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交换

  刚刚还称呼着李大郎,现在就变成了亲切的堂弟,人对人的交情感官转换只在一瞬间。

  李师闰却是没感觉有什么。

  这种吹嘘在后世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就是疯狂说好话,怎么牛怎么吹,谁还没学过两手了?

  不过这时代的人,脸皮好像要比自己预料中的薄不少啊。

  灵堂里气氛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正如之前李瑾所预料的那样,如今在这里的李氏子弟,其实都抱着要对李师闰挑事的想法。

  当然,这个挑事不是自己一个人傻愣愣地去挑事,而是在气氛酝酿到一个极点的时候,大家一起暴起发难。

  毕竟之前李善衡带着郡公府部曲,跑到众人府中‘亲切交谈’的事情,大家可还记得呢!

  不过如今李师闰都已经把众人夸成了这个样子,在这个时候发难,确实不太好。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刚被夸完就反手怼人家的事,能干吗?

  不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刚刚略有些要炸裂的气氛,逐渐回归正常。

  李瑾感受着灵堂气氛的变化,也不由地感到有些可惜。

  如果没有李师闰这般毫无底线的对众人的吹捧,那如今就该自己登场取代李师闰的位置了。

  可惜的同时,在心中,李瑾也将李师闰的威胁程度,又往上提高了一级。

  毕竟自古以来,足智多谋的人从来不少,喜欢踩着别人上位的人在史书上也并不少见。

  但如果既有脑子,又有魄力,同时还能这般没有底线的,倒还真是不怎么多见。

  而且这样的人物,都能在史书上留下不少的篇幅。对于李瑾而言,显然不能再将李师闰视为跟李瞿一般的小辈了。

  当然,即便是李师闰运气好,但如果对于国公府家产没有一个合理分配方法的话,即便是再没下限也没用。

  夸人,只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但大家要的,是实打实的好处。

  李师闰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在另有一人问出“国公府打算如何交换田产商铺”之后,李师闰便给出了他和左氏商讨好的方案。

  “如今国公府共有良田五千七百余顷,而且这些田都分布在京城周围,不需要舟车劳顿。

  至于商铺,国公府如今倒是不多,只有在京中的十几间铺子,其中包括在利人市的一间上等铺子。

  嫂嫂如今愿意以国公府的名义,将这些良田商铺与诸位手中的山泽盐矿等无用之地交换,一亩良田换五亩山泽盐矿这等无用之地。

  如果是商铺的话,一间商铺换二十亩,至于利人市的那间铺子,大家若是有需要,可以竞价交换。诸位以为如何?”

  李师闰话音刚落,灵堂内部就已经变得开始有些吵闹起来了。

  李瑾听着这些话,不由地皱眉沉思。

  山泽盐矿这等无用之地……嗯,其实也不能算是无用之地,就比如山,山里就有树,有野味,有着不少可以利用获利的东西。

  但如果要定性这玩意有没有用,也要看拿什么跟这些比。

  如果换成良田,那山泽所能产出的利润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毕竟山之所以叫做山而不是田,就在于这玩意产不出粮食。

  大家虽然能力平庸,但出身世家,基础的眼力还是有的。

  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一个是粮食,一个就是地!

  而良田恰恰是既能包括粮食,又是属于地一类的最值钱玩意!

  五亩山泽换一亩良田,若是看数字像是亏了,但如果真的论起来,别说五亩山泽换一亩良田,就是十五亩山泽换一亩良田,愿意交换的也大有人在!

  申国公府如今要五亩山泽换一亩良田,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不过看起来不错,但还是有人察觉出了不对劲。

  毕竟看模样是白送,但自己总还是要拿出山泽这类无用地的。

  虽然这玩意大家都有,但总有一些人他没有这么多地,自然而然,他就不愿意了。

  一人起身道:“堂弟,我等怎么说都是祖父的子孙,同属一家,为何要交换啊?”

  此言一出,立刻引得不少人附和。

  这些都是家财算不得丰厚的那群人。当初李筠将众人赶出,其实也是分了一部分家财的。毕竟都是同属一家。

  可李筠也是个势力的人,自然不会均分。当时有官职在身,像李师闰的父亲李浑,还有几位即将要去外面任职的刺史,分的就会多些。

  像李瑾这般爵位不高,关系一般,四十多岁连官职还没混到一个的人物,分得的东西自然就要比其他人少不少。

  这就导致虽然大家都从国公府出来的,但身家却是不一。

  如今李师闰提及交换,这些比较穷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他们有点亏啊。

  李师闰笑了笑,淡淡道:“兄长可不要忘了,当初大家从国公府出去,虽然原因不少,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朝廷输籍法的推行。

  虽然大家血缘亲近,但从朝廷的角度,大家和国公府是不一样的。兄长今日不想交换,难不成是要强占国公府的财产吗?”

  如果说刚刚是恩,那李师闰如今这番话就是威了。

  强占国公府财产这几个字一出,顿时浇灭了不少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而且李师闰说的也确实在理,输籍法也确实是朝廷推行的政令。

  若是自己这些人再不识好歹,除了要背上一个强占国公府财产的罪名以外,恐怕还要再背上一个阻挠朝廷施行政令的名头。

  虽然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但最起码这些李氏子弟之前眼中那几乎毫不掩饰的贪欲,已经消散了不少。

  一人有些迫不及待地道:“堂弟,你所说的可是真的?”

  他跟之前那人不一样,算起来,他是众人中府中财产比较富裕的一个,对于他而言,交换也好,瓜分也罢,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反正都是白送。

  甚至,他还更希望是交换。

  毕竟李师闰刚刚可是说了,国公府就五千七百余顷良田,这可是有数的,换一点可就少一点。

  自家家大业大,若是交换,自然占得好处就会更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