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错了

  又是一日朝会。</p>

  如今关内的防灾、赈灾工作已经进入平缓阶段,总体来说都在控制之内。</p>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p>

  当然秋季还没到,但蝗虫的寿命有限,总有一天会相继死去。</p>

  蝗灾也会随之消弭。</p>

  少府监窦德素在殿上向李世民汇报目前粮价的走势。</p>

  目前粮价在低价粮的冲击下,下跌非常快,让人猝不及防。</p>

  一些封仓的粮商大为恐慌,赶紧开市止损。</p>

  但殊不知市面上的粮食多了,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大,丝毫不能影响粮价的走势。</p>

  反倒是有人开了先例,其他粮商心里能平衡吗?</p>

  于是争相效仿之。</p>

  一时间大量的粮食流入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供不应求转换为供大于求的状态。</p>

  粮价也直接突破今年的最低值。</p>

  听到这,李世民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p>

  同时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那个朴实无华的面孔。</p>

  士信啊士信,你这个世之虎将竟然生出一个麒麟之子,着实让朕羡慕的紧。</p>

  当初朕有愧于你,而你的孩子还在幕后一直帮衬着朕……</p>

  是时候亲自去看看这好孩子了。</p>

  至此,李世民终于腾出时间,也下定了决心。</p>

  窦德素之后,大理寺少卿胡演也有事上奏。</p>

  原来他奉命收押犯人,其中有一些世家子弟拒不到案,特来请示。</p>

  李世民把脸一摆,不甚客气的道:“该怎么做还要朕来教你吗?</p>

  敢藐视大唐律法,当从重处置!”</p>

  “臣遵旨!”胡演垂首退了下去。</p>

  “诸位卿家!”</p>

  李世民昂然起身,俯视众臣道:“自关中干旱以来,朝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曲曲折折,峰回路转。</p>

  今天,我李世民在这里,抛开君臣身份,将这段时间一直深藏于心中的想法和诸位说上一说。”</p>

  听到他自称我而不是朕,众臣都纷纷垂头,暗暗思索眼前到底是个什么状况。</p>

  “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这几句话的意思,想必诸位都懂。”</p>

  李世民缓缓走下天阶,边走边道:“灾难伊始,我就将操控粮价的方法在这大殿上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p>

  </p>

  在我看来,此事关乎国家生计,乃至影响对梁师都用兵,满堂君臣应齐心协力,共同应对。”</p>

  “克明。”李世民来到杜如晦面前。</p>

  “臣在。”杜如晦微微躬身。</p>

  “若大唐衰败,对你等可有益处?”李世民淡淡问道。</p>

  “不敢!于君于民皆大不利,臣亦有愧于陛下,有愧于百姓,无面目立于庙堂之上矣!”杜如晦深深一拜。</p>

  “克明何愧之有?”李世民拍拍他日渐瘦削的肩头,“你身兼数职,任劳任怨,从未有私。</p>

  近来你身体抱恙,反倒是我对你太过苛刻了。</p>

  容我好好思量一下,安排合适的人手为你分担重任。”</p>

  “多谢陛下!”</p>

  这种事杜如晦自然不能坚持,否则会有专权之嫌,只能听从君王的安排。</p>

  “裴寂。”李世民将杜如晦扶起,又走向司空裴寂。</p>

  “臣在。”裴寂俯首。</p>

  “若天下大乱,对你等可有益处。”李世民问。</p>

  裴寂奏对:“毫无益处。</p>

  臣愿大唐风调雨顺,国运昌隆。</p>

  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唐强盛,臣亦与有荣焉。”</p>

  原则上来说,大唐官员不得从商,但李世民靠少府赚私钱起了个坏头,官员也就悄悄效仿。</p>

  大家心照不宣,各自安好。</p>

  自从私设水力磨坊被放到明面上之后,裴寂这方面低调多了。</p>

  但有件事毋庸置疑。</p>

  世道要是乱了,朝廷式微,他还能依靠自己手上的权力去谋取利益吗?</p>

  其他的世家大族他会买他的帐吗?</p>

  要知道就算是世族之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p>

  “嗯……”</p>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环视整个大殿,道:“诸位都是我所倚重的大臣,这么浅显的道理想必心里明白。</p>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政令需要隐瞒你们的。</p>

  但……</p>

  我似乎错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