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哪里?!

  一分钟多钟后,烧杯之中的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已然完全混合,呈现灰色浆状形态,极为敏感的硝化甘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余华观察到时机成熟,随后加入极为昂贵和稀有的中定剂,加入量为2%。</p>

  中定剂学名二乙基二苯脲,在国内目前处于纯进口状态,国内化工基础不够,无法生产。</p>

  这是双基药中的重要成分,可以消除和降低酸性氧化分解物的产生,阻止硝酸酯自身的分解,进而提升化学安定性,延长贮存时间,用途同二苯胺基本一致,乃政府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之一。</p>

  就这么一小瓶三十毫克中定剂,就花了余华整整五十块大洋,折合后世人民币五千。</p>

  若按斤来算,一斤中定剂价格得830块大洋。</p>

  “这个价格对于中正老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八路军而言,还是颇为昂贵,即便采用综合性能较差的柯达型双基迫药,也需要用到1%的中定剂,日后需要攻克二乙基二苯脲和二甲基二苯脲的合成技术。”余华加入中定剂搅拌,脑海思考关于中定剂的事情。</p>

  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完全是两个概念。</p>

  若想成规模生产双基迫药和双基炮药,中定剂合成技术必须搞定。</p>

  双基药分为炮药和火箭推进剂,后者暂且不管,前者分为迫击炮药和火炮药,两种类型的火药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划分为巴利斯太型和柯达型。</p>

  巴型双基药采用无溶剂工艺,柯达型采用挥发性溶剂工艺,后世主要采用巴型双基药,中定剂比例为2%,柯达型比例为1%。</p>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双基迫药,生产之中必须加入中定剂,作为枪药安定剂的二苯胺由于呈弱碱性,并不适宜用于炮药领域的双基药。</p>

  相应比例的中定剂加入烧杯,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溶解于硝化甘油之中,不断向硝化棉内部渗透,并紧密粘连结合,极为牢固。</p>

  随后,余华再加入0.3%比例的凡士林进行搅拌。</p>

  D级硝化棉57.5%,硝化甘油40%,中定剂2%,凡士林0.3%,还有石墨和些许水分,这就是B站大佬给予的巴型双基迫药配方。</p>

  伴随着凡士林融合于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之中,很快,一份呈淡黄色的浆状物质出现,不出意外的话,这便是合格的准成品巴型双基迫药。</p>

  “应该没问题,今天就到这里,巴型双基迫药弄好,随后是柯达型双基迫药,巴型炮药和柯达型炮药,搞定这些,以及中定剂合成技术,才叫真正意义上完成双基药技术的系统开发……”余华仔细观察烧杯内的浆状物质,确认合格,抬起右手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五点,目光转而看向另一边的徐锐。</p>

  此时,还在配置第二份单基药的徐锐,已经到了最后步骤,整个人谨慎而专注,将A级硝化棉加入烧杯,接着不断搅拌,操作手法略微生硬,但胜在标准。</p>

  观察一会儿,没有出什么岔子,余华没有打扰徐锐,自顾自的忙了起来。</p>

  记录巴型双基迫药详细实验步骤和过程,火药挤压制粒,送到厨房烘干,极为危险的硝化甘油送回原位,等待下一次双基药制取使用。</p>

  忙完,徐锐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第二份单基发射药制取成功。</p>

  “先生,锐子做好了。”徐锐推开,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水,向余华说道。</p>

  言语之中,透出一丝欣喜和激动。</p>

  这是掌握一种技术的喜悦。</p>

  家有钱财百万,不如一技在身,徐锐非常懂得自己掌握的这项技术意味着什么,更明白它有多么珍贵和来之不易。</p>

  若没有先生,他怎能学会如此厉害的技艺?</p>

  这可是制取新型火药!</p>

  “干得不错,先把制粒烘干做了。”余华露出微笑,提示道。</p>

  满脸笑容的徐锐赶紧点了点头,平复心态,拿起金属筛网,将准成品的单基药放在上面,挤压切割成颗粒,紧接着将一斤多颗粒状的湿润单基发射药,送进厨房。</p>

  余华等徐锐忙完从厨房出来,随即嘱咐道:“锐子,今天就到这里,我先去清华园,你留在实验室负责收拾这批发射药,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莫要不懂装懂。”</p>

  今日周五,忙了一个下午,他还要去清华园上课,数学分析已经入门,思维有限元分析系统近在咫尺,容不得丝毫耽搁。</p>

  “锐子明白,一定守好实验室。”徐锐点了点头。</p>

  余华微笑,不再多语,随即背上书包,转身离开化学实验室,踏上前往清华园的道路。</p>

  下午时分,夕阳西下。</p>

  远方红霞满天,冬去春逝,炎炎夏日即将来临。</p>

  今天,距离七月七日,还剩89天。</p>

  ……</p>

  天津,城北郊外。</p>

  两名普通百姓打扮的青年男人,正沿着羊肠小路,穿行于山林之间,步伐平稳而快速,身形灵敏,腰间鼓着,藏有武器。</p>

  不远处,则是一条向着远方不断绵延的铁路——津山铁路。</p>

  津山铁路始于唐胥铁路,为天津城到山海关段,长度约为三百公里左右,这是天津城以北唯一的铁路线,由日军实际控制。</p>

  “李长官,再有四十里地,便是唐山,我们一路走来,没有发现大规模日军活动的踪迹。”行走途中,一名青年男人额头冒着细汗,看了看不远处的标志性地貌,向身边负责此次行动的李长官说道。</p>

  “四十里地……”</p>

  李平眉宇紧皱,目光凝重,本能看了一眼右侧的津山铁路线。</p>

  一路走来,从天津城出发,沿着津山铁路,竟是没有发现任何大规模日军活动的踪迹,无论是行军,还是乘坐火车,都没有日军联队级兵力的身影。</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如今,距离4月7日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两天。</p>

  怎么回事?</p>

  难道是情报破译出错了吗?</p>

  李平心中疑惑,自从上次离开清华园过后,蓝衣社特务处立即按照红密矩阵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破译工作,破译大量高价值日军电文。</p>

  不过,为了验证这些电文的真实性,以及红密破译的效果,特务处特地根据价值最高的第一条情报,在天津城北面布控设防,加强对日军部队的监视和观察,试图发现第三师团第六联队的身影。</p>

  然而,两天时间过去,这支大东亚战争的先遣队却并未出现。</p>

  情况显得特别怪异。</p>

  是红密破译资料出错,还是日本人知道了密码体系被破解,立即进行应对?</p>

  不知道。</p>

  “再找找看,继续往前。”驻守李平深呼吸一口气,保持情绪,头脑冷静,双眼清明,回应道。</p>

  他,选择相信华罗庚教授和余同学!</p>

  作为天津到山海关的主干道,津山铁路是日本人大规模运兵的唯一选择,三千多人规模的联队级兵力调动,要求秘密赶到,对方绝不可能大张旗鼓在野外行军,一定会借助铁路线。</p>

  第六联队,究竟在哪里?!</p>

  更了五千多,距离三章六千差几百,明天补上,睡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