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年终对帐

  香凝马不停蹄的闪出空间,又翻了一把锄头回来。

  叮当早就晃着毛茸茸的大尾巴,一脸阴险的溜走了。找个舒服的地方继续睡,那个傻主人,让她自己慢慢挖吧……

  香凝先是把草割掉,捆扎整齐堆进仓库,然后把根系刨出来,找个机会扔出空间永绝后患……

  经过多日的努力,总算是整理出来几亩地,望着终于干干净净的地面,香凝真想仰天长啸……

  这空间到底有多大?香凝不清楚,想都利用起来,也不知道挖到何年何月……

  香凝不知道的是,随着她挖掘的范围扩大,田地的范围也在慢慢延伸,只是新扩展出来的田地,依旧慢慢长出野草的绿芽,如果不赶紧清理掉,没几天的功夫就会跟之前的田地一摸一样……疯狂的青草大爷不好伺候……

  香凝顾不上一眼望不到边的野草,把各种药材的种子翻了出来,把第一亩地通通种满了人参,然后是冬虫夏草、何首乌、红景天,剩下的半亩左右种了些当归。

  当然,这些活香凝一个人忙活了好多天,直累的香凝腰酸背疼腿抽筋……

  叮当最多就是冷嘲热讽两句,然后一脸阴险的笑着走掉……这家伙一定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说!

  香凝泡了温泉,把自己扔在床上半死不活的直哼哼,半夏(沈家四大丫头之一)小心的收拣着香凝扔下的脏衣服道:“娘子这是去了哪里?怎么弄的如此狼狈,这新做的衣服怎么弄成这样?”

  香凝烦躁的挥挥手道:“拿去洗了吧,告诉玉竹,从今天开始给叮当减肥,天天吃饱就睡,早晚有一天肥成猪……”说着一翻身径自休息去了。

  半夏一头雾水的拿着脏衣服转身出去了,也不知道叮当怎么招惹了主子,好好的怎么就要给减肥?阴险的叮当遭报应了……

  八月二十八,两店店面装修全部完工,当然内院的装修还在继续,那么大的冰窖够挖一阵子的。

  香凝自己留了玉竹和远志在身边伺候,把红花和甘松指给了张氏,把吴绍辉留下当了大管家,另外派了常山依旧过去伺候沈子谦,他那个少爷性子照顾自己的生活的确也是为难了他……

  剩下的二十人分成两部分,五男五女送去周十四那边,八男二女送去刘鸣山那边,这样一分家里也就没什么人了。

  该擦的擦,该洗的洗,忙前忙后又是一翻折腾,赶在九月初一正午,两边店铺烧着爆竹同时开业了……

  唐朝什么都好,就是做生意的营业时间太短了点,按当时的规定开市在11点左右,关门在5点左右,时间集中顾客自然也就集中,所有的人都挤在那几个时辰里,营业面积太小的话确实拥挤不堪。

  历阳县就这么大,为了不跟张记打擂台,香凝给刘鸣山定的基调是大众消费。比较低,非常类似现在的快餐店,主要的消费阶层就是市集上贩夫走卒,连集市上的汤饼大妈都被请来做白案师傅,增加了汤饼、甩面一类的吃食……

  如此一来李掌柜继续走他的高端路线,山里人家恣意的接待着小老百姓,两边自然相安无事……

  食肆的顾客品流复杂,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特意把两个女孩子留在后厨帮忙,七个小子负责接待顾客,另外配备一个帐房先生赵大宇。

  所有的服务人员统一着装、训练有速,很快就传遍了历阳县。来集市上逛逛,如果不去刘鸣山的‘山里人家’吃碗甩面,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来过历阳县!

  周十四扩建的一品轩,占地面积几乎大了山里人家一倍,营业面积更是从前的数倍之多。品种愈加繁杂,除了蔬菜水果、小到鸡鸭鹅蛋、大到野猪熊罴,真是水里游的、山里跑的、地上长的应有尽有,稳稳成了历阳县最大的农贸供应中心。

  除了胭脂村的供给,还会就近在集市低价收取供应不足的商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商业循环,想不做大都难。

  十个伙计分别接待男女不同的顾客,结算的时候也是分成男女两边,充分的显示出对社会礼教的尊重,人性化的服务得到了顾客的认同,更是客似云来,当然每天的铜钱都是成筐的搬……

  铜钱嘛不关香凝的事,基本上到了香凝的手里都被兑换成了黄金,或者铸造成了小金饼子(就是香凝自己设计的金币)。至于帛、沙、绢香凝是不收的,那玩意放仓库一不小心弄脏了就会贬值。

  时间一长,香凝设计的金币在历阳县就成了硬通货,香凝担心使用面积太大,便给一品轩和山里人家加了一条优惠政策,凡是使用自家金币消费的,给打9折。

  这样一来金币的使用范围就被压缩到最小,而且还带动了两店的营业额,简直是一举两得。不是一只箭射两只鸟了?啪--一巴掌抽飞!

  不知不觉秋去冬来,江面上抛网打鱼的船家少了,荷塘里只剩些东倒西歪的残枝枯叶,药田里最后一批药材也被挖掘干净,养殖场的兔子们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地里的活计渐渐收了,村学的教室终日挤满没了活计的农人,到是一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劲头。

  养殖场的鸡鸭和鹅,数量开始激增,即便供给着一品轩和山里人家,也还是出现了过胜的状况。尤其是兔子繁殖速度实在太快,优质的皮毛品种兔远远的超过了食用兔的数量。

  贞观十三年十一月,武才人16岁,已经进宫整整两年,一直留在御前克尽职守做着乖巧的小宫女。

  李世民有一日听宫人哼唱民间小调《媚娘》,曲调优美婉转,一时心情大好,竟赏了武才人,从此以后未来的大唐女皇就被人叫做武媚娘。

  除此以外,武则天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机会,李世民不看重她,对他来说,她只个姿色尚可聪明伶俐的小宫女罢了,连是否宠幸都没有过明确记录。

  武媚娘在宫里生活的不如意,自然无法与宫外的家人取得联系,连杨氏流落街头都懵然不知……

  十一月的胭脂村,虽然不象北方地处严寒、霜雪满天,但是温度也降到了零度上下。

  金家大院的明渠每天入夜以后,水面上便会凝结一层薄薄的冰花,偶尔有耐不住寂寞的小鱼儿跳跃翻腾,便会打碎刚刚凝结的冰渣……

  长江中下游虽然不是很冷,但是冬天最低温度也会达到零下十度左右,金家的堂屋烧起了地龙,金有福早早叫下人们用各种碎絮编出一铺大门帘子挂在堂屋的当口处。

  唐朝的建筑,坐北朝南的正堂堂屋是没有门的(现在的江南也有类似的建筑),红楼梦里就有类似的场景。

  香凝虽然在北方长大,却更喜欢温度适宜的上海,起码不至于冻的缩手缩脚。

  来到唐朝的第一个冬天,香凝感觉古代的山区,因为人口稀薄,空气更为阴冷些……

  临进岁末,一品轩的周十四、山里人家的刘鸣山带着帐房先生回来交帐,管理药田、荷溏的众人也都齐聚正堂。

  香凝拥着柔软发亮的黑兔毛大氅歪在正堂的案几上,玉竹俨然成了香凝的大帐房先生,拿笔记录着掌柜、执事们报来的帐目。

  香成和孩子们也都围在堂下屏息旁听,用香凝的话说,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上的细节,未来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

  周十四是外院第一个大掌柜,自然第一个报帐。周十四这半年来虽然认识不少字,但是想看懂帐目还需要些时间,便指了赵梦纯赵帐房上前回话。

  赵梦纯抱着厚厚的帐本,规规矩矩给香凝行了礼才开口道:“一品轩本年五月初建,5月初6购买历阳县东坊集市街坐北朝南铺面一间,带小院一进房七间,价值十贯;五月初7至当月末,修缮店面和住房用银8贯400文;6月初1开业典礼用银5贯;6月份去掉各项进货成本、税赋、人工、费用等等得利19贯320文;7月份得利25贯750文,7月23日购买东坊集市后街坐南朝北铺面一间,带大院三进房24间,价值150贯;8月份得利28贯240文,当月置拉货马车一辆用银27贯,新店修缮店面、住房、冰室用银97贯400文;9月份得利195贯740文,当月给东家新置马车一辆用银30贯;10月份得利230贯550文;11月份得利255贯400文。总计支出327贯800文、收入755贯,去掉已经交给东家的,柜上结余是377贯900文。”赵梦纯赵帐房扒拉扒拉一通说,把一品轩半年来的帐目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躬身退了下去。

  香凝手下画着一张表格,边听边记,赵帐房退下去以后回头对玉竹道:“记:一品轩6-11月纯利润20贯。”玉竹提笔按香凝说的做了记录,字迹娟秀端正,比香凝写的可好多了……

  周十四听香凝报出来的数目惊出一头冷汗,忙上前对香凝道:“文东家,怎么会这般少?是不是哪里算错了,我那里明明还有300多贯……”说着抄起袖子擦了擦额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