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求助李太平

  宣怀公主李婉清乃是英宗皇帝的亲妹妹。</p>

  而英宗皇帝则是显隆帝的祖父。</p>

  所以按照辈分宣怀公主是显隆帝的姑奶奶。</p>

  当然,宣怀公主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世宗皇帝和皇后武氏所生的小女儿。</p>

  后来世宗驾崩,武氏发动政变,自立为女帝,不过并没有更改国号。</p>

  女帝执政近三十载,晚年又归政于李氏。</p>

  至此,大周皇族对于武氏忌讳莫深,甚至不允许人们提起武氏的姓名。</p>

  所以后人只知道这位皇后姓武,却并不知道她的名字究竟是什么。</p>

  赵洵觉得这段历史和大唐武则天时期很相似,不过又不尽相同。</p>

  一些细节处出现了偏差,汇聚在一起就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p>

  以至于赵洵这个科班出身的文科生在了解大周帝国的这段历史时还得借助于查阅大量案牍库中的卷宗。</p>

  当然,赵洵很清楚,卷宗中的东西未必可以可以全信。</p>

  事涉宫廷斗争,关乎皇室颜面,史书也得为尊者讳。</p>

  所以赵洵决定从更多人的口中了解这位宣怀公主。</p>

  最好的对象自然就是永和县主李太平。</p>

  身为宗室女,李太平应该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宣怀公主当年的事。</p>

  在赵洵看来,要想知道宣怀公主墓为何被盗,就得了解宣怀公主这个人。</p>

  不良人干的不就是这个活吗?</p>

  抽丝剥茧,披沙拣金。</p>

  从看似没有头绪的一条条信息中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指向性的线索。</p>

  别的宗室或许会对赵洵隐瞒,但赵洵知道李太平不会。</p>

  …</p>

  …</p>

  齐王府花园,永和县主李太平倚坐在亭子中,望着池塘中的锦鲤出神。</p>

  这两日她的脑中浮现的都是赵洵在曲江诗会上出口成章,舌灿莲花的景象。</p>

  作为宗室女,在那种场合李太平没法表现的过于激动,她要矜持要保持宗室女的形象。</p>

  可实际上李太平的内心都已经要燃爆了。</p>

  赵洵怎么可以这么优秀?</p>

  在李太平看来,用诗仙来形容赵洵也丝毫不为过。</p>

  英俊潇洒,出身尊贵,腹有诗书,赵洵身上几乎找不到缺点。</p>

  这样的人,不愧是她李太平的心上人。</p>

  “县主,县主,成国公世子赵洵求见!”</p>

  便在李太平出神思春之际,贴身婢女急匆匆的朝赵洵跑来,面上写满了喜色。</p>

  “什么?”</p>

  在王府之中,李太平自然不必再顾忌仪态这些,本能的惊呼出声。</p>

  “是赵洵,赵小公爷来了啊。”</p>

  李太平皓齿紧紧咬着嘴唇,不能得意忘形,至少不能在赵洵的面前表露出来。</p>

  不过…</p>

  她想到赵洵的时候,赵洵也能想到他,莫非这就是赵洵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吗?</p>

  稍稍整理了一番仪容,李太平恢复了镇静。</p>

  要想在与赵洵的交往之中占据主动,就不能太过热情。</p>

  而且女孩子本身就要矜持的嘛,这和李太平的县主身份并没有什么关系。</p>

  不多时的工夫,便见赵洵在王府家仆的引领下穿过月门,一路朝亭子走来。</p>

  “县主殿下,你瘦了。”</p>

  赵洵见到李太平的第一句话就让永和县主没有绷住。</p>

  我瘦了吗?</p>

  她本能的用素手抚摸面颊,发现真的凹陷了不少,心中着实一惊。</p>

  这是为何?</p>

  “县主殿下,相思最是令人苦。你的心思,我最懂。”</p>

  赵洵是有备而来,论撩妹金句,赵洵也不是自大,整个大周帝国估计找不到对手。</p>

  赵洵和李太平之间的关系一直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p>

  进一步则显近,退一步则显远。</p>

  “你…”</p>

  李太平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p>

  话都被赵洵说了,李太平着实不知道该说什么。</p>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县主殿下,昨夜我辗转反侧,实在无法入睡。所以,从书院回来,去了一趟衙门点卯我就赶紧直奔齐王府而来。”</p>

  赵洵早有腹稿,说起来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p>

  李太平则是安安静静的听着,很享受这种状态。</p>

  情话不嫌多,怎么酸怎么来。</p>

  这是赵洵多年撩妹总结出的经验。</p>

  对李太平这种涉世未深的女孩子,情话尤其有效。</p>

  当然赵洵绝不是海王,也不是热狗,而是暖男。</p>

  他是一个有内涵的暖男。</p>

  聊了许久见铺垫的差不多了,赵洵慨叹道:“可惜啊,本以为最近可以多些时间陪县主殿下,可谁知又有一桩大案压了下来,陛下震怒,要求不良人在十五日内查出真相。这段时间,我有的忙了。”</p>

  赵洵很自然的引出来,没有一丝刻意。</p>

  果然,李太平闻言蹙眉道:“怎么会这样,最近是不是京城的风水有问题。怎么案子一个接一个。”</p>

  “这谁知道呢…”</p>

  赵洵摊了摊手作出一副无辜状。</p>

  “什么案子?”</p>

  赵洵故意憋住不说,果不其然李太平主动问起。</p>

  “宣怀公主的案子。”</p>

  赵洵沉声道:“宣怀公主墓被盗了。对这位公主殿下,我其实并不熟悉,查阅了案牍库中的一些卷宗,也只是有了一个大面上的了解。”</p>

  “宣怀公主…”</p>

  李太平神色一变,面上出现了一丝慌乱,但很快就被她隐藏好。</p>

  果然这里面有问题!</p>

  赵洵自然捕捉到了李太平的微表情。</p>

  他知道只要一步步的深挖下去,一定能够更多的了解到这位已经作古几十年的公主殿下。</p>

  </p>

  “县主殿下,您能帮我吗?我现在毫无头绪,照这样下去肯定会遭到冯大人责斥。”</p>

  “这…”</p>

  李太平显得有些为难,几次想要开口但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p>

  赵洵知道李太平一定知道一些皇室隐秘,不能轻易与外人说。</p>

  这个时候赵洵也不催促,他知道欲速则不达,只有等李太平自己想明白了,才会毫无保留的说出来。</p>

  良久之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太平长叹一声道:“赵洵,你想知道宣怀公主当年的事吗?”</p>

  “我可以知道吗?”</p>

  “可以,但你得保证不能对外人提起。”</p>

  赵洵点了点头:“我保证绝不对外提起。”</p>

  “这算是皇室的禁忌了,本县主也只是听父王提起过一些…”</p>

  李太平犹豫片刻,叹息一声后娓娓道来。</p>

  …</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