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三十七道品 三

  在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当中,对面包间里的声音由微小转为激烈,不时一声惊呼传来,颇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感觉。

  有时声音又转为沉寂,此时辛岁和沈箫寒两人就默契地盯着桌面,一语不发,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辛岁默默想到了《琵琶行》这首千古闻名的长篇乐府诗,在心里默默背诵起来。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而后四弦一声如裂帛,不不,是真切的裂帛声,不知道撕开的是衣衫还是抹布?”

  “曲终收拨当心画,噫!是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了。”

  此间左右两人悄无言,唯见桌上残羹冷炙,算算时间,大概已过了盏茶光景(约十五分钟)。

  两个半大少年又是非常默契地冷静了一会儿,装模作样抬起头来,装作无事发生。

  沈箫寒先开的口:“辛兄,如今酒足饭饱,今天眼看还有半日光景,我请辛兄去照月楼一观吧。”

  “照月楼?名字听着不错,是个什么地方?”

  “乃是这盛乐城中一等一的文雅之所,大家去里面聊聊天,吃吃酒,探讨一下人生理想,是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那,那就去吧。烦劳沈兄了。”

  出了盛乐居,转过两个街角,一幢显得娇小精致的三层小楼就出现在眼前。小楼每层的飞檐上都有些精巧的铃铛,在风中轻摇细摆,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第三层正中,挂着一块不大的牌匾“照月”,下笔手法像是女子,字迹极为娟秀舒展。

  这小楼的大门却是封闭着的,看不到内里情景。沈箫寒拉着辛岁走上前去,大门悄然洞开。

  辛岁暗忖:“高级啊。”

  沈箫寒边走边给他介绍,他才知道进楼的人必须是老客户,大门上不过是有个小阵法,里面一直有人在观察罢了。

  进了门户,也是看不到招待的人,不过景色竟是大不一样,这小楼里竟然花了极大代价,营造了一片小桥流水的葱郁景色。

  沈箫寒只是拉着辛岁前行,上了层楼,辛岁也没细细打量,但是莫名觉得这楼里的空间比外面看起来宽阔多了。

  又是一间雅致的包厢,辛岁看到沈箫寒是拿手里的什么东西在门上一划,就可以进去了。

  “高级啊!”辛岁默默跟了进去。

  这包厢里的种种倒也没什么特别稀奇之处,不过这里更像是客栈的高级客房,除了桌椅,最显眼的就是一张大床。一应物事也按照卧房风格安排,窗纱被子插花之类,全都是淡淡的粉色。

  这房间也足够宽敞,凑合点都能用来跑步了。也许这小楼里有什么拓宽空间的阵法吧。这么高级的地方,竟然就是个住宿的?

  辛岁有些不解,但很快,他就想到了什么,看向一脸笑嘻嘻的沈公子。

  “辛兄,我们兄弟二人,应该年岁差不多的,也快到了束发之年,家里都在物色佳偶了。”

  “看辛兄还是个大好儿郎,真叫人艳羡,兄弟我却是十一岁那年就有了些许经验,今日请辛兄来此……”

  后面说的不听也罢,反正辛岁是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住宿的,分明就是青楼!

  你还在这儿跟我显摆呢,刚刚在盛乐居里演得真像,要不给你颁个奖?

  辛岁不论是前世今生,都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很快,他有了回去的心思。不管回哪儿,也不在这里待了。

  沈箫寒却还是笑眯眯的,看着走到门口的辛岁,拍了拍手。

  紧闭的房门忽然打开,一位穿着清凉的粉衫少女猛地冲了进来,一时间和辛岁撞了个满怀。

  辛岁差点被撞倒在地,好不容易站稳,那位娇俏的女子却是挂在他身上不下来了。

  她云鬓微乱,俏脸含春,两只藕臂柔柔地环在辛岁的脖子上,红唇靠近辛岁耳边,轻笑了一声:

  “辛公子,你撞到奴家了呢。”

  辛岁对目前的状况还有些呆呆傻傻的,此时耳边吐气如兰,他更加不知所措起来,也忘了先让这位姑娘下来,脸红着望向一脸“奸笑”的沈箫寒。

  沈箫寒哈哈大笑,不理睬辛岁,只对姑娘吩咐:

  “清月,今儿个你的任务,就是把我的这个好兄弟服侍好,你可是占了便宜,他还是个清白少男呢。“

  “公子放心,我和姐姐一定尽心服侍,让辛哥哥处处满意。”

  “什么,还有个姐姐?!”辛岁脑中一片混乱。

  沈箫寒临出门前,转头对辛岁眨了眨眼睛:

  “辛兄,不必拘束哦,这楼里都有阵法连系,即使在房中叫得震天响,路人也只能听到风铃声,你且尽情寻欢便是。小弟我,也去找我的乐子去也。”

  眼看着沈箫寒离开房间,鬼使神差地,辛岁没有出言叫唤。

  清月两只细嫩白净的小脚踏在地上,两手拉着辛岁,一步一步地走向大床,脸上是极为讨人喜欢的笑,辛岁仿若梦中,一时醉了。

  这时房门又开,一位穿着青色半身裙的姑娘入得门来,她身形较清月更为高挑,又是处处动人,辛岁简直不知道该往哪儿看。

  这位姑娘面容微羞,给辛岁福了一福:

  “辛公子好,溪月给公子问安。”

  …………

  数到三百五十只羊的王守仁又有些不淡定了,因为很明显,面前的辛岁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哎呀,我对这考验竟然越来越有兴趣了。”

  这次还不止是一波又起,辛岁身体也有些发热,不一会儿竟然有了汗珠。他面目酡红,像吃了二斤烈酒似的。

  王守仁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探了探辛岁的脉搏,发现脉在跳得越来越快,片刻间额头、脖颈、手臂上竟然青筋暴起,很是骇人。

  彼时,沈箫寒正站在“照月”的牌匾之下,面色淡然,但细细看去,可以发现眼神深处的惋惜,与一丝丝暴虐。

  阳光和暖的盛乐城,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辛岁未能出得的城门已然紧闭,城中正上方的天空中,不知何时飘来一朵乌云,城中顿时昏暗如同黄昏日暮。

  有些看不清行人的各处街道上,同时亮起了两行清冷的灯光,没有半分暖意,照在行人身上,竟把皮肤映照得寒冰一般。

  街市上热闹的气氛断绝,转瞬之间变得凄清萧瑟。

  热闹的包子铺前,已经是人影寥寥,铺面的灯光惨白,那位原本总是带着笑的胖乎乎中年老板,此时一脸肃然坐在椅上,脸上竟是两行清泪。

  路上的活泼女子,满面悲伤,行路寂寥,只看背影,就叫人心中凄然。

  无数本来笑意盈盈的行人过客,此时都行动迟缓,拖着长长的脚步,面露悲戚之意,许多人泪流不止,却无半点呜咽之声。

  整个盛乐城中,好像一瞬间成了一座丧城。

  城门处,那“盛乐”两个字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锋利的漆黑字体:“苦悲”。

  原来盛乐苦悲,悉皆是苦。

  王守仁有些焦急,这样下去,一时半刻辛岁的小命就没了,看这小子挺有把握的,这时候怎么没了起色?

  其实辛岁也未能料想到,在经卷反应过来之前,由种种感受带来的盛乐之意已经渗透入了他的心神。

  他自己只顾享乐,没有从中体悟,到盛乐转为苦悲,已经无力回天,若是没有意外,只能苦悲之意扰动心神,影响心肺,血液逆流而死。

  所谓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是眼、耳、鼻、舌、身(皮肤)、意的六个感觉器官(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悉所见闻,凡所嗅味,诸所觉思,人心自有感受,或喜或悲,或苦或乐,如果不能体悟其中的根本,入得盛乐城中,灵魂注定永世苦悲。

  王守仁看着眼前痛苦不堪的辛岁,终于从这两关之中联想起来那个著名的佛家修行方法,如今看来,此处是以它为名设立了一个精妙奇诡的阵法。

  这三十七道品之“受念处”,果真难过。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