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甘罗——日月无颜色 这一笔不诉史册

  最开始知道老板,是在一本叫《哑舍》的小说里。后来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历史确有此人。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下蔡人。名臣甘茂之后,主要的成就有:出使赵国,十二岁官拜上卿。

  甘罗可以说是“官n代”。他的先祖甘龙是秦孝公时期的大臣,当时是世族领袖与保守势力的核心人物,商鞅变法的最大政敌。他的曾祖父甘茂(史书记载多为祖父,据甘苏试析《史记》“甘茂有孙曰甘罗”之误考证应为曾祖父),是张仪之后秦国最重要的人物,官拜上卿。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人物,不然在《史记·甘茂传》记载的后人就不止是甘罗,还有三国孙吴名将甘宁,东晋将领甘卓。一个家族能够当几世的官可能是贵族传承,选官制度等原因;但像甘家这样的跨越三个历史时期,期间七八百年,不得不说是奇迹,虽然中间有过中断,但单说这份家族传承,一定少不了向心力、对家族的认同感与良好的家教。

  不过甘罗出生时,家里正处衰落,秦武王意外死亡,秦国政局大变,本来得势的甘罗的曾祖父甘茂遭到樗里疾的排挤,于次年在率军攻魏皮氏时扔下家族的妻儿老小独自出逃。甘茂其后曾任与齐,后卒于魏国。

  甘罗的父亲也早逝,所谓的先祖给不了他显赫的地位,所谓的曾祖父带来的只是叛逃后秦国的排挤,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就要撑起这个家。

  讲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我们知道了甘龙、甘茂,可显有人知甘罗的父亲是鬼藤的这个传说。

  秦昭襄王时期,在国相吕不韦的建议下向天下招募贤才,甘罗的父亲想来谋取官职,重振甘家祖业。在国都里,一打开窗户看到了一位美艳绝伦的女子,他看呆了,女子也看到了他,不禁掩面一笑,翩翩的离去。甘公子从此心醉神迷,食不知味。打听方知这个女子是左相国罗大人的千金。甘公子在这边单相思害了相思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他恳请住店的店主把他埋在店后花园小姐的绣楼之下。又是一年春草绿,罗小姐来到后花园赏花,她见一株藤花爬上了自己的绣楼,她走上前去,花朵竞相开放。小姐觉奇,便找来管花草的问这是什么花,下人说自己也没见过,要不就叫鬼藤吧。

  罗小姐抬头想看个仔细,一抬头一滴花露进入她腹中。此后小姐不想吃饭,经常呕吐,怀了一子,即为甘罗。姓随父,名随母。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个传说,不过我们可以脑补一下。或许,甘茂叛逃,甘家衰落;本来相识相知的甘公子和罗小姐因为家境的差异不能相守,只能分别。罗小姐不顾礼教束缚想与他的心上人在一起,结果甘公子突然得急症去世。来年春天,罗小姐发现了已自己怀有身孕,她想把这个他们爱情的结晶生下来,于是编了这个怪力乱神的故事掩人耳目。

  甘罗自幼聪明伶俐,十一二岁我们连小学都没读完呢,人家就要赚钱养家了。《战国策》云甘罗事吕不韦为庶子。因为曾祖父的原因,再加上自己确实年幼,直接进入朝堂进不去。于是他便退而求其次,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当时,始皇帝打算派张唐去燕国为相,和燕国巩固交好并联合伐赵。可张唐却拒绝了吕不韦的任命。原来,张唐曾攻打过赵国,赵人对他发布悬赏令:“如果有谁杀死张唐,就赏给谁方圆百里之地”。而赵国是出使燕国的必经之路,张唐不愿意去送死。

  吕不韦被张唐拒绝之后非常恼怒。甘罗看见了便问道:“丞相为什么这么生气?”吕不韦便将情形说了一遍。甘罗听后说:“承相不用着急,我去劝张唐。”吕不韦听后斥责道:“我亲自出马他都不肯,你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用?走开,不要添乱了。”甘罗争辩道:“当年项蒙年方七岁就被孔子尊为老师,何况我如今已经十二岁了。你连试都不让我去试一试,怎么就责备我了呢?”吕不韦觉得有道理,便让甘罗去见张唐。

  甘罗来到张唐家中,问道:“你和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啊?”张唐回答:“白起当年南面攻打楚国,北面扬威燕赵两国,所取得的胜利和为秦国获得的城邑不计其数,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呢?”甘罗接着又问道:“当年的范雎和如今的丞相相比,谁又更独断专行呢?”张唐回答:“范雌不如吕丞相。”甘罗这才解说局势道:“当年应侯范雎想攻打赵国,武安君白起不同意。结果离开咸阳城七里就被范雎派人杀死了。如今吕丞相请你去做燕国为相,你又不同意。你还不知道要死在哪里呢!去赵国并不一定就会丧命,但是违背丞相,你却是死定了。“

  张唐听了吓出一身冷汗,立刻回答道:“我听你的话,立即整装出行。”

  张唐出发后,甘罗又对吕不韦说:“张唐如果在赵国遇到麻烦的话,也不能为丞相完成出使燕国的任务。我想先去赵国为张唐作些铺垫。”吕不韦便为他去向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进言:“从前的名相甘茂之后甘罗,虽然年少,却是名门之后,诸侯对他的名字都有所耳闻。这次张唐本不愿出使,经他劝说后便同意了。现在他还想替张唐去趟赵国,请您准许。”

  始皇帝听说之后,召见了甘罗,觉得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比自己还要小几岁,但是靠谱。便让他以秦国使者的身份前往赵国。甘罗刚到赵国,本来赵王看他是个孩子,很是轻视与不满,甘罗用自己的智慧的胆识获得了赵王的认可与钦佩。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直接空手套白狼的带回来了五座城池。秦国得到了赵国的五城后,便与燕国断绝了来住,遣返了燕太子。赵国随后向燕国发动了战事并大获全胜,得到了上谷一带的三十座城池,赵王为了向秦国表示感谢,又将其中的十分之一即三座城池白白地送给秦国。出使一次赵国,赚回八座城池,为秦国剩下了数以万计的兵力。

  此事之后,始皇帝对甘罗非常赏识,拜甘罗为上卿虽无丞相之权,却有丞相的一级的傣禄待遇,并将当年己经收缴的甘茂的宅院田地全部赏还给甘罗。

  关于甘罗的卒年不详,由于甘罗在青史上的笔墨始于十二岁,终于十二岁。开始的太早太绚烂,然后就没了下文,人们想看的传奇一生亦或是江郎才尽没有看到。结局成了迷。有人甚至为满足自己的期望编出来这样的结局,因为触怒了始皇,踩王妃的脚,结果被杀。这个结局十有八九是假的,那么甘罗究竟去哪儿了呢?他那么年轻,为什么始皇帝统一六国时完全没有一点关于甘罗的记载。

  一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死后,秦王为驱逐吕不韦的客卿下了一道逐客令,所有非秦国国籍的人一律离开秦国。而甘罗此后则不闻于秦。

  一说,公元前234年,韩非在秦被“李斯、姚贾害之”,嗣后甘罗隐退。

  甘氏谱牒则记载,甘罗离开秦国隐居于下蔡。

  这些说法那种是最接近真实的不得而知,不过,甘罗应该是隐居了吧。或是因为政治失意,或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不符。少年成名的他没有荣宠一生,也没有死。他还好好的活着,不过史书认为离开了官场的他就不值得写了,后来隐居的甘罗想明白了许多事,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对着赵王说:“你到我面前来!”的甘罗,然而他才是甘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