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清凉游 一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一大清早,辛岁就在山林里面吟诵这首欧阳修的《五绝·小满》,已经来来回回背了好多遍了。

  他也想背点别的,这样显得有些隐士风范,问题是他就记着这一首写小满的古诗。

  在林子里挖野菜,有些无聊,嘴里总要念叨些啥,一首就一首吧。

  已经是小满时节。“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在中华大地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称之为“小满”。

  从小满节气开始,中华大地各地都渐次进入了夏季,气温持续升高,南北之地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所以辛岁趁着早上天气还比较清爽,去附近的林子里采挖一些苦菜。要是等到日头毒辣起来,不说苦菜会被晒得没精打采,自己也得饱受烈日灼晒的痛苦。

  小满节气的一候是“苦菜秀”,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这意味着,许多长得久的已经不适合食用了。

  此时大多已经长“老”的苦菜没有了独特的鲜嫩感,苦味也成倍增加,吃起来就不是享受,而是折磨了。

  辛岁放过了这些努力生长的野菜,而是尽量选择刚生长出来的嫩芽,夏日的山林处处生机,倒也不虞挑选之累,很快就采挖了大半个竹篓。

  他站起身伸个懒腰,全身上下的酸痛便牵一发动全身。这是这些天来炼骨的后遗症,不过有以前配的药酒的搭配,还算不得严重。

  这大半篓也够了,驿站里又没冰箱,放不住,先回吧。

  对苦菜的喜爱,辛岁前世是从母亲做的凉拌苦菜上得来的。

  每到清明刚过,山林坡地上的苦菜嫩芽就密密麻麻窜了上来,母亲总会去采挖一些最鲜嫩的,回到家细细择了,做一盘爽口解热的凉拌苦菜。

  每次的一盘苦菜,辛岁自己倒是要吃上大半,到了龙场之后,他就自己去采挖制作,算是自己的一样拿手菜,爷爷和王大人都很喜欢。

  回到驿站,择去苦菜的根部和一些枯叶,清水多次冲洗去泥土,煮好之后过凉水,挤去水分切好;

  放在大碗中搅拌松散,放盐和自己用石臼捣好的粗辣椒面,拿热油泼了,再放少许白糖、芝麻油、香醋,细细拌匀就好。

  做法实在简单,但吃起来清热爽口,并不浓重的苦味也能开胃,辛岁就一个人吃饭,索性就做了这一个菜,大快朵颐起来。

  近四千里之外,山西行省,五台山上,有一个人也在吃苦菜。

  这个人的境遇就差得多了,他在一棵茂密的古树之下,穿着有些破旧的僧服,脚上的草鞋破破烂烂的,身旁放着一只搭裢。

  看着是个僧人,却长着约莫五寸长的花白头发,拿草绳随意束了。

  僧人头发已经花白,看着有垂暮之相,但是看到他的脸庞,又让人觉得怪异。

  正在细心食用手中干饼的僧人,有着一张年轻的脸庞,看着大约二三十岁,面庞瘦削白净,和一头花白头发实在不相称。

  他咬一口干饼,佐一棵在山中清泉里洗净的苦菜,干饼坚硬难以下咽,就喝一口一旁木筒里打好的清水。

  实在算不得可口的饭食,僧人却吃得十分满足,一块干饼几颗苦菜下肚,他合十称赞一声,神情恬淡安乐。

  他拂去一些掉落在僧袍上的饼渣,含笑闭目而坐。

  很快,许多大蚂蚁不知从何处来,争先恐后地抢食地上的饼渣,很快就瓜分干净。大蚂蚁们静立在僧人身前,竟好像在行礼似的,而后默默回去来处。

  僧人依旧闭目而坐,山风吹拂,树叶飒飒而动,一阵清凉。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这是说山顶上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因此得名。

  此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也不见炎暑,故五台山又别称清凉山,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它又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是一处富有盛名的佛教圣地。

  每年来五台山或瞻仰菩萨圣迹、或朝拜祈福、或避暑游乐的人数不胜数。也有各地的僧侣和尚来此参访佛法,许多僧侣就成为居住在五台山上的“挂单僧人”。1

  正德三年,正月刚过,有一位老和尚风尘仆仆来到还满是冰雪的五台山上。

  彼时也有很多来五台山过年的民众下山回家,老和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并不如何起眼。

  他也像来此的所有僧众百姓一样,去所有的佛殿里参拜过后,游览了山上的古刹名胜。

  这正是告别母亲出外游历的如松大师。

  如松师父自从心有所感,回家照顾母亲之后,就再未回到灵隐寺。

  正德元年的夏天,他辞别母亲,打算出外游历,希望能通过在人间的见闻找到安定己心的方法。

  他不计较地域与时间,随意在世间行走。年逾花甲的他身子骨还算硬朗,在山林里就寻些野菜、吃些干粮,在城中就托钵乞食,不觉辛苦。

  这样过了半年光景,他眼见世间诸多景象,并没有寻找到想要的答案。

  大明天下依旧是繁荣富庶的,大明的百姓也善良有礼,每每给他的木钵中装满饭食。每次看到笑着给他手中馒头的小小孩童,他合掌行礼,心中却愈发茫然。

  一日夜晚,他在一户农家借宿,梦中,一处地域有慈悲的佛号声吸引着他。

  他于是朝着那方土地行去,不管路途有多么艰辛,如松师父还是挺了过来,到达了山西五台山。

  他遍寻山上佛殿,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

  可是呼唤我的事物就在这清凉山中,所以,

  我该往清凉山中去。

  ……

  注:1(挂单。指行脚僧到寺院投宿。单,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衣挂在名单之下,故称挂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