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瞒不住的消息

  对于朱晓军来说,这一年的第一要务,就是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快点爬上去。

  “不然投资200个亿建的这家工厂,就没有它的价值了。”

  初期一万台车的月产量,却只有不到2000台车的月销量,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保不准就会在编排一番。

  “昌峰落子失误,重金投资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经营惨淡。”

  朱晓军几乎能想得到,一旦这事情被捅破出去,热搜上面绝对少不了自家公司的一个名额。

  “难办啊!”

  可不是一个焦头烂额。

  ……

  已经是21年的1月了,年前的这一个月的销售对昌峰集团意味着许多。

  首先,在北方的那些店的合约只签订到年前,年后是否继续合作,要通过这些店的业绩来决定。

  其次,哪怕现在,元旦是一年的开始,民众依旧会把除夕和春节当成界定新旧两年的标志。

  在这个关卡,一月份的销量其实事关大局。

  今年的一月已经过了一半,可昌源汽车的销售依旧不是太好。眼看着那销量仅仅是比之前提高了那么一点,五日平均销量不过是擦到了60台车的边。

  朱晓军急了。

  可是急也没有用,昌源新能源汽车的厂房外面停车场上的车辆还是以每天20多辆的速度稳定地增加着。

  这还是关闭了大多数的生产线,仅留下最低产能的结果!

  ……

  提振销量,各种努力终究是要做的。

  广告投放已经没有多大用了,毕竟之前也不是没有投放过广告。降价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实现,所以,集团能采取的措施终究有限。

  “集团上下要做好,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一直徘徊在这个位置的准备。”

  朱晓军在会议室中,向下属这样说道。

  “那一部分还没有进场的机器设备,就暂时不要去增添了——短时间内产能的恢复是不可能的,所以,员工的数量也应该削减一部分。”

  刚好就好。

  ……

  开这场会议的时候是一月下旬,距离春节放假还有不到半个月。

  下属自然是将这个消息层层传达下去,对那些新聘用的员工,集团采取的办法是让他们先自己决定去留。

  “选择离开的可以找人力部自行辞职,选择留下的要注意薪资的变化。”

  一张通知发下来,众人傻眼了。

  “改革”后,昌源的底薪很低,80的工资收入是按小时计价的工资。现在生产线开的很少,他们这些员工,能拿到的工资实在是不高。

  可是,并没有多少人选择即刻离去。

  毕竟,“走的人越多,剩下的人拿到的钱就越多”。如果走了四分之三的人,留下来的人在保证工时不变的情况下,甚至还多了将近10的工资。

  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先走。

  ……

  不过,总有些人顶不住的。

  其实,昌源原先给出来的薪酬也不算高,就是这样一次之后可能还会有涨薪的可能,终归是和自己关联不大。

  “基本上轮不到我。”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所想。

  所以,在这个时候,不会有人还会奢望,自己还能在这里留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走吧。”

  另谋高就终归成为主流,在一个时间点,昌源新能源汽车的员工一个个离开了——剩下的不多不少,留下了小一半。

  那些决定年后离职的,有些就不高兴了。

  ……

  很多消息是瞒不住的,哪怕有些人有心去隐瞒。

  更何况,当事人其实并没有想着怎么隐瞒。

  《某新能源车企怪相——刚投产3个月就减过半,200亿的投资打了水漂?》,像这样的一篇文章不经意间出现在网络上,一下子让网络上的人乱了套。

  “3个月,这不是昌源吗?”

  下面的第一条评论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作者雇的水军,反正那短短几个字,就让那为了避嫌而写下的“某”字形同虚设。

  “是昌源,本人刚刚离职,黑心车企,太坑了!”

  在这热评下面的热评来自于昌源的一位前员工,苦诉企业“在完成一开始的订单之后就关闭了大半的生产线,但目前依旧存在产品滞销的情况。”

  于是,就这么几个小时,“昌源汽车投产即减产”这个事件就上了热搜,紧挨着的还有一个质问。“昌峰集团究竟亏了多少个亿”。

  这两条热搜一出来有人挂不住了。

  ……

  好在,新闻出来的那天不是交易日,没有股票跳水的现象。

  即便如此,朱晓军也不好受。

  昌峰2顶楼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朱晓军看到网络上堆出来的这些消息,微微皱眉。

  ——“公关部的意见怎么样?”

  “董事长,公关部已经在处理了。”

  说在处理,可真正要处理起来,谈何容易!

  首先这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不佳并不是假话,昌源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连着一个月都是惨淡。

  其次,那网络上暴露的内容,虽说或多或少有些失实,大半是真的。

  “这就有些难办了。”

  朱晓军也不是那个小白了,他知道现在事情难办——“首先要让消费者有信心”,他如是想。

  “昌源的电动车是昌峰集团未来转型的重要一环,只有房地产的昌峰是走不稳的——现在,新能能源汽车这条腿虽说还很细瘦,却是我们很看好的一个方面。”

  朱晓军在发布会上这样开口,澄清之前的谣言。

  “昌峰集团已经针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佳的现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决心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切合法合规手段提振销售,促进回款。”

  “争取早日重开生产线!”

  ……

  话虽然说得很好,可事实很骨感。

  有相关行业的记者注意到了这个风口,到昌源新能源的门面对面蹲点——他们拿起照相机,用纸笔记录一天天的销量。

  “事实胜于雄辩——南环路昌源,一天仅卖出1辆车。”

  “精准走访:周边群众:这家店根本就没有人来。”

  像这样的纪实报告一下子就从各地冒出来,大有丧心病狂之势——于是,一个热搜又顶上去了。

  “你家边上的昌源汽车,一个月卖出去几辆?”

  一阵轩然大波正要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