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迎接

  以前的乡村流动艺术团更厉害,还会表演脱衣舞、黄色小品等段子,一个村的大老爷们都跑去看。</p>

  小孩也想去看,又怕被家里人抓到,就躲在草垛子里面看。</p>

  家里人久找不见,还以为孩子丢了,拿着手电筒满村的找,“小蛋!毛蛋!狗蛋!”的喊。</p>

  那小孩也不答应,给家里人急的呦,都哭了。</p>

  等到舞台散场,小孩自己跑了出来,然后抓住就是一顿揍。</p>

  门口还来了两个傻子,每次哪里有红白喜事他们都能准确的找到,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p>

  这两个傻子大家都熟悉,就是附近村子的。</p>

  一个断了条胳膊,另一个留着一撮老鼠样的胡子,住在抽水站的房子里。</p>

  两人上次在一家白事上面因为半瓶酒打了起来。</p>

  断胳膊的大傻拿石头把二傻脑袋给砸破了,包的跟木乃伊一样。</p>

  现在两个人又凑在一块,跟大执那要来了半包香烟,正蹲在门口吞云吐雾,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台上唱歌蹦跳的妇女。</p>

  看见吕小鱼来,大执忙安排道:“小鱼你可也来了,等会儿娘家人来,你去帮忙接花圈啊。”</p>

  “行呢。”</p>

  办白事的,最重要的就是娘家人,得显出诚意来。</p>

  老远就得开始迎接,礼数要周到,到时候大爷还得下跪呢,以示对没有照顾好老人的愧疚之心。</p>

  从商量事情的时候就得喊娘家人来,商讨好丧礼的规格,棺材用什么木头的。</p>

  要是抠抠搜搜的,让人不满意,那是要挨骂的。</p>

  吃席的时候,堂屋主桌也要留给娘家人坐。</p>

  所以本村的人来坐席都不会抢中间的桌子。</p>

  要是来的人多,位置不够了,其他桌子也得空出来,原本坐着的人要等着二排席、三排席再吃。</p>

  村上的人慢慢的都来了,到灵棚里磕几个头,有老人的后辈磕头还礼,在盆里烧一打黄纸。</p>

  然后那人再进到里面,有来帮忙的老娘们分发孝服。</p>

  这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要能理清客人和老人的关系,知道该发什么样子的帽子或者孝服。</p>

  年轻一代的估计连人叫什么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这些知识了。</p>

  今天事情非常的多,帮办说昨天还有个花生银耳莲子汤罐头忘记买了,大爷今天走不开,吕小鱼又开车跑了一趟,买了几箱罐头回来。</p>

  回来后,找了几个人过来卸货,大执又拉过吕小鱼:“快点快点,亲戚来了,接亲戚。”</p>

  然后又朝着吹喇叭的团队喊了一下,几人都跳下了舞台,拿缠着白绫的乐器排好了队伍,准备去接亲戚。</p>

  堂哥挑柳枝,大爷手捧哭丧棒,大执拿着稻草和麻袋缝成的口袋跟在一旁。</p>

  有两个人抬起灵棚里面的供桌,吕小鱼等几个大小伙子跟在旁边,准备接花圈。</p>

  几个本家的老娘们也来了,她们负责哭。</p>

  大执大手一挥:“走!”</p>

  乡村流动艺术团立马敲敲打打,喇叭也吹了起来,吹的曲子是《李天宝吊孝》</p>

  “嘟嘟嘟~嘟嘟~”</p>

  “当~当~当~当~”</p>

  主攻是唢呐和笙,两个唢呐,一个喇叭大,一个喇叭小,笙就是那种有很多管子的乐器。</p>

  </p>

  辅助则是铙和钹,一个拍的,一个敲的。</p>

  一行人便在哀乐声中朝着远处迎去,娘家人其实已经到了,不过不能进来,正在三百米左右的地方等着呢。</p>

  转个弯,上了水泥路就能看到前面一伙人在那等着,还有人扛着花圈。</p>

  一看到人,这边披着白色或粉色白绫的老娘们立马就哭了出来。</p>

  “我滴个二娘哎~”</p>

  这边哭声一响,对面娘家阵营也哭了出来。</p>

  “我亲姑哎~”</p>

  再加上哀伤的喇叭声,场面相当的感人泪下,村民们都出现在了门口驻足观望,不时的小声和旁边的人嘀咕点评上两句。</p>

  “二嫂不行啊,光张嘴没有声。”</p>

  “三娘哭的管斤。”</p>

  慢慢的,两方人马就汇合了,大执把蒲团扔在地上,大爷和堂哥直接就跪了下去,头伏在地上。</p>

  这个跪是有讲究的,跪下就不能起来。</p>

  这时候,娘家人就连忙上来扶,这才顺势起来。</p>

  大人哭是假哭,那些在旁边扶着大人的几个年轻一辈却是真的伤心,虽然没出声,但是眼眶里泪花翻涌,不断的用手背擦着。</p>

  吕小鱼等人连忙上去接了花圈。</p>

  抬着供桌的两人掉了个头,带领着众人再慢慢往回走去,喇叭一直没停。</p>

  等把娘家人迎进家里,哭声一下就停了下来,吹喇叭的人也连忙喝水换气。</p>

  娘家人进了灵棚,磕头,然后就在棺材旁边守着,烧纸。</p>

  这个没有硬性规定,可以出来和人聊天喝水的。</p>

  这些都是亲戚,吕小鱼自然也是认识,多是叫姑、姐什么的,上去叫了一圈。</p>

  那几个年轻人有的是表哥表弟,有的是他子侄辈。</p>

  那两个女生年龄比吕小鱼还大上一两岁,但是要跟吕小鱼喊舅,他这辈分还是挺大的。</p>

  这会儿伤心劲也过了,擦干净了眼泪,和吕小鱼聊起了天。</p>

  他们以前就有加微信,看到吕小鱼发的朋友圈了,正跟他聊着海上生活,也是转移注意力,不然又想哭了。</p>

  这边正在聊着天呢,那边大执又喊了:“亲戚来了,接人了!”</p>

  “那我先过去了啊。”吕小鱼连忙起身。</p>

  “嗯,你去忙吧。”</p>

  于是,迎接队伍再一次出发。</p>

  一上午迎接了好几波亲戚,都是这样的流程,吕小鱼就跟着拿花圈什么的。</p>

  吹喇叭的也累了,吹不动了,用音响放起了歌,两个立式大音箱,声音贼大,吵人得很。</p>

  吕小鱼又没了事情干,就搬了个板凳坐在门口等着开席。</p>

  小巷也来了,他来坐席,到灵棚里磕了几个头,拿了个帽子,跑到了吕小鱼身边:“等下我们俩坐一桌啊。”</p>

  吕小鱼说道:“我坐不了,要端菜。”</p>

  “哦,哪一桌?”</p>

  “堂屋那桌,你也坐不了,今天亲戚多,堂屋几个桌都得给人安排。”</p>

  “哦。”</p>

  十点钟,记账先生工作了,搬了个八仙桌过来,拿了个白色礼簿,三根毛笔,一壶墨水。</p>

  旁边还跟着一个拿着皮包的人,他负责散烟、收钱。</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