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出谋划策

  就在何超昏昏欲睡之时,突然他感觉到帐篷帘布微动,一个身影瞬时闪入帐篷中。[浏览本书最新章节,请登陆]

  他赫然心中大惊,急忙抓起身旁的长剑,并高声喝道:“是何人?”

  只见该人竟一下子钻入了他的被窝,并轻声说道:“是我呀。”

  何超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李婉,他顿时惊声说道:“这是在前线大营,万一被人看到则不好,特别是被秦王知道了就完了。”

  李婉娇声嗔道:“被人看到有如何,我身为大唐公主,莫非还惊怕他人,而且二哥一向最疼我,他不会说什么的”,然后,她顿了顿声,羞涩低声说道:“过来的一路上少与你亲近,人家很想你”,说完,身体紧紧贴紧何超,抱着他的脖子,依偎在他的怀中。

  如此娇美如花的少女窝在怀里,能不心动吗。

  顿时何超不禁意乱情迷,魂消魄散,他抱着李婉准备翻身而上。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帐外远处有人高呼:“有刺客,抓刺客。”

  何超猛然从情迷中惊醒,他对李婉低声说道:“你在这里呆着,我出去看看”,说完,翻身而起。

  他随即披衣拾剑出帐而去,只留下李婉在被窝中恨然不已。

  此时营内到处是火把,映得通红,唐军将士们在营内四处搜寻刺客。

  何超在不远处找到了长孙志,他刚刚从秦王大营赶回。

  长孙志立即向何超将出现刺客事情简单说了一下,何超才知道刚才有几名刺客准备刺杀秦王,他们刚到中军帐外却被卫兵发现。

  双方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后,唐兵将大部分刺客当场诛杀并活捉了一名刺客,但仍是让一名刺客脱身逃跑了。

  此时估计这名脱逃的刺客还在营内,李世民要求务必将这名刺客抓到,因此目前全营都在搜查中。

  何超听罢,要求长孙志立即带领飞骑营数支小分队将全营的所有军帐内都翻查一遍,同时又派遣几队人马在营外巡逻,避免再有刺客闯入。

  长孙志随即应声而去。

  想到春意盎然的李婉还在自己军帐内,等着自己回去继续温存**,何超急忙转身回军帐。

  就在他走到自己军帐不远处时,突然间,他似乎听到有人轻微声。

  他顿时心中大愕,立刻想到是否是刺客。

  何超手提长剑悄悄往响声处靠近,并精目闪闪仔细查看。

  果然,他在两个帐篷之间的黑暗处隐隐看到一个黑影正蹲在地上,而地上似乎还躺着一个人。

  此时黑乎乎的,他看得并不是很清楚。

  何超悄悄绕到帐篷的后面,从蹲着的那人背后慢慢靠近。

  当距离只有一丈远时,只见何超一个纵身前跃,顿时将该人紧紧按倒在地上。

  这时,他听到该人低哼一声,随即就一动不动了。

  何超起身一看,此人身穿黑色夜行衣,手持一把长剑,从其衣着打扮看肯定不是唐军将士,因此很有可能便是今晚的刺客。

  何超小心警觉的将黑衣人翻过身,赫然发现该人身上多处受伤,其中腰部中一剑颇为严重,此时伤口处仍是鲜血直冒,估计是失血过多而晕倒。

  而黑衣人旁边的地上还躺着另外一名黑衣人,何超上前伸手到其鼻翼出探了一下,竟发现他已没有了气息。

  何超望着地上晕倒不醒的黑衣人,虽然他知道其可能就是今晚逃脱的刺客,但望着其腰部泊泊淌着的鲜血,他于心不忍眼睁睁看着他死去。

  古人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超立即下定心将其救活,然后再交予李世民处置。

  想到这里,他立即抱起该刺客疾步赶往他的帐篷,需要尽快进行止血。

  当他进入帐篷时,发现李婉已经离开,此时他顾不得多想,赶紧撕下布条给该刺客止血。

  一番手忙脚乱后,他终于将该黑衣人腰部伤口的血止住了,同时也包扎好了。

  此时该黑衣人仍处于昏迷状态。

  何超清洗自己身上的血迹后,立即前往李世民的中军帐准备进行禀报。

  当他赶到中军帐时,看到军帐外士兵遍布、防卫森严。

  军帐内灯火通明,秦王李世民正高坐在帐上虎皮大椅上,下面站在两排将官,而军帐正中间则跪在一名黑衣人,只见黑衣人被捆绑严实,满身血迹,蓬头垢面跪在地上。

  何超进入军帐后,随即站在左排武将队列的末尾,他想等到李世民处理完这桩事后再进行禀报。

  突然他听到李世民对黑衣人大声喝道:“你快点交待你的同伙在哪里?”

  话音落下许久,黑衣人仍是头搭着跪在地上而不吭声。

  帐内异常安静,只听到黑衣人头上淌着的鲜血滴在地上发出的“嘀,嘀”声。

  这时,李世民高声怒道:“将他耳朵给我割下来,看他说不说。”

  顿时两名军士闻声而上。

  一个按住刺客,一个人手持匕首,只听到该黑衣人惨呼两声,两支耳朵给割了下来。

  何超看得心惊肉跳,还从未见过如此残忍的逼供。

  此时黑衣人已是满脸鲜血,不成模样。

  这时李世民再次喝道:“你说不说。”

  黑衣人仍未吭声。

  李世民怒道:“将他鼻子给我割下来。”

  不多时,又是一声惨呼,黑衣人的鼻子也被割了下来。

  此后不管李世民如何问,黑衣人像似哑巴般,就是低头不言。

  不多时,已将黑衣人耳朵、鼻子、双手和双脚都砍下了,此时黑衣人像一团肉泥般躺在血泊中。

  场面惨不忍睹,何超已不敢看,而此时黑衣人象石佛般仍旧不开口。

  李世民怒不可遏,大声吼道:“将他拖到外面吊到大柱上,给我好好伺候,就是不能让他死了,我要让他生不如死,看他是否还嘴硬”,话音落下,旁边军士就要将该人拖出帐外。

  这时何超再也仍不住了,他立即站出列,朗声说道:“启秉秦王,或许此人真的不知其同伙此时在何处,既然已将其处置如此,要不就放了他吧。”

  李世民冷冷望着何超,凌然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残暴不仁?”

  何超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这么想,他急声说道:“末将不敢,只是见此人顽固不化,估计这些严刑逼供的手段也难于撬开他的口”,突然间他脑中灵光一闪,接着说道:“末将倒是有一个办法让他开口,不知秦王能否让末将试试?”

  李世民顿时一愣,急声说道:“你有办法?那快试试。”

  何超随即缓缓走到黑衣人身旁,弯身轻声对他说道:“我已找到你的同伙,他此时正在我军帐中疗伤,目前无人得知,甚是安全。”

  他话音落下,黑衣人顿时一震,抬起眼睛望着他。

  黑衣人望到何超脸露怜惜和关切之情,他似乎明白何超没有骗他。

  何超紧接低声说道:“你就和秦王开口说你同伙已经离去,就不要遭受这般痛苦折磨了。”

  该黑衣人感激的望了何超一眼,低声道:“多谢。”

  他随即抬头对帐上的李世民沙哑高呼道:“你暴虐无道、残暴狠毒,必当遭天打雷轰,我同伴已离去,你休想寻到他”,说罢,他猛然咬断舌根,顿时喷血而亡。

  一旁的何超看着如此凄惨的情景,也忍不住黯然遗憾。

  李世民看到此情景也无可奈何,只好命人清理地面,继续商议军机大事。

  他高声对帐内众将说道:“目前窦建德的大军已渐渐逼近,我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大军去阻击窦建德夏军,另外一部分人马则继续围攻洛阳。

  目前形势很是危急,如果我们不能阻击窦建德大军则会腹背受敌,陷入绝境,因此我们需要安排主力人马去阻击窦建德,但洛阳城内还有王世充近十万人马,虽然城内已半年饥荒成灾,军力大大减弱,但对我们威胁仍很大,如果我们留少数人马围攻洛阳,可能会给王世充可趁之机,让他们有机会冲出包围,而一旦他们突围了,则一定会与窦建德夏军前后夹攻我们,而我们则必败无疑,因此今晚本王想再听听众位的意见。”

  此时帐内众人皆清楚目前的严峻局面,急赶而来的窦建德夏军加上城内王世充的郑军接近三十万号人,而此时前线唐军只有十万人马,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此战如何能打。

  顿时,帐内众将也都没有主意,各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心急如焚。

  而何超早已从唐史中得知此次战役的结果,因此他脸色并无一丝惊慌,而在队伍后面如闲庭信步般轻松的看着大家一会皱眉沉思,一会高声争吵

  众将们百态众生的神态,让他内心中不禁啼笑皆非。

  而刚刚李世民残暴凶残的一面,也让何超对李世民的良好印象大打折扣,与他从史书上了解到的那位知书达理、任贤纳谏的李世民判若两人,天壤之别,让他之前内心中的激动之情也荡然无存,留在他脸上只有淡淡的失望。

  因此他也并不想急于替李世民排忧解难,而是站在队伍后头,自个优哉游哉。

  此时坐在大帐之上的李世民早也注意到表情与众不同的何超,因为何超的脸色表现与周围众将差异太大,在人声鼎沸中军帐中,何超如同一叶轻舟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一样,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鹤立鸡群般站在人群中。

  突然间,李世民高声问道:“何将军,你有何见解?”

  何超顿时一愣,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先问他,毕竟帐内多的是经验丰富的名将,怎么也不应该先问他。

  这时,帐内正在纷纷议论的众将们也偃旗息鼓,大伙静静的望着何超。

  只见何超淡淡一笑,稳稳步出队列,面对帐上的李世民朗声说道:“首先末将认为此战秦王必胜。”

  此言一出,众将皆哗然,目瞪口呆,此时帐内均是多久经沙场老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刚刚从长安赶来的毛头青年小伙竟口出狂言,说出这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

  可恰恰相反,李世民就是喜欢何超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冒险的年轻人,这也是李世民自己的性格,他顿时高声问道:“你有很高见,如何击溃窦建德大军有如何攻破洛阳城?”

  何超沉声说道:“此役关键之处在于震王阻窦,而且必须速战速决。”

  此话一出,又是震惊全场,众将面面相觑,均不明白何超的意思。

  但李世民心中异常高兴,他完全领会到何超此话的含义,而且这也是他所想的。

  他急声问道:“如何一个震王阻窦?”

  何超缓缓答道:“窦建德久居河北并不熟洛阳地形,此时率兵长途跋涉赶赴洛阳,大军必定疲于奔命,我唐军只需分派一股勇猛小队人马在其必经途中的某险要之处守候,以逸待劳,即可一举击败窦建德夏军,同时我唐军大部分人马则留在洛阳继续围攻,阻止王世充军队突围,只要王世充军队不敢突围,我军必定能取得这场胜利,这就是震王阻窦之法。”

  何超此番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点到要害,首先他对目前敌强我弱的局面是有的充分考虑,并特别提到这场战役的重心是必须继续围攻洛阳,王世充军队是否突围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之处,这个分析和秦王的想法非常吻合。

  李世民突然间感受到了何超卓越的军事才华,如同在沙堆中突然见到一颗珍珠般,他双目精光闪闪,激动问道:“那你认为应该我唐军在哪处阻击窦建德大军为好?”

  何超朗声答道:“窦建德大军是经过河北道赶赴洛阳,其必经过武牢关,而武牢关地形复杂、山势险恶、通关道狭窄而两边皆高山险璧,易守难攻,末将认为该处是阻击窦建德大军的最佳地点。”

  李世民听罢,心中大喜,武牢关也正是他心中最理想的阻击地点,何超竟与他想到一块了,而他此想法他还未与任何将领讨论过,但何超今晚却是将他的想法全盘说了出来,顿时让他心中有了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李世民久经事故,故装作不解,疑声问道:“可窦建德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依靠区区一个武牢关能阻挡吗,同时我唐军需要派多少人马去阻击?”

  何超看过史书上的记载,知道历史上武牢关之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采纳了郭孝恪的建议,并亲自率领三千玄甲军在武牢关以少胜多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全面击垮,同时活捉窦建德。

  他立即果断说道:“只需三千玄甲军即可。”

  顿时语惊全帐,三千兵马竟敢阻击二十万大军,简直是以卵击石、以蚁阻象,完全不可理喻。

  略懂兵法的人都知道就算是要以少胜多,也必须是兵力相差不能太悬殊,此时敌我兵力相差近七十倍,几乎不能战胜敌军,让帐内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敢想象。

  这时左排前头站出一人,只见此人身穿白盔银甲、面如冠玉、腰圆膀粗、身穿高大、头戴朝天冠,大概只有十**岁模样。

  只见他满脸怒气喝道:“哪里来的胆大妄为家伙,就敢在中军帐内信口开河,胡言乱语,速速给我拖出去。”

  李世民立即高声说道:“三弟且慢,不妨咱们听他说完,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们应当广纳贤言”,说罢,他对何超说道:“你继续说如何用三千玄甲军可击退窦建德二十万大军。”

  何超听到李世民称那人为三弟,立即知道此人是齐王李元吉,他在唐史上看过记载说李元吉武功高强、艺高胆大,早期对李世民非常忠诚,只是到了武德后期见李世民功高德重而心生妒意,才联合太子李建成欲击垮李世民夺得皇位,但却被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将李元吉和李建成一并杀死,最终抢的皇位。

  何超缓缓说道:“末将分析有二,其一是兵家言道: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因此末将认为虽然窦建德号称二十万大军,但其军队士兵大部分是强募而来或招降败兵,故法令不明,军心不稳,行军作战时人心不齐,指挥不力,虽是二十万大军,其威胁并不足为惧。

  其二是武牢关地形险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只需一千名兵力守关即可,而令两千名兵力从两侧冲击敌军,由于武牢关前面的山关地形时显月牙形,一旦大军的前军受到攻击时,由于地形狭窄,后面的大军难以上前援助,倘若前军抵挡不住则向后侧退,而后方部队由于地形狭窄而不能及时侧退,这样就势必造成前后军之间相互冲抵而造成混乱,最终被彻底溃败,因此我们一定要用最勇猛的玄甲军进行集中突然攻击,只要一举击垮其前军部队,则其全军必将溃败。末将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使用得当则必定能收到奇效。”

  说完这番话后,何超定眼望着秦王和帐内众将,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众将们此时都在低头沉思,毕竟何超的想法虽然异想天开,但分析异常透彻,可行性很高。

  顿时中军帐内寂静无声。

  突然间,李世民哈哈大笑声打破了沉静,他朗声笑道:“何将军分析得非常巧妙,甚得本王之意,正所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若勇则不畏敌众,看大家有什么其他看法?”

  这时,左排队列中站出一个人,对李世民沉声说道:“末将认为三千玄甲军阻击二十万窦建德大军的想法并不可取,原因是虽然武牢关地形利守难攻,但时间一长,仍难以抵挡其大军,而且窦建德大军也可分成两路,一部分攻击武牢关,一部分绕过武牢关赶赴洛阳,到时其这股人马与洛阳城内郑军联手对我唐军进行前后夹击,顿时会让我军陷入绝境。”

  李世民问道:“那世勣兄有何建议?”

  何超知道此人正是右三统军李世勣。

  只见李世勣缓缓说道:“末将仍是提议从洛阳退军,一部分大军留守在僮山以北的潼关阻挡窦建德夏军和王世充郑军,潼关城墙坚厚、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倘若我军的十万兵马在该处驻守应可阻挡四十万敌军,以此同时我们再一面联合突厥军队,与其联军攻打敌军,应当可以一举击败窦王联军”,只见其话语刚落,帐内众将纷纷附和,表示赞成。

  这时右排也闪出一人,并高声说道:“我赞成李将军的提议,目前关键之处是不能让窦建德夏军和王世充郑军联手对我唐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倘若我军分散兵力,一面阻击窦建德大军,一面围攻洛阳,则很有可能会被夏军和郑军伺机集中兵力击垮我军,到时只要我唐军任何一面被击垮,则就形成被夏郑联军联合包围之困境。”

  然后他双手一拱,向李世民再说道:“请秦王明鉴定夺,切不可冒然分兵,否则我唐军主力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到时大唐也危在旦夕啊”,说到最后一句时,语气已是恳求切切。

  李世民一看此人正是虞世南,他深知其人精通文韬武略、处事谨慎,此时他此提议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见众将都极力主张从洛阳撤军,顿时李世民陷入沉声中。

  其实李世民早已有了想法,而且与何超的提议完全相似,即主动出击并击垮窦建德大军,只要窦建德人马被击垮,则洛阳不攻而破,而且以他的性格绝不可能屈服防守反击的策略。

  此时他在思索如何说服帐内众将。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来打破僵局,为李世民排忧解难,这个人会是谁呢?

  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最了解李世民的性格,他深知李世民内心肯定不愿意退兵,否则早已落实安排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将大军留在洛阳前线,他与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何尝不知道李世民骨子里流淌着永不屈服的倔强性格。

  只见长孙无忌缓缓站出来,肃然一躬并朗声说道:“属下如果我唐军主动从洛阳撤退,不见得可取,倘若我军仓促撤退,洛阳城内的王世充大军可能会骤然出城追击我军,到那时我军还未达到潼关则可能已损失惨重。”

  李世民当然也了解长孙无忌,知道他话中有话,连忙急声问道:“长孙兄有何提议?”

  长孙无忌道:“其实属下赞同何将军的提议,一方面安排精锐小部队赶往武牢关阻击窦军,另一方面将唐军主力留守洛阳并加强对洛阳城的围攻,倘若我军能借助武牢关易守难攻之势将窦军击垮,则洛阳也不攻自破,如果阻击窦军失败,而我军在这期间能攻破洛阳,则也可借助攻破洛阳之势一举击败窦军,而最差情况就是我军阻击窦军失败,同时也未能攻破洛阳,属下认为此时再快速侧退也不迟。”

  长孙无忌落落有理,说得滴水不漏,让一旁的何超也不禁暗自感叹,果然是人精。

  而长孙无忌的话正中李世民心怀,他顺势高声说道:“长孙兄之言甚好,主动出击强过被动防守,本王就这么决定了,我唐军分兵两路,一路精兵立即攻打武牢关,务必在明日给我拿下武牢关,然后在该处阻击窦建德大军,而另外一路主力大军则留在此处对洛阳城加强围攻,争取尽快攻破洛阳城。”

  他接着大手一挥,大声说道:“本王意已决,请众位爱将不能再有异议,同时本王将亲自率领三千玄甲军精兵赶赴武牢关进行阻击窦建德大军,此处大军由三弟元吉统领,加强对洛阳城的围攻,望大家齐心协力,一举歼灭窦王敌军!”

  此时帐内众将见到李世民斩钉截铁的神色,话语果断干脆,并且大家深知其性格处事坚决,而不喜他人争辩,因此众人也不再发言,静静听候李世民的调遣。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