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礼佛大会前夕 下

  “启禀皇上,万寿宫的佛堂已经布置好了,皇上今天还要不要过去看看?”养心殿内,一个中年太监向隆绪帝萧若望汇报着佛堂布置的情况。

  “嗯,自然要去。”萧若望点点头,“万济苍到了么?”

  “万宫主正从映月湖的主会场向这边赶,还要一刻钟才能到。”

  “那就告诉他,直接去万寿宫见我。”萧若望一边吩咐,一边迈步朝殿外走去,中年太监急忙跟上前去,伺候着萧若望走向位于皇宫西侧的万寿宫。

  此时距离礼佛大会开启还有三天时间,萧若望将主会场定在了临安城映月湖畔。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从北齐和西蜀赶到的高僧大德们都会汇聚一堂,进行为期七天的说经论道。而临安城的百姓以及慕名赶到的游客,都可以前往参加,聆听教化,这也正好达到了礼佛大会弘扬佛法的目的。

  因此最近几天,临安城的人口猛然多了起来,提前到达的才子佳人、僧道九流们把临安的大小旅店住了个爆满。

  大家闲来无事,便都涌到了映月湖畔,一是好奇主会场到底布置成了什么样子,二是趁机在这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地游玩观赏一番,省的礼佛大会开启后人满为患,就难以静下心来领略风景的优美了。

  所以即使现在礼佛大会还没开启,映月湖畔就已经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再加上嗅出了商机的贩夫走卒,推着小车在道路两旁吆喝叫卖,一下子就把映月湖周围烘托的热闹无比,简直堪比过年时的景象。

  萧若望虽然是礼佛大会的发起人,但他更是梁国的大皇帝,不可能像普通百姓那样,随时来到皇宫外的主会场闲逛。因此他除了开幕式和第三天的“佛诗比赛”会亲临映月湖参加外,其余时间还是在皇宫内,由高僧们轮流入宫为他讲经。

  而万寿宫的佛堂,就是专门为此布置的,算是礼佛大会在皇宫内的专用场地。至于原来供高僧讲经的闻道阁,因为场地偏小,且不够富丽堂皇,无法体现梁国的国威,就暂时弃置不用了。

  萧若望今天心情甚好,再加上万寿宫离养心殿也不算太远,就没有乘坐轿撵,而是沿着皇宫中的花荫小道,不紧不慢的向万寿宫走去。

  等他前脚进到万寿宫,后脚就有太监禀告道:“启禀皇上,未央宫主万济苍求见。”

  “还挺准时嘛。”萧若望满意的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这时离萧若望从养心殿出门刚好一刻钟,万济苍就像是卡着点一样,也不知道是碰巧了,还是他有意为之。

  此刻的万济苍一身黑衣,像个幽灵一般无声无息的来到萧若望身后,躬身行礼道:“参见陛下。”

  “嗯。”萧若望答应一声,却没有回头,而是负手观看着万寿宫中的布置,过了一会才对身边的中年太监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中年太监立刻带着其余太监、侍女们退出了门外,偌大一座宫殿便只剩下了萧若望和万济苍两人,更加显得肃静庄严。

  萧若望背负着双手轻轻踱了几步,突然问道:“有么?”

  “暂时没有。”万济苍摇了摇头,苍老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哦?他们还真沉得住气。”萧若望继续来回踱着脚步,“北齐的人倒也罢了,他们在临安行事低调一些,还在情理之中,没想到薛平坚也不肯现身,未免小心过头了吧。”

  “我派人一直盯着薛平坚的女儿薛湘灵,可他到现在也没跟薛湘灵见过面,看样子是要等到礼佛大会当天才肯出来了。”万济苍答道。

  “由他去吧,”萧若望摆了摆手,“该出来的早晚会出来,不用在他身上过多费心。北齐来的人打听清楚了么?是“朝堂八武”还是白云山的人?”

  “朝堂八武各司其位,都没有任何行动,所以我推断北齐应该是派出了白云四子中的一人。”

  “白云四子…”萧若望停下了脚步,沉吟道:“白老怪的这四个徒弟一向行踪飘忽,能确定来的是谁么?”

  “前几日在汉水郡发生了一起案件,一个强抢民女的恶霸地主在家里被人割去了命根,而帮凶作恶的几个护院武师也被剁掉了两手食指,同地主一起被剥光衣服,赤身裸体的绑在了县衙外的大树上。这件案子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根据武师们的描述和受伤情况分析,作案者用的就是白云山武功。”说到这里,万济苍枯木般的脸上都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如果情况属实,那做下这起案件的就只有一个人…”

  “白仲遥!”萧若望和万济苍同时说道。

  “哈哈哈。”萧若望也笑出了声,“早就听说白老怪的这个二弟子生性诙谐,性格与白老怪最为相似,这种出人意表的行事风格,估计也就他能干得出来了。”

  笑了一阵,萧若望才继续问道:“西宫那边有什么动静么?”

  “一切如常。”万济苍也恢复了没有表情的表情。

  “还算他们聪明。”萧若望哼了一声,“继续盯紧一些,不要让他们坏了我的大事。”

  “是。”

  “你下去吧。”

  “遵命,臣告退。”万济苍躬身行礼,慢慢退到了大殿门外。萧若望则眯起眼睛,仰视着大殿中央的佛像,眼神中寒光闪烁,不知在思考着什么,与平日里对佛像的尊重神态大相径庭。

  而在此时,西宫中也有一人正站在软塌前面,凝望着万寿宫的方向。

  西宫也叫慈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场所,站在软榻前引颈凝望的这名女子看上去比萧若望略微年轻一点,肌肤雪白,相貌端庄,正是萧若望的妻子、梁国皇后王月心。

  王月心看了一阵,才缓缓坐到软榻上,对垂手侍立的一名年老太监说道:“喜大公,依你看如果北齐攻打我国,西蜀真的会出兵相助么?”

  原来这名年老太监正是前几天闯入养心殿、为太子萧珩解围的喜大公王喜。

  王喜沉默了片刻,说道:“如果放在以前,西蜀八成会袖手旁观,但现在却难说的很。”

  “哦?说来听听。”

  “自从三年前西蜀新帝登基,就一直厉兵秣马、整顿军备,这几年折腾下来,蜀军战力虽然仍不能跟北齐相提并论,但也算是焕然一新,对齐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齐国现在之所以着急南侵,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他们现在还有能力在攻打我国的时候压制西蜀,如果真的等到西蜀做大,齐国再想开战就困难的多了,不论攻打我国和西蜀哪一方,都有可能被另一方乘虚而入,搞不好反而会引火烧身。”

  “既然如此,西蜀不更应该保存实力,等有把握的时候再出手么?”王皇后皱眉道。

  “眼下的局面,不论我国还是西蜀,实力跟北齐都还有较大差距,西蜀发展再快,朝夕之间也无法改变现状。这些年来三国之所以相安无事,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了地势天险的阻隔。如果北齐集中力量将我国击败,那么仅凭西蜀目前的军力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西蜀前任皇帝昏庸懦弱,不敢跟我太祖联手伐齐,白白错失了大好机会,但现任皇帝据说十分英明勇武,应该能看出其中的关键,恐怕不会坐视北齐扩张的。”

  “这么说来,这次西蜀派薛平坚来临安,是真心要跟我国结盟了?”

  “是否真心还不好说,但如果北齐真的对我国开战,西蜀大概率会出兵。虽然我们两国还不至于把北齐灭掉,但打的好了赚点便宜还是有可能的,至不济维持住现在的局势,也避免了被北齐各个击破。这笔账头,西蜀那边还是能算明白的。”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王皇后连连点头,忽然又叹了口气道:“如果珩儿也有这般才干就好了。”

  “太子性情坚韧、天资聪颖,才干绝不在任何人之下。”王喜语气略微加重,“皇后,太子压力已经够大,咱们更要多给他信任。”

  王喜这话不像是太监对皇后的应答,反倒有几分长辈教训晚辈的姿态,这在规矩森严的宫中绝对是大忌。但王皇后却并没有生气,反而点头道:“喜大公说的是,只不过珩儿再有才干,却没有施展的机会,甚至…唉!”

  说到这里,她再次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之色。

  原来王喜虽然是太监身份,但却跟普通太监有着根本的区别。在王皇后入宫前,王喜乃是王家的族长之一,更是王家唯一的九段高手,按真正身世来讲,王皇后的确应该喊他叔叔。

  后来王皇后跟萧若望矛盾渐生,萧若望甚至一度想要废后、废太子,幸亏在王、陆、陈三家以及众多大臣的极力反对下最终作罢,但从此王皇后和太子萧珩的处境就变得越来越艰难。王家为了保护王皇后的安全,便派了家族中武道修为最高的王喜入宫为监,算是王皇后和太子的贴身护卫。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王喜却依然做到了,而且隆绪帝萧若望对此也毫无办法,其中原因就在于王家的实力。

  王家是江淮豪门、巨富之家,当初梁太祖起兵打天下,很大程度上便依靠了王家的财力支持。因此梁国建国后,王家的地位就更加超然,如果说宋齐陆陈四大世家是梁国的高管,那王家就是梁国的股东,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股东,其在梁国的影响力是其他家族所无法比拟的。

  在梁太祖、梁文宗时,王家人便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到了隆绪帝萧若望更是直接娶了王月心为后,如果太子萧珩能顺利继位,那梁国的天下可以说就有了王家的一半。

  更何况王家又出了王喜这样一个九段上品武者,在武道方面甚至超越了以武立身的四大世家,家族地位自然就更加稳固,即便萧若望贵为皇帝,也不敢轻易跟王家翻脸。

  所以说王喜表面身份是个太监,实则是江淮王家在临安的势力代表,王皇后对他尊敬有加也就不足为怪了。

  王喜见王皇后依然愁眉不展,便出言宽慰道:“太子虽然不被皇上喜欢,暂时不太得志,但只要咱们保住他的位子,早晚还是有出头的那天的。”

  “可是,如果这次皇上跟西蜀结盟抗齐成功,那他的实力和威望肯定会大大提高,到时候他再对太子动手,只怕我们就抵挡不住了。”

  “皇后说的也有道理。”王喜也皱起了眉头,“尤其陆征风那边,不论战事成败,云凌铁骑肯定会损失惨重,实力大减,那咱们可就失去了一大臂助。”

  “对啊,临安的御林军、禁军都是皇上的人马,如果没有云凌铁骑在外威慑,我们是没有能力跟皇上抗衡的。”

  “看来要加紧江北大营的建设了。”王喜沉声说道,“我立刻传信给王广如,让他尽快购置战马、兴建马场,早日把江淮骑兵装配成型。”

  梁国以建康为中心,建有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这两座大营本来是以水军为主,依托淮水和大江两条河流天险防范北齐。但近年来随着形势吃紧,梁国也开始在淮南、江北的平原地区训练骑兵,以作为开战后的后备军力。

  由于江淮是王家的势力范围,再加上萧若望要借助其财力,所以两座大营,尤其是江北大营一直都处于王家的掌控之下,江淮骑兵的训练也是以王家为主导进行的,这便在无形中给王家增添了一副筹码。

  此时云凌铁骑发生变数,王喜自然而然想到了这里,只有再打造出一只与云凌铁骑实力相近的军队,才能确保皇后和太子在临安城中的地位稳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