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果可以的话

  刘备在世的时候,手底下猛将如云。

  有五虎上将,还有诸多的青年将领。

  可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能用之人极少,曾经的五虎上将只剩下了常山赵子龙。

  此刻的赵云已经花甲之年,不复往日的巅峰。

  诸葛亮虽然有万丈雄心壮志,却败在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空城计虽然唬得住司马懿一时,可却唬不住司马懿一世。

  何况司马懿要比诸葛亮活得更久,这就是司马懿的优势。

  从失街亭再到空城计,其实都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而最后的斩马谡,是诸葛亮在维护蜀国的最后一点统治。

  诸葛亮一生对蜀国可谓是尽心尽力,原因自然还是因为刘玄德的仁义。

  在诸葛亮最落魄的时候,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有应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

  诸葛亮对于刘备是忠心,那么对于后主刘婵则是仁义。

  不过此刻的诸葛亮无可奈何,因为刘婵本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杨小秋演完空城计后,对诸葛亮也表示切身的同情。

  可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如此,才能够被后世人牢记在心。

  毕竟司马懿此人在后世的评价里面,不怎么好,他的性格也不为人所喜。

  只怕如果能够回到三国时期,没有一个人不愿意成为诸葛亮。

  至于司马懿,也许那些野心家也愿意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因为啊,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失败的人,永远被刻上了失败的痕迹。

  这场戏也让台下的观众看得入迷,他们好几时都感受到了杨小秋扮演的诸葛亮的魅力。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戏好,他们就愿意捧场,他们也很容易得到满足。

  下了戏台,卸了妆,杨小秋也十分的满足。

  因为台下的人认可了自己演的诸葛亮,自己和大师兄二师兄也配合得十分的默契,就是不知道下一次的表演,会在什么时候了。

  这一晚,无话。

  而日子也平平静静的又过了几个月。

  师父让自己写的戏,也就是嫦娥,自己还是没有能够写出来。

  杨小秋倒不会觉得自己笨,创造一个京剧戏本,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若是自己什么都能够做,自己也会觉得很了不起。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底蕴还没有到这个地步,所以写不出来。

  杨小秋最近也看了好多关于嫦娥的典籍,只是嫦娥此人啊,杨小秋还是捉摸不透。

  他就感觉,嫦娥和三师姐一样,都是喜欢别人去猜他心思的人。

  最近这段时间依旧十分的不平静,各种事情堆积而来。

  自然,其实和杨小秋的关系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杨小秋就觉得这个朝廷是越来越懦弱了,对洋人实在是太卑躬屈膝了。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如果后世的人知道,只怕会想要将清廷的统治者和官员都骂上一遍。

  而杨小秋最近也在做一件事儿,那就是写书。

  他写的书是不对外发表的,就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写进这里面。

  希望后世的人看见这个,能够知道清廷这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书也绝对不能够让任何人知道,因为写这,若是被公开了,那就是死路一条。

  杨小秋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他还想要好好活着。

  倒是进入了下半年后,也就是立秋以后,三师姐每天魂不守舍的。

  杨小秋自然明白其原因,那是因为北洋女子公学创办了。

  杨小秋看得出三师姐想去,可这个公学不是为了他们这样的人准备的,所以去不了,她也没有资格去。

  杨小秋也无能为力,知道归知道,可自己也不具备这个实力。

  而这个公学,说白了,还是以教女子如何做贤妻良母为主的。

  可意义,在二师兄说来,是意义深远。

  也许新时代的女性主义会萌根发芽。

  因为新时代女性不仅仅是贤妻良母那么简单,他们还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责任。

  她们也可以和男人一样。

  当然,这也只是二师兄的推测,是不是能够实现,还任重道远。

  倒是这一年快入冬,和入冬以后的两件事情,引起了举国的哗然。

  第一件事情就是长沙起义的流产,第二件事情又是在上海,发生了亚齐夫事件。

  长沙起义是由黄兴等人发动的,不过由于兴中会的人不小心泄露了消息,导致了这次起义的破产。

  黄兴等人自然也被通缉。

  不过他们这群人一直在被通缉,也不会觉得奇怪。

  倒是二师兄一直在担心,直到清楚黄兴逃离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杨小秋自然会给二师兄打掩护,二师兄原本还想要去找黄兴的,不知道为何放弃了。

  而所谓的亚齐夫事件,那就是欺人太甚了。

  这天,该舰士兵特兰堤·亚齐夫在南京路外滩乘坐火力车,不但拒付车资,反而执斧行凶,将一过路宁波人周生有劈死。

  租界内华捕将其抓获,巡捕房却将凶手送到俄驻上海领事馆,俄领事又将他释放回舰。

  外国官员如此草管人命,激起了上海人民的公愤,掀起了拒俄运动的高潮。

  这场交涉进行了许久,直到新的一年,也就是步入1905年才出现结果。

  亚齐夫被判刑八年。

  这是国民公愤第一次获得了胜利,也是极大的进步。

  清政府就算再独裁,可全国人民的心意它还是得看到的。

  又是新的一年,伴随每年来的,都会下雪。

  这雪下得很大,又将北京城都给冻住了。

  所有人还是非常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往哪儿走,杨小秋也正式步入了二十五岁,来京城已经五年了。

  这五年里,估计谁都没有自己变化大。

  他的书也写了十几万字了,名字还没有相好,但他还是会将一些听到的故事写下来,也许未来有人能够看到自己的故事,然后著书出版。

  这也算是杨小秋的一个心愿。

  他其实心愿挺多的,也挺复杂的,就是希望自己以及这里所有的人,都能够好好的。

  如果,如果可以的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