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告别了张赓,李玥明和王小华一起,离开新建单位的大门口。夜风轻轻地吹着,天气有些燥热,李玥明笑着说:“这里的气候不好,空气干燥,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差远了。我都不知道我们单位的领导为什么要选址到这个地方。”

  小华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你刚到这里,不适应,等你住的时间长了,就会知道这座城市的好处。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瓜果飘香,一年四季,各种水果你方登罢我下场,让你有享不完的口福。”

  “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那当然了。”她反问李玥明:“玥明,看样子,你这些年混得不错啊,评价还这样高。”

  李玥明说:“快别笑话我了,我也混得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整天忙得前脚挨不着后脚的。好在,我们现任领导还是比较赏识我,办公室又是个四通八达的部门,面广,点多,事无巨细,都得要做,倒显得我这个小小的主任很红火。再说了,大凡是女人抛头露面的,往往就显得有些出风头。走到那里,都招风引蝶,无形中就提升了我的地位。”

  “难怪刚才你们那位张主任,对你的态度那么好?”

  “他是个场上的人,察言观色,又深知为官之道,是我们单上有名的万金油。”

  两个人回到家里,孩子正在看动画片,笑得不亦乐乎。李玥明好久都没见过女儿这样开心过,物以类娶,看来一点也不假。

  她才想起一直放在包里的bb机,拿出来看,上面有两条传呼内容,一条是王安康,她没有心思去理他。一条是张成刚,李玥明心里突突地跳。她告诉王小华自己得去打个电话,然后出了门,来到附近不远处的一家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张成刚的电话。他已经配备了时下最流行的大哥大,随时可以打电话。

  因为是生号,他先开始没有接,李玥明接着打了三次,他才接了。

  “张局,你好!”

  他听出是李玥明的声音,立即高兴地问她:“小长假,你不在家?我打了几次没有人接,有些不放心,就呼了你。”

  李玥明说:“假期太长,没地方去,就到了渭高县一个同学家里串门,呆上两三天就回去。”

  他在电话中叮嘱她要注意安全,特别嘱咐说:“到省城的话打电话给我。”

  李玥明答应着,互道再见。

  挂了电话,他想给王安康回个电话,又考虑到他打电话也不方便,况且,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话。

  第二天中午十一点,两个大人正准备做饭。李玥明的传呼机便嘀嘀地叫起来,她拿起传呼一看:“张赓同志有事呼你,请速回电话。”

  王小华笑着说:“看来,今天中午咱们不用做饭了。”

  李玥明说她:“你是不想给我们娘俩做饭吧?”

  她说笑着出了门,去回电话。

  “小李,饭已定好,你和你同学带着孩子一起来,就在西三路附近的一家门面最大的饭店,你同学应该知道。’

  李玥明推辞:“不用了,这多不好啊。“

  张赓说:“说什么你也算是钦差大臣了,我可不敢怠慢不是,如果那一天你在领导跟前给我穿小鞋,我可吃不了兜着走。”

  李玥明笑了:“你这是在给我设局啊。”

  张赓说:“不说了,我已经点好菜了,你们马上来吧。”

  金长城饭店就在西三路不远处,李玥明心想张赓可是真是个有心人。两个大人带着孩子进了饭店的大门,张赓已经在门口等了有一会。

  “我这不是给你添麻烦吗?”

  “你说哪儿去了,平时想请你赏脸吃个饭,那能轮到我作东。今天算是你给我面子,我还感激不尽呢?”

  李玥明说:“不对啊,我记得以前你在我们四楼一起住的时候,总是一本正经的,说话也多是之乎这也的,什么时候竟然也学会油腔滑舌的了?”

  张赓一边给她们倒饮料,一边笑着说:“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一个人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那这个社会还发展不发展了?再说了,人总是要适应社会的,在这里工作,什么样的人和事都要经过,适者生存,这也是人的本性。”

  菜上来了,都是孩子喜欢吃的菜。两个孩子吃得特别欢喜。

  李玥明问他:“张主任,我倒是从一些来往于单位和渭高的人的传言中听说,你在这里也不风平浪静啊。”

  张赓愣了一下,问她:“真的?哪一方面呢?”

  “听说,你和劳动服务公司的小吕关系有些问题,前段时间你媳妇红莉找到我们办公室,当着我的面哭得死去活来的,说你在这里有了别的女人。这是真的?”

  张赓脸色一变:“妹子,这是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媳妇在埋汰我,我这人一向正儿八经的,满脑子都是封建礼教,怎么能做出那种伤风败俗的事情来?”

  李玥明将一筷子菜送到嘴里,笑着说:“我是在骗你的,你就当了真,没有的事。我听咱们一位领导说,从乡下搬到城里,将来不知还有多少家庭会出现离婚现象。”

  张赓问她:“所以你就编排我,还真吓了我一跳。你的话不无道理,但是,社会要发展,人总是要从低处往高处走。从乡下到城市是一种进步,总不会象你说的那样,进了城就不要原来的家了。”

  饭吃毕,张赓又变戏法地拿出两大包渭高的土特产:“这点东西带回去吃。”

  李玥明不肯收。张赓却不依:“买都买了,你就算是给哥个人情,将来哥有个什么事情,也得麻烦你在薛总面前美言几句不是?”

  李玥明盛情难却,只好收下。

  李玥明说张赓与小吕的关系并非空穴来风。老婆不在身边,张赓正是男人四十一枝花的年纪,小吕的丈夫是个司机,常年在外跑车,两个孤男寡女,天天上班几乎都呆在一起,日久生情也是有的。

  李玥明是个聪明人,她不会点破他,但却给他敲了警钟。一个花心的男人,再怎么优秀都是有暇疵的。

  在渭高呆了三天,李玥明感到还是不如呆在自己的十多平米的小房间里舒服。客走主人安,王小华也不容易,她工作的是一家化工厂,每天上班都是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孩子就在单位内部的幼儿园里托管。她平日里就挺忙,好不容易放了假也该要好好休息休息。

  李玥明和女儿向她们辞行,说等九月份搬过来了,就可以经常互相走动。毕竟,在渭高,她们又没有别的亲朋。

  离开渭高是早上,没有直达的汽车。李玥明带着女儿,从渭高坐汽车坐省城,又买了从省城回去的票。

  折腾了一天,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走进院子,就遇见一些还在院子里乘凉的同事。便拦住她,就车坏在半山上的事情问个不停。已经有人赶在李玥明回来之前回来了。单位不大,什么样的事情都瞒不住人。关于孙科抱着儿子跳车和李玥明临危不惧的细节大家都知道了。李玥明从他们的言语中,看到的是大家对她的赞赏。一路疲劳便一挥而散。

  打开家门,麦香就势上了床,在汽车上摇了一天,孩子也累了:“妈妈,我要睡觉。”

  李玥明到水房端了水,又烧了些热水,给孩子洗了脸和脚,安顿她睡下。

  电话响了,是薛安民,他说:“从楼下经过的时候看到你家屋子里的灯亮了,知道你回来了。下楼一趟,我在办公室。”

  李玥明答应一声,赶紧自己也洗了把脸,坐了一天车,整个人都是灰头灰脸的。她找了身干净衣服,稍微化了一下淡妆。自从到了办公室工作,她是一天比一天更加注意自已的形象了。她希望不论是在男人和女人的眼中,自己都能是一个令人瓽心悦目的人,至少不能污了别人的眼睛。

  她将张赓送给自己的土特产拿了一份给薛安民“这是渭高的土特产水晶饼,远近闻名。”

  薛安民高兴地将它打开,拿出一块放进嘴里:“你还别说,还真是好吃。”

  李玥明问他:“放假期间,还不让人安生,累了一天了,都走不动路了。”

  “几天不见,还真有些不习惯。有些想见你了,就这点事,还不允许啊。”

  李玥明笑了:“这我可承受不起,一个总被领导记挂的人,肯定是犯了什么错误了,不然,领导怎么老是想起她。”

  “不开玩笑了。这次咱们送职工回家过中秋的事情,我都听回来的司机汇报了,咱们是好事没办好,反而给大家添睹了。你看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说实话,我是事情的亲历者,那种惊吓对每个人都是终生难忘的。我看不如这样,将收的车票钱全部给大家退了,也算是对大家一个交代。‘

  “好,就这样办。”

  薛安民想起什么,笑了笑说:“在那种情况下,一个男人都能做到一跳了之,你一个女人家,怎么能做到沉着冷静,倒让人想不明白了。”

  李玥明说:“领导,你是表扬还是在批评我?”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他感叹一声,“有些时候,我就想不明白,你说张局长这人阅人无数,却能一双慧眼识得你,却也不能不服他是独具慧眼。”

  李玥明笑着说:“你这不声不响地批马屁的功夫真是了得,有机会我倒是把这话给张局长学一学,在他的领导下,他的下属的折马屁水平越来越见长了。”

  “不说了,你也坐了一天车了,孩子在家里,跟前没人。”薛安民拿出一包茶叶,递给她:“礼尚往来,我吃了你的点心,就送你一包茶吧。”

  出了薛安民办公室的门,李玥明正要上楼,看到高冬梅从楼道那头走了过来,身子一闪,进了楼道中间的水房。她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上楼去了。

  李玥明不得不感叹,人都是感情动物,饮食男女,都逃不过情天恨海。就拿高冬梅来说,薛安民当年对他来说一块鸡肋,如今却成了肥牛了。凡是功利性的女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功利的羁绊。当然,因缘报应也是的,据说,张长生到了外地,花心的毛病是越来越厉害了,他竟然将市场上的“小姐”公然带回自已的职工宿舍,在六个人住的工棚里,也能与小姐行鱼水之欢。当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形势,向组织上交了入党志愿书,但是因为因为作风问题,在支部召开大会时,被否决了。

  高冬梅与薛安民之间的关系,张长生绝不会不知情,只是他自己本身就不干净,所以,他更无法要求妻子对自己忠贞不二。他的行为有些破灌子破摔的样子。

  几天不在家,李玥明感到身心都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人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已的狗窝,看来不是瞎说。女儿安静地睡着,嘴角露出丝丝笑意。李玥明望了望墙上的照片,王安康一直在注视自己,说不清是在笑,还是在沉思。

  她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小说《列夫卡列尼娜》,是从图书室借的。估计这一共有不少套,她想起赵玲在医院住院的时候,手中始终不离的就是这本外国小说。李玥明不大喜欢看外国名著,她更喜欢看一些中国的古典名著,喜欢那种浅吟低唱式的小说,比如张爱玲写的《倾城之恋》等之类,王安康一直说她小资思想严重。比起现代服装,李玥明更喜欢旗袍,那种古色古味的韵味,就象是烟雨迷蒙中走过来一位江南水乡的女子,引起人无限暇思。

  这究竟好在哪里?李玥明最不喜欢外国人那一串串长长的名字,让人根本就记不住。她以前倒是看过《简爱》,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那是李玥明推崇的一种爱情模式,她对男主人公罗切思特充满了好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