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议未央宫

  咸阳是没有城墙的。

  根据《始皇旧事》记载,

  “始皇帝以函谷关为咸阳东门,以大散关为咸阳西门,以萧关为咸阳北门,以武关为咸阳南门。”

  “咸阳二百里内,宫殿不计其数,各以复道甬道相连,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天汉。”

  在渭河南北两岸,东西几百里范围内,分布着数不尽的离宫别馆。

  这些离宫别馆通过甬道相互连接,若星汉天河。

  有气魄,大手笔!

  嬴政,不愧是你!

  始皇帝日常会在这些宫殿中移徙,没有人能够知道始皇帝的具体所幸之处。

  《始皇旧事》记载,当时的宫人“有言始皇处者,皆赐死。”

  有一次,始皇帝在梁山宫过夜,被宫人泄露了行踪。于是他下诏逮捕了所有宫人,“时在旁者,皆杀之。”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泄露始皇帝的行踪了。

  哪怕是亲信的大臣,也常常不知道始皇帝的所在

  咸阳的宫殿虽然多,但皇帝和臣子正式议政的朝宫却是固定的。

  始皇帝时期与群臣朝议决事是在渭河之北的咸阳宫。

  二世皇帝时期与群臣朝议决事是在渭河之南的未央宫。

  ……

  二世元年十月,这是二世改元之后的第一个月。

  十月七日,一场为期三天的朝议正在未央宫中举行。

  大秦的中央各级官员共有七十余人参加了这次朝议。

  这次朝议,奠定了二世皇帝执政的祭奠,拉开了二世皇帝改革的序幕,是大秦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史称“大朝议”。

  大朝议这个事件重要到,在二千年后的大秦历史课本中占据了足足三页的篇幅来讲其背景、原因、过程、意义和影响。

  这也是后世科举高考的重要考点,几乎每年必考。

  知识点啊,朋友们!

  朝议在欢快的乐曲中正式拉开帷幕。

  这首曲子也是扶苏皇帝编创的,有一个奇怪的名字《运动员进行曲》。

  这首曲子的旋律十分动听,在一段时间里和《难忘今宵》并称为“乐府双璧”。

  作为太尉的王翦,照旧缺席了会议。

  自从他担任了太尉的官职后,他在大秦朝堂上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肯定不是因为年纪大了,他长期领军,身体远比一般老人壮硕。

  更多的是王翦知进退。

  昔日他统领六十万大军倾国而出,在临行之前向始皇帝讨要田宅,明示没有野心,以此打消始皇帝的疑虑。

  现在他担任了太尉之职。

  他深知,这个职位太重要,绝非人臣所应该担任的。

  于是他索性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由此可见,政治上的常青树,并不是偶然长成的。

  做人通透,方得善终。

  会议的第一天。

  讨论的主要议题是税收问题。

  扶苏之前已经发布诏书,宣布降低农业税、废除了人头税,征收财产税了。

  他继位之后,一直乾纲独断,在内廷中已经将所有的政策都定下来了。

  在二世皇帝时期,几乎所有的大政方针,都在朝议之前就已经定好了。

  所谓朝议,不过给朝臣们一个拍拍手的机会,听取一下朝臣的意见,然后吩咐他们去执行。

  这次朝议,也不例外,不讨论政策本身,只讨论政策的执行问题。

  税收改革,牵扯太广,具体执行起来一定有很多问题。

  所以要依靠这些老成谋国的大臣们拿出适当的方案来。

  民部主事萧何宣读了二世皇帝关于税收改革的相关的诏书。

  在萧何读诏书的时候,大家都齐刷刷的望着丞相冯去疾。

  以往朝廷中重要的决策,都是皇帝和众臣商议之后,再颁发诏书。

  如今,自从这个内廷成立之后,皇帝都是直接发诏书,并不和众人商议。

  尽管内廷这个秘书机构,人员的品秩都很低,却拥有了大政方针的决策权。

  有了内廷,原来的三公九卿俨然成了外廷。

  没有了决策权,只有了执行权。

  这是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丞相是百官之首,众人都在等待,等待着冯去疾为外廷争夺权力。

  只有子婴脸上挂着诡异的笑容。

  他认为,所谓内廷,不过是扶苏豢养的家畜罢了。权势再大,也是奴仆。

  而他们这些三公九卿就不同了,他们是与皇帝共治天下的,都能开府治事。

  尤其是丞相,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

  与其说相权是皇权之佐,不如说相权是皇权之分。

  丞相的权力大一分,皇帝的权力就小一分。

  这就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如今扶苏皇帝设立内廷,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他对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权力太大的现状,已经很不满意了。

  表面是内廷分走了原本属于朝臣们的权力,本质是皇帝在拿走他们的权力。

  这还怎么争?

  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罢了。

  但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应该站出来,让皇帝明白他们的态度。

  同样,御史大夫冯劫、奉常王贲、太仆茅焦、典客甘罗、郎中令章邯、卫尉杨端和、廷尉韩腾、少府冯毋择、治粟内史李信都可以站出来发几句牢骚,抱怨一下。

  唯独宗正子婴不行。因为他是大秦皇族。

  一句牢骚就可能引来无数的猜忌。

  所以子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的看着丞相冯去疾。

  后者竟也如同他一般,嘴巴紧紧的闭着,一句话也不说。

  “有点意思啊。”子婴暗忖,不亏是大秦朝堂有名的老好人,不计较权势,能干又忠心,难怪能坐上丞相的高位。

  萧何念完诏书,缓步退后,站在角落里。

  三公九卿有座位,而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只能站立在大殿的角落里。

  或者说,他就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谁也不开口。

  直到太仆茅焦站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