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的目标

  自从房地产三条红线的规定下达,事情就已经变得有那么些不一样了。

  要说能有多少不一样,到也不是太多,只不过是经过这三条红线出来之后,房地产公司大多把自己扩张的速度给缓了一缓。

  “如果扩张的太快,会遭到反噬。”

  现在其实已经是年底了,12月31号报告期截止那一天也不过两个多月。时间不充裕,什么事都要着急着干。

  “争取在年底之前,解决三条红线问题中的一条。”

  不知道有多少房企怀揣着这种思想,但现实往往会让它们有些失望。

  毕竟短短的两个半月的时间,对于一家房企的降负债来说,还是太紧迫了。

  “两个月的时间,公司的营收都没有多少个亿,哪怕是一分钱都不花,也不可能把负载率什么的东西给降下多少。”

  更何况现在很多公司都还在“狂奔”。

  ……

  和房地产调控中规定的那三条线相应的,还有一条政策在十月中旬快要结束的时候公布。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现在各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已经比十年前上升了20。当前全国总体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正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所带的问题就是国家对于大城市扩张的管控,又出台了别样规定。

  “为了抑制现代城市越建越大的弊端。有关部门特别制定了新的条款,以限制城市的人口涌入。”

  “各大城市作出承诺,从现在开始要抑制人口增长,在35年要将城市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即‘人口限额’,并在35至50年之间保持人口稳定,不再增长。”

  像这样的安排,直接为很多在大城市开疆拓土的房地产公司宣布了死刑。

  ……

  有关人口限额的东西,实在是影响颇深。

  打个比方,你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小城市发展往往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往往需要前往大城市去闯天地。

  可现在郭静来了,要限制大城市的人口,于是,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距离人口上限只有那么一两百万,而且这一两百万的指标还需要放在15年之内逐渐消耗。

  “规定一下,京城在接下的15年内,每年的人口增长只能有10万。”

  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听起来好像很多,是一个县城的全部人口;但实际上这么十万人是根本不够看的。

  “10万人,大概可以转化为4万套住宅需要。按照现在一套住宅,按照京郊地方平均要卖上个300万计算,能够转化为1200亿总市场。”

  多吗?其实不多。

  毕竟就在去年,京城的房地产销售还是取得了3400个亿的成交额,相当于控制后数字的25倍。

  去年在京城,最强的一家房企销售450多亿,第二、第三个是300亿软妹币以上——这三家加起来就已经有个1110了,剩下的100亿软妹币的金额,给留下来的几十上百家在京城拼搏的中小房企分,怎么够?

  “在这种情况下,各家房企想要保住在大城市的销售额,除了涨价或者是抢别家的销量,没有第三种办法。”

  涨价是不会被允许的,毕竟就当前这样子,国丨家对房地产的新一轮调控正严。

  唯一的做法是跟别人抢,但又能怎么抢得过?

  ……

  “针对目前房地产新政,各位有什么看法?”

  昌丰集团顶楼的办公室里,朱小军正看着下面的一群下属。

  “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满意的答复总是不好得到的,毕竟这世界是那么复杂,若是回答很简单的话,就不会存在什么困难了。

  但想要得到满意的答复又不是那么难,毕竟,已经有几条可能走向成功的路摆在前方。

  “按照集团目前的情况,持续深化多元化发展是一个解决方案。我们没有必要在房地产市场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目前可以逐渐将重心从房地产的主页过渡到其他行业上来。”

  说这样话的人,和集团多元化发展肯定是有关的他的话自然不能代表集团里面所有人的思想。

  “房地产市场很大,也是集团获取利润达第一方向。如果只因为一个小挫折就放弃集团在这个方面上数十年来的努力,我觉得有些不妥。”

  “其实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发展方向,从原先的‘布局一二线,面向发达地区’的战略,改成‘广泛不及大中小城市,全盘全面发展’更好。”

  说这话的是另外的一个人,任职于房地产发展与管理部门。

  “沪海现在人口距离35年的人口控制目标只剩下不到120万,但距离或海不远的西湖,至35年之前还拥有30的人口可以增长——虽说集团在那座城市只有一个项目,但这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完全可以作为集团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心。”

  这个人说的话和朱晓军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作为一个换啦内在的人,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去听从一下别人的意见更为保险。

  “像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各位不妨都谈一下。”

  于是,会议的主题又一次发生了改变,从“怎么样面对那些调控政策”转变成了“接下来有潜力成为集团发展中心的城市有什么缺陷?”。

  ……

  “别人都不傻,能看到像这个方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不能说是一拥而上,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动作是没错的。”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城市必定会出现土拍价格持续偏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

  “在这些城市做项目,你买入一块地的成本会抬高不少,但卖出去的价格不会有所上涨,甚至可能因为房企互相之间的竞争而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项目往往会出现一种类似于薄力多销的困局。卖出去的房子会很多,但最终拿回来的利润可能只有5,甚至更低。”

  所以,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又发生了一次改变。

  想得远的人已经开始思考,在接下来的那三到五年之内集团的净利率出现严重下跌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应对方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