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大顺的匠户

  “卡瓦特罗,朕问你,额们大顺这个西郊铸炮厂,一年能够铸炮多少?”</p>

  “回禀皇爷,额们现在手艺还太熟练,培训出来的工匠,速度也较慢,不过,预计的话,一年内至少能够成功铸造出来三百门质量上乘的青铜火炮!”</p>

  卡瓦特罗说。</p>

  随即,又道。</p>

  “如果能够增多人手,原料充足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可以翻几倍!”</p>

  “不错,不错,几百门炮,不少了啊!”</p>

  皇爷李自成感慨着说,随即朝一旁的李岩道。</p>

  “额们大顺,铸炮的原料足不足?”</p>

  “皇爷,足滴很!”</p>

  李岩随即开口。</p>

  云贵本来就产有色金属,历史上吴三桂的财源之一,就是铜矿。</p>

  铸炮的铜,当然不缺了!</p>

  只听见李岩道。</p>

  “额们大顺,有充足的人手开矿,铜多滴很除了能够出口外,铸炮更是要多少有多少!”</p>

  大顺的铜矿,可不仅仅是自用的——自用用不了这么多。</p>

  更多的铜矿是出口的!</p>

  出口的对象也不是别人,是大明朝——华夏是贫铜国啊,铜矿少滴很。</p>

  可是需求却不小!</p>

  所以只能够进口了!</p>

  眼下云贵前线的明军,还有地方官,都在与大顺那边进行走私。</p>

  对于这些,崇祯与朱慈烜是默许的——有时候就是这样,甭看两边仗打的热闹,但是生意却一直在做着呢。</p>

  因为,打仗是打仗,生意也是生意!</p>

  闻言,李自成是十分的满意,他又继续的询问道。</p>

  “那额们大顺的铳子厂,如何啊?”</p>

  “皇爷,额们大顺如今的铳子厂,最大的原因在于工匠问题,工匠太少了!”</p>

  是啊,造火铳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p>

  在手工业时代。</p>

  想要扩大产能,就只能够靠一个办法了——扩大工匠的数目。</p>

  这也是为何,华夏直到一鸦之前,工业产能都远超任何一个国家的原因——人口多,手工业规模够大的话,是可以抵消掉初级工业文明的产能优势的。</p>

  只听见卡瓦特罗道。</p>

  “额们大顺,如今的工匠数量太少,铳厂内的工匠只有五百余人,每月产量,也就是六百来枝而已……”</p>

  “这个嘛,军师,可有啥子办法?”</p>

  李自成朝一旁的李岩问道。</p>

  李岩实际是丞相,不过李自成是个念旧的人,所以老是叫他军师。</p>

  “皇爷,云贵的匠人,本来就比不上别的地方!”</p>

  李岩微微皱眉,先是说了一个前提条件。</p>

  是啊,云贵当然比不上别的地方了。</p>

  这地本来就落后,后世落后,现在同样也落后。</p>

  甚至说,现在的云贵,论起跟其他省份的差距,比后世还要大。</p>

  手工业几乎为零,两京十三省内,其他省份那的发达的手工业,在这几乎就没有,后世好歹会照顾西部省份,会搞大开发,搞什么三线工程,可是在大明朝这么一个邪恶的封建王朝,会干这个?</p>

  朱慈烜与崇祯为了甩掉西部这个大窟窿,直接就把桂西川南云贵二省这么一大片横断山脉区域内的国土给让给了李自成。</p>

  朱慈烜宁可将目光对准三万里海路外的美洲大陆,也不愿意跑到云贵!</p>

  而大明的历代先皇,也不会。</p>

  所以,这地直到大顺入云贵之前,除了少数的汉地外,大部分地区还是土司政权控制下奴隶制社会!</p>

  而且这地方的汉民,也都强不到哪去——这地的汉民大多数都是元明流放过来的罪犯,或者就是唐朝遗留下藩镇军队后裔,以及明初时从江淮迁过来的卫所。</p>

  直到崇祯年间,朱由检还照样把大量的犯人给流放到云贵充实人口呢。</p>

  这地搁现在,都被不少文人士大夫视为蛮荆之所,化外之地,早年间中进士后,被派到这地的进士官,都是想办法花银子走门路,换个地方的。</p>

  大顺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p>

  实在没地去了,他也不会跑到这地方来。</p>

  只听见李岩道。</p>

  “匠人少不说,手艺也差了些!”</p>

  “而且额们大顺,百废待举,额们四处都要人啊,打造军械,打造盔甲,额们哪弄这么匠人啊?”</p>

  “唉!”</p>

  李自成长叹口气。</p>

  大顺帝国的制度,关于工匠是全盘照抄了明初朱元璋制定的,已经破产了匠户制度。</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那就是,把所有工匠,列入到匠户内。</p>

  这些工匠在大顺每年要上番六个月,跟府兵一样。</p>

  上番之后,要替大顺朝廷工作六个月,在这六个月里,大顺皇帝也不能够白让他们干活——怎么能白干活呢?</p>

  如果只是服徭役一个月,那不花工钱还成。</p>

  可是服六个月的徭役,还不发银子,这些匠人还不得反喽?</p>

  所以李自成在这六个月内,要给每个工匠,按照他手艺工种划分的标准,拨给匠补。</p>

  最低是一月一石米一斤盐!</p>

  最高是六石米,一匹布!</p>

  不只如此,匠户本人上番朝廷也管饭包住。</p>

  待遇已经谈的上优厚了——真的优厚了,因为大顺分田的时候,是所有人都分,所以匠户们都分了田,只不过他们不种地,把田佃出去了。</p>

  也就是说,这群人既享受了分田政策,又可以出去赚大米!</p>

  不少的农民,都羡慕啊!</p>

  想去入匠户。</p>

  可是即便如此,大顺的匠户还是不少。</p>

  加起来拢共也就是三万户左右。</p>

  三万户匠房,又分了石匠,木匠,铁匠,铜匠等好多种。</p>

  而且上番的人数只有一半。</p>

  又要干那么多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匠不足,真让人为难啊!</p>

  “皇爷,臣可以出一个主意!”</p>

  这时候,卡瓦特罗朝李自成说道。</p>

  “恁有啥招?”</p>

  李自成诧异的看向卡瓦特罗。</p>

  “皇爷,依额看,这个大炮,必须要由朝廷来铸造!”</p>

  卡瓦特罗道。</p>

  “但是,火铳就不一定了!”</p>

  “火铳相比大炮,仅仅凭借个人,在自己的私人作坊内,就可以制作!”</p>

  “就像是额们国内,军队里面装备的火铳,都是从铁匠铺里面自行采购的!”</p>

  “恁把铳子,交给老百姓造?不怕老百姓拿了铳子反喽?”</p>

  李自成瞪大眼睛,看着卡瓦特罗。</p>

  是啊,哪敢让老百姓持铳?</p>

  要是老百姓拿着铳子造反了,那可咋办啊?</p>

  而卡瓦特罗,却是轻笑一声,解释起来。</p>

  “不怕,怕什么?而且,明朝那边虽然明文规定,不许民意私有火器,但实际上却允许民间持铳,不照样没见有人拿火铳来造反?明朝的广东佛山一带,在之前北京制铳业发展起来前,可就已经是闻名世界的精良铳炮的产地,也没有看见佛山人拿着铳炮去造反的……”</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