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诸葛亮

  三国世界。

  建兴十二年四月。

  诸葛亮与司马懿遥遥相望,

  都在等待着奖励的到来。

  诸葛亮坐在床榻之上,刚刚看到房玄龄的奖励画面。

  他知道接下来就是他自己的奖励,所以也带着几分期待。

  只要自己寿命足够,诸葛亮就有信心自己北伐能够成功。

  只是一想到北伐,他就总忍不住想到如今远在蜀中的刘禅。

  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

  刘备生前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诸葛亮知道刘禅有多么不容易。

  准确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

  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

  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闿、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政权随时可能倾覆。

  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这么糟糕的局面,对于当时的诸葛亮和刘禅来说都是一件难题。

  在诸葛亮的尽心竭力之下,刘禅继位不过短短五年时间,就做出了极大的成绩。

  【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

  【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

  【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

  【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外交成果令人瞩目。

  在刘禅的配合和诸葛亮的努力下,使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彻底走出低谷,并且使国家呈现一种中兴的气象。

  刘禅从来不干涉诸葛亮的决定,但诸葛亮知道刘禅是个有能力的人。

  刘禅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自己的皇后,又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关羽之孙,年轻有为的蜀汉将领关统为妻。

  这样就将刘备政权最核心的势力变成了自己最可依靠的班底。

  诸葛亮评价刘禅评价的不多,不过都是赞誉。

  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射援又将诸葛亮的话告诉了刘备。

  通过射援的描述诸葛亮现在还能想象到当时刘备的高兴。

  【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丞相诸葛亮都称赞刘禅聪明过人,雄韬大略,远远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表示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之后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也评价过刘禅。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明确地肯定了刘禅的天资聪颖、敏锐通达。

  自古以来,少主重臣,就是一对冤家,能够和睦相处的极少,更多的还是以悲剧告终。

  诸葛亮为了打破这个定律,实现双赢,他选择了北伐。

  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空间。

  诸葛亮如今已经辅佐刘禅十多年,只在朝中呆了三年多一点。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刘禅继位初年的那一段。

  而等到刘禅年龄大些后,诸葛亮几乎就没有回过成都,一直呆在汉中。

  诸葛亮知道刘禅应该是懂他的心思的。

  而刘禅对于诸葛亮的孝心也让诸葛亮动容。

  【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刘禅在后方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不管朝中大臣们意见如何。

  前些日子,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时,刘禅心急如焚,立刻派平阳亭侯李福来探望他。

  询问诸葛亮此后的国家大计,同时日夜为诸葛亮祈福。

  诸葛亮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十分感动。

  在当时为自己选择接班人选也是费尽了心力。

  自从病重以来,蒋琬都是诸葛亮接班人选中的第一顺位。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他对蒋琬的期许是非常高的。

  他曾经还在私下上密表给后主刘禅。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因为他对蒋琬实在是太熟悉了,早在蒋琬刚入仕时,诸葛亮就一直提携着他。

  甚至说诸葛亮当时曾经救过蒋琬一命。

  当时蒋琬处于基层为广都县长,在任上喝酒沉醉、不理政事,结果碰到刘备突然巡视,当场勃然大怒,便要杀他。

  这时,正是诸葛亮看出蒋琬的才华,站出来为他说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饶了蒋琬一命,但为了明法,还是把他免职了。

  而后,在诸葛亮的起复和重用下,蒋琬一路从什邡县令、尚书郎、东曹掾……升迁到丞相长史,加封抚军将军,逐步进入了蜀汉的权力中心。

  这十几年来,诸葛亮在外征战,蒋琬常常留守成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是萧何一般的人物。

  而诸葛亮认为的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

  与蒋琬出身高贵并早早受到诸葛亮赏识不同,费祎的上位可以说颇为艰难。

  因此,在费祎的上位路途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费祎本是荆州江夏人,长大后便应刘璋之请离开荆州前往蜀地游学。

  可是转年却碰到刘备鸠占鹊巢夺了益州。

  由于刘备进入蜀地之后,荆楚之人会更受重视。

  费祎却偏偏此时待在益州,于是很自然地被归入益州一派。

  原属于荆州人的诸多待遇反而也享受不到,蒋琬作为荆州人直接被任命为广都长,他却没有任何优待。

  只是费祎运气不好,但个人能力非常突出,通过才学他很快就在益州站稳了脚跟。

  所以当刘备称帝的时候,费祎终于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了太子刘禅的属官。

  刘禅即位,费祎也随之升为黄门侍郎,成了天子近臣。

  如果是一般情况,待在皇帝身边,就意味着晋升的机会大了很多。

  但鉴于当时蜀汉的特殊权力结构,费祎要想更进一步,他还必须要得到诸葛亮的认可才行。

  幸运的是,诸葛亮十分喜欢费祎,对费祎的才干颇加赞赏。

  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回朝,蜀汉文武百官出成都十里相迎,诸葛亮只让费祎上他的车架,两人一起回城,引得众人无不吃惊。

  在此事之后,费祎被任命为昭信校尉,成了蜀汉的首席外交官。

  费祎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回国后,费祎升任侍中,不久转任司马,开始参与诸葛亮的北伐事务。

  费祎的工作不在军机参谋,而是内部行政并捎带调节内部关系。

  诸葛亮知道,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之所以现在没有完全爆发,费祎在其中出了大力。

  费祎一直跟随在北伐军中,亲眼目睹并经历了诸葛亮北伐的全过程。

  诸葛亮了解费祎和蒋琬对于北伐的态度是不同的,对于这件事他也很难抉择。

  诸葛亮选定最后一个顺位的接班人是姜维。

  跟蒋琬、费祎这两位根正苗红的蜀汉人相比,姜维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一名魏国降将。

  当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姜维与同伴【俱诣诸葛亮】,成为了蜀汉将领。

  而诸葛亮对于姜维的喜爱可谓是无人能比。

  姜维二十七岁就被诸葛亮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堪比汉寿亭侯关羽的待遇。

  甚至认为当时蜀汉年轻一辈最优秀的人才马良都比不上姜维。

  写信给蒋琬时,他也忍不住他的夸赞。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夸完以后还要带他进宫给刘禅看看。

  可惜的是,姜维到蜀汉才不过六年时间,如今的诸葛亮已经快不行了。

  虽然姜维的能力诸葛亮看在眼里,但是姜维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勋。

  这就让诸葛亮很迟疑,如果他将姜维的身份定得太高,在他死后恐怕是难以服众。

  不过现在他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很快他就会获得充足的寿命。

  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姜维,只是蜀汉的人才还是太少了,这让诸葛亮有些忧心。

  就在诸葛亮想这些事情的时候,金光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

  熟悉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边。

  “【十大名相盘点】第五名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奖励【无病无灾一百二十岁】,特殊物品:寻才令。”

  “【特殊物品:寻才令】属于神奇物品,宰相与皇帝可用,可以寻找军事人才和治理人才,可使用次数四十次,可寻找军事人才与治理人才各二十名,次数用完之后物品立即损坏。”

  “寿命奖励当即生效,【特殊物品:寻才令】当场发放。”

  跟前面几个人一样,光球没入诸葛亮的身体里,他的容貌变得年轻起来。

  金光消失之后,空中裂开一条口子,从中出现一个令牌样式的物品,缓缓地落在诸葛亮此时坐着的床榻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