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城中命案 十一

  君海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让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仅是片刻。

  也钦带着荀简来到了后花园,荀简简单地把事情述说了一遍。虽然只是简单说的,但有些重点还是被点到了,仍是惹得君墨晔大怒。

  从古自今,经过多少朝代更替,没有一个人敢不把皇命当回事,但今天,有一个人光天化日之下把皇命如草芥一般踩在脚下,并且当众还“侮辱”了一番,最重要的是此人竟还只是一名少年。

  尽管不是一名普通的少年。

  面对君墨晔的朝天怒火,在场的众人皆是大气都不敢出,低头,沉默,不语。

  君海的面色难看且复杂。

  方才的一瞬间,前一刻,他还在为石见的未出手感到幸庆,可下一刻,他听到的是更为可怕的消息,是令人惊恐的消息。

  反观君琪儿,她此刻在心里竟还在幻想着石见的“勇猛无畏”的面孔与形象,感叹着不愧是自己看中的“师傅”,自夸着自己的眼光。不过,实话实说,石见的举动确实是她也没有想到的,也是想象不到的,她实在不能把荀简口中叙述的石见的表现与当时在边境荒野里自风中而来出手救了她的少年石见当成是同一个人。

  简直判若两人。

  君琪儿抬起头,睁着明亮的眼睛,问道:“荀统领,你说的是真的吗?”

  荀简点头,“石兄弟救过我的命,我很感激他,但此事确实是真的。”

  君琪儿陷入了沉默,石见身为一名修行者,为何会如此“狂妄”?即便是“狂妄”,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狂妄”,定是有原因,她在心里这样想着。片刻后,她抬起头,语气坚决道:“父皇,我不相信石大哥是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原因让石大哥不高兴了。”

  不高兴?

  君墨晔看到自己最为疼爱的女儿还在为那个挑战皇威的少年打抱不平,心中更加的恼怒,“他还不高兴,朕的脸面何在?皇家的颜面何在?此人简直无法无天。你也是,不关心父皇,反而去关心一个外人,父皇真的是白疼你了。”

  说前面一段话的时候,君墨晔确实是很生气,但到后面一句,看得出只是故作生气,对她还是很疼爱的。而君琪儿也是嘟着嘴,故作生气的模样,低着头,不说话。

  君海道:“父皇,事先,先生并不知道离殇宫不能进入,他进到里面也只是为了抓捕凶手,而且给我们带回了很有用的信息,这是有功无过的。再者说,不知者无罪,父皇莫要生气,还请不要降罪于先生。”

  这时,荀简跟着说道:“陛下,昌平王殿下说的是,臣与石兄弟算是相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君墨晔厉声道。

  荀简正色道:“陛下,石兄弟是一名修行者,修行之人的实力,陛下是知道的,现在石兄弟是在帮助昌平王殿下查案,也就是说他现在站在我们这边,如果石兄弟一怒之下,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恐怕事情会变得更加严重,对我们也会更加不利。多一个朋友,还是多一个敌人,这取决于陛下。”

  君海严肃道:“父皇,儿臣不瞒您,此案没有先生,恐怕破不了案。”

  君墨晔压制着心中的怒火没有爆发,用怒视的目光依次扫视他们,沉默了片刻,忽然长叹了一口气,似泄了气一般,沉声道:“你们说的这位姓石是少年真的有你们说的这么厉害吗?真的有你们说的这么重要吗?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见一见他。”

  听到此言,君海心中大喜,道:“父皇的意思是说不怪罪先生误闯离殇宫的事情了?”

  君墨晔艰难地点了点头,然后长呼了一声。虽心中不情愿,但他也心知肚明,一时生气归一时生气,修行者惹不得呀!何况,他除了误闯之外,也没有做其他的坏事。

  “明日,你带他来见朕,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是何许人?”

  好一会后,君墨晔开口道。

  “是,父皇。”

  ……

  ……

  上午在逢轩楼吃完饭后,石见本想着下午还能在城中转一转,可经被抓捕一事,石见是彻底没了兴致,不但没有兴致还特别的生气,尤其是想到陈清瑶口中所说的当年顾家被冤死一事,在心里便觉得如今君国的皇帝想来也不怎么样,脑海之中忽然之间就多了些“迂腐”“荒唐”的字眼。不然以他的性子,再加上当时的情绪,也说不出那样“侮辱”皇帝的话。

  既然没了闲逛的兴致,便想些其他的事情。

  石见让陈清瑶带他去见陈复生,此时的陈复生已经不在京兆府了,而是在家——陈府,所以,他们二人离开逢轩楼便直接去了陈府。不过也是巧,途中遇到了勘察的星石,星石一无所获,在城中没有发现毒修的踪迹,便与他们一同回了陈府。

  回到陈府,坐在大厅喝茶的陈复生见到石见独自一人来了,倒是有些惊讶,如果是跟着君海前来倒还说得过去,一人前来是为何事呢?陈复生有些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

  先生还是先生。

  陈复生拱手道:“先生一人前来所为何事?”

  陈清瑶瞥了一眼石见,然后看向自己的父亲,解释道:“父亲,是这样的,先生有一些事情想问父亲。”

  “问我?”

  陈复生惊讶的一笑,他和他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能说什么事情?

  石见点头道:“是的,我心中有一些疑问想问大人。”

  陈复生谦谦笑问道:“先生有何事,不妨直说。”

  陈复生迎着石见在大厅里坐下了,且命令下人奉了茶。

  白雾寥寥。

  石见直接开口道:“大人,我从清瑶口中听闻了当年顾家被灭门的事情,我想知道其中的一些细节,我知道大人与顾将军关系不浅,定然知道很多,不知能否言说?”

  听闻石见此言,陈复生的脸色立刻凝敛了许多,微眯了眯眼,转头看了一眼一边的陈清瑶,眼神之中似乎有些责怪之意,然后沉默了数息,问道:“先生为何会对过去许久的事情如此有兴趣?而且似乎与先生并没有什么关系。”

  石见淡然道:“是这样的,游历期间,我遇到过一个有与清瑶脖子上戴着的一样的玉佩的人,而且上面好像正好刻有一个“瑶”字,与清瑶的玉佩上的“轩”字颇为相似和凑巧,听闻清瑶述说当年您与顾家有过娃娃亲一事,便觉得似乎不是巧合,不禁有些好奇罢了?”

  闻言,陈复生顿时一惊,似乎要从椅子上弹起一般,“你是说……你见过与清瑶戴着一模一样玉佩的人?”

  面对陈复生如此震惊的举动,石见有些微微发愣。

  随后点点头,依旧淡定道:“是的,只是有过一面之缘。”

  陈复生声音由于激动而有些微微发颤,“那先生可知此人现在在何处?”

  石见摇摇头。

  见石见摇头,陈复生神情明显有些失望,眼神之中激起的兴奋之色也随之黯淡,紧接着,长叹了一声,叹息中似乎是一次接着一次打击的失望。面对陈复生如此失望的情绪,石见看到了他与顾将军之间的那种情感,不禁有些动容。

  真相就在他的一言之间,但他不能说。

  陈复生沉默了许久,叹道:“我与顾将军是多年的好友,顾将军一家出事,我很是痛惜,但在朝为官,其中有诸多无奈。轩儿与清瑶是同一天出身,且为一男一女,我便与顾将军提议说结为亲家,为轩儿与清瑶定下娃娃亲,亲上加亲,顾将军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后来便定制了一对玉佩,以此为证,清瑶的玉佩上刻有一个“轩”字,而轩儿的玉佩上刻有一个“瑶”字。可谁知不多久,顾家经历了滔天巨变,一切美好也都变成了泡影。”

  轩儿?轩儿?难道……

  石见心中念叨着“轩儿”,问道:“顾家的那名男孩名字叫顾轩?”

  陈复生点点头,然后又叹息了一声。

  石见眉眼低垂,神色有些黯然,心中暗道,原来我的名字是叫顾轩。

  随后,石见悄悄看了一眼陈清瑶,心情竟有些五味杂陈。

  陈清瑶的情绪似乎也渐有低落,问道:“父亲,当年顾将军一家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为何会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闻言,石见也看向了陈复生,他也很想知道。

  陈复生不由自主地轻摇着头,然后叹息了一声,站了起来,向屋檐外移步而去,负手于后,停下脚步,抬头望向远处的天空,微眯着眼道:“民间传言说这君国天下是顾将军打下来的,其实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没有顾将军,君国不可能有如此强盛的局面,整个大陆也不可能有如此和平的局面。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当年太子还是一名少年,但其背后有国舅,俗话说功高盖主,其实不无道理。当时国舅与顾将军一直不和,在国舅看来,将来太子登基,顾将军定是一大隐患,但我知道,顾将军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定不会有逾越之心,可三人成虎,有心人的嘴是堵不住的,渐渐地,陛下知道了也有了疑虑,随之便听信了国舅之言。当时,顾将军仅是因为一件小事,便无故落了个灭门的死罪。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唉……”

  陈复生无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石见静静地听着,眼睛微眯,手掌渐渐握成了拳头。

  怒火在心中滋生。

  “此事是悄悄施行的,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其中的内情,便都被当成是一次意外,对于顾将军的遭遇也仅仅是怜惜。唉……,陛下之言便是“天灾”,“天灾”是避免不了的。”

  此刻,石见心中升起了一团熊熊怒火,随时都可能爆发,但其捏紧着拳头,尽量保证自己的声音平缓,道:“真是可恶,其中竟还有如此不平之事,你们这皇帝还真是不怎么样。”

  闻言,陈复生转过身来看向石见,有些无奈苦笑,心想恐怕此话也只有先生你敢明说了。

  一旁的星石也轻轻点头,开口道:“嗯,皇帝确实是不怎么样。”

  对于星石的突然一言,众人皆是一愣,没想到他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陈复生叹道:“皇家就是如此,“权势”二字有时候很害人,有时候也很诱人,很多人都难逃二字的诱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