域的钱,李聿勋不愿意说,香凝也不会特意去问。只知道他名下有为数不少的酒庄,方家兄弟带着人手帮他照料葡萄庄园已有数年,而酿酒的技术都是在空间里鼓捣出来的。

  香凝安安静静的住在洱海之滨,终日过着喝喝茶、看看书、吃吃水果的悠闲小日子,李聿勋除了偶尔照管一下生意,都是陪着娘子或者研究研究空间那些跟修炼有关的书籍。

  而远在京城的武则天却忙的天翻地覆!

  公元661年显庆六年二月,改元龙朔。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二月,改百官名,九月改八品、九品官员服色衣碧。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二月,徙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更名瀚海都护;徙故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

  公元664年,再次改元麟德……

  香凝实在猜不透,武则天到底在折腾什么?不光年号、官称,就连地名、政令都在不停的更改,难道政治就是改革?还是想让百姓习惯朝堂上的各种变化?

  香凝想不明白,反正这些事跟她也没有什么关系,武则天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直到公元664年,通过处理上官仪事件,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从此武则天在群臣面前树立了和唐高宗并尊的地位。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王无异,当时被并称为二圣。

  朝堂上当然会有大臣看不惯天后抛头露面的行经,从心底深处也不愿意接受一个女人指手画脚,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高宗李治只要一犯病,便会头疼欲裂,还偶尔有晕厥的状况发生。军国大事、朝廷政令、赈灾抚恤又有哪一样能等得?

  香凝觉得武则天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也不是什么人想学就学的来的,她的成功不过是时势所迫,顺势而为,进一步乘势而上!绝对是一种偶然现象!

  公元665年的正月上官仪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也被赐死于贬所。从此,武后的威势隐隐有超越帝王的势头。

  同年八月,天星受命而来,带着武媚娘的亲笔书信和盖着玉玺的朝廷封诰。

  武媚娘的私信,就是劝说香凝改回武姓,接受朝廷正式的敕封为国夫人,并有意将和州府做为封地赐予香凝,实封食邑五千户,待遇等同与正一品郡王。

  这个待遇对香凝来说不可谓不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