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元宵节狩猎(二更奉上,晚8三更)

  修为大增后,叶知秋并没有急着去帮刘影报仇,而是专心巩固起修为来。如今这么宽的经脉,不往里边多塞点元气着实对不住那险些爆胎的痛苦。</p>

  叶知秋心目中的最佳行动时间,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p>

  根据朱贺臻大年初三传来的消息,李清在元宵节晚上,会同新挂上的一个学生妹子去南湖游船赏灯看月亮。</p>

  “任谁郎情妾意的时候,都不会愿意身边还跟着一群打手围观。”</p>

  这是叶知秋同朱贺臻的说法,至于他心底的真正想法,谁也不知道。</p>

  在接下来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叶知秋每夜都在努力修炼着,毕竟多一分元气有时候就是多了一条命。</p>

  期间,叶知秋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譬如,帮刘影买了台电动缝纫机。</p>

  这是因为在过完年没多久的时候,叶知秋有一天偶然发现刘影竟然在自学服装设计课程。</p>

  那天看见刘影在屋里一针一线的仔细缝制着一种很特别的襦裙,腰身比之传统的古装更加纤细,袖口也收的很紧。</p>

  叶知秋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便开口相问。</p>

  “这个,是我为新进修真者设计的汉服。既有青衫长裙的飘逸感觉,又有现代衣服的简洁修身,rì常穿着也很方便。”</p>

  虽然对叶知秋没什么好感,但是一说起手中得意之作,刘影还是洋洋洒洒的自夸了起来。</p>

  </p>

  于是叶知秋第二天便从市区买了台电动缝纫机送给了刘影。</p>

  看着刘影收到电动缝纫机后看向自己的复杂眼神,叶知秋也没再开玩笑,分外真挚的说道:“我知道你一直拿我当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们不是已经是朋友了吗?我不想你对我有什么误会。”</p>

  “说这么多,我真正想说的是,其实我是个好人……”</p>

  这句话本应是找个玩世不恭的主人恶搞着说出来。</p>

  只是,刘影听了这段话却是眼眶微红起来。看着叶知秋左手的电动缝纫机,右手的叶开心,再也忍不住,向叶知秋说出了自己来到福利院的真正目的。</p>

  原来,之前刘影与朱贺臻在腊月二十九那天说的所谓家人被杀,刘影希望叶知秋能为其报仇之类的话,全都是杜撰的。</p>

  事实是,刘影同朱贺臻的家人都被那李清给绑了起来,以此来要挟二人将叶知秋引入李清设计好的圈套里。</p>

  然而,如今刘影不忍心坑害一个“好人”,更重要的是不忍心看着天真无邪的叶开心幼年丧父,于是便向叶知秋和盘托出。</p>

  听完刘影娓娓道来的事实,叶知秋心中暗道:“果然如此。”</p>

  刘影初来福利院那天yù言又止的模样,便已让叶知秋心中暗暗起疑。后来更是在网上特意搜索了关于李家二少爷李清的新闻。</p>

  经过在网上看到的李清在商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吞并或者拆分对手的经典案例,叶知秋更是清楚的明白,这李清绝对不会是朱贺臻二人口中那饥不择食的好sè败家子。</p>

  一个为了吞并某一家企业,而耐心的与其交好近三年的人,再怎么好sè,也是不会吃的那么难看的。</p>

  于是叶知秋特意推迟了帮助刘影报仇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更是细心的照顾着刘影,并且格外腻味的夸张表露着对于叶开心的浓浓父爱。</p>

  果然,最后在叶知秋咬牙切齿掏出一千块买的电动缝纫机的轰炸下,刘影终于还是缴械了。</p>

  当然,叶知秋其实真的是个好人,所以他答应了刘影接着提出的解救老母以及幼弟的请求。</p>

  只不过,不得不说这未曾谋面的李清行事着实小心谨慎。叶知秋暗自查访了好几天,仍旧没能发现这刘家母子二人被囚的地方。</p>

  很快,便要到元宵佳节了。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李清的yīn谋,不过如果到时仍旧无法救出刘家母子,便也只能偏向虎山行了。</p>

  期间叶知秋又与朱贺臻悄悄见了几面,叶知秋一个劲儿的感叹自己与其默契的相交。只是,朱贺臻这在商场混迹多年的老油子,明显不会跟单纯的刘影一样,仅仅因为感动就冒着自己家人的生命危险而告知叶知秋真相。</p>

  叶知秋对于朱贺臻的隐瞒,其实并不生气。换做叶知秋自己,恐怕也会是一样的选择。刘影这种情况,着实属于凤毛麟角。</p>

  正月十五,濮城南湖。</p>

  濮城南湖,位于濮城市市区南部的濮城古城南门外。古时为古城的护城河,后rì积月累,在洼处汇集成湖。因在古城以南,故名曰南湖。</p>

  濮城南湖,在整个华夏国,甚至整个华中省都没什么太大的名气。只不过濮城本地人倒常来游玩,只当个消遣遛食的地方。</p>

  整个南湖被从古城南门延伸出去的一条青石板路给劈成两半。元宵佳节的,路两边挂满了各单位、公司或者私人捐赠的花灯。</p>

  华灯初上,游人如织。只是,今年的游人似乎格外的多。</p>

  一名留着锋利板寸jīng悍沉稳的年轻人,搂着一名面容清纯神情妩媚的女子站在南门外的石桥上。面上满是微醺的迷离与美人在怀的放浪,只是眼神却是无比清明冷冽,他正是李清。</p>

  凛基实业的二少爷,出门不带上一堆的打手,还真对不起他们李家的大招牌。不过这次李家的招牌似乎真的没亮,李清身边只有一个满脑子LV的女人。</p>

  在桥上站了许久,怀中的美人终是忍不住,娇声道:“清少,这么热闹的灯会,我们不去逛逛吗?”</p>

  李清随意的四处打量着路过的人流,淡淡道:“别急,等少爷我办完事,想去哪都随你。”</p>

  “哦,你还有什么事啊?都约我出来了,还办什么事?”</p>

  娇媚女子的问话,并未得到李清的任何回答,只是搂着女子的手却是不老实起来。</p>

  南门城楼上,一个身影迎风站在城楼拐角处看着城下的华灯异彩,嘴里洋儿吧唧的叼着四块钱一包的龙升烟,悠长沉稳又带着固定节奏的吞吐着。</p>

  这人便是叶知秋,在叶知秋的脚下,还躺着一名早已昏厥的jīng壮汉子,正是李清派来城楼上的哨子。</p>

  猎人与猎物的游戏,讲究的就是一个耐xìng。</p>

  只是,不知道此时谁才是猎人,而谁又是猎物。</p>

  距离石桥不远处的一堆花灯边,朱贺臻坐在一处小吃摊上,点的小挑馄饨早已冰凉。这时,另一桌的一名年轻客人,却是悄悄挪到了朱贺臻身边,低声道:“少爷问怎么回事?你不是说那小子今天一定会来的吗?”</p>

  朱贺臻闻言连忙回答道:“我也不清楚,不过你请少爷放心,他,一定会来的。”</p>

  那年轻客人冷哼一声,正要回自己的座位,却见一名瘦弱女子正站在自己身后。</p>

  “你是?”</p>

  “刘影?你不是跟他在一起吗?”</p>

  刘影坐了下来,问老板要了一份炒凉粉,低声无奈道:“他让我先过来看看,他好像知道这有埋伏,是不是李清少爷的人走漏了消息了?”</p>

  那年轻客人闻言一惊,还没说话,耳麦里却是已经传来了李清的声音:“点人数,放烟花。”</p>

  正月十五,烟火自然是少不了的。</p>

  如果说今年濮城南湖的灯会比往年少了什么,那自然是烟火。只是还没等游人反应过来,迟到的烟火已经先一步赶到了。</p>

  最美丽的烟花,是以后再也看不到的烟花。这个夜晚的烟花,似乎就很美丽。</p>

  巨大的礼炮直shè向空中,绽放成一枚枚巨大的菊花,漫天的菊花将整个濮城南湖映shè的如同白昼。</p>

  “城楼上,郭子没回答!”</p>

  听着耳麦里传来的声音,李清迅速朝城楼上看去,果然看见叶知秋正一脸yīn笑的看着自己。</p>

  其实叶知秋的笑容是代表了某种善意,对于李清这厮机敏反应的赞赏。</p>

  只是,在烟花的照shè下,这笑容,就是yīn笑。</p>

  李清见叶知秋堂而皇之的对着自己yīn笑,心里却是轻松了不少。</p>

  修为再高,也不过是个小孩子而已,这是李清对于叶知秋的评价。纵然叶知秋如今已是濮城大学甚至是整个濮城市新进修真者中的第一高手,但是在商界翘楚李清的眼中,终是个没脑子不懂内敛的憨货。</p>

  李清并没有下令周围埋伏的手下杀上城楼,因为他确信叶知秋这条笨鱼已经上钩。</p>

  装作没有发现叶知秋一般,李清只是随意的在城墙上扫了一遍,接着便对着怀中美人调笑道:“上船里玩会?”</p>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人嘴里说出来,意思也会天差地别。</p>

  这么一句“上船里玩会”,要是在南湖边卖游船票的张老三说来,那就是在拉生意。在李清嘴里说出来,尤其听的还是面容清纯心里却不怎么纯洁的LV女,那意思就大了去了。</p>

  最起码这船不会是张老三身边那成堆的二十块钱一个小时的各种飞禽走兽造型的人力船。</p>

  而这LV女心里的泰坦尼克自然来不得这元宵佳节充满东方神韵的南湖,于是张老三便格外善解人意的推荐了龙舟。</p>

  南湖的龙舟,算是巨大,上下三层,有吃的有喝的还有跳舞的。</p>

  此时南湖中已有了一轮龙舟,另外一轮正在岸边聚集客人。</p>

  看着船上拥挤的人群,李清暗暗皱了皱眉。他可没想到要在那条船上埋伏人手,倒是在湖中成群结对的人力船里埋伏了不少。</p>

  “我们要坐的是那个!”</p>

  李清不容置疑的指向了另一边计划中的船,那是一片古香古sè的独木舟,上面搭了个檐棚,倒是跟今天元宵灯会的气氛很相配。</p>

  “啊?这个啊,正在维修呢!用的年份太长了……”。</p>

  张老三面sè为难的说道。说完,便又继续劝说起来:“兄弟,跟女朋友出来别不舍得花钱。龙舟船票是贵了点,但是坐着舒服啊!”</p>

  这时那邮轮梦碎的LV女,也是把心思放到了龙舟上,娇媚说道:“那清少我们坐龙舟好不好?我可没力气去蹬这鸭子……”</p>

  李清闻言想了想,接着从兜里掏出钱包,道:“两张。”</p>

  从张老三手里接过票,李清心中一阵疑惑,总觉得这张老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p>

  不过此时李清已无暇多想,因为广播中已经在催促龙舟的客人上船。边往登船处走着,李清边用无线电吩咐着:“多来几个,跟我上船!”</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