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渡过黄河(9)

  尤世威和几千官军士卒已经被包围在元昌山十几天了,马肉也也已经吃完,水更是一滴也没有。这十几天来,破寇军除了喊话让人投降外并未主动发起一次进攻,决心利用围困战术活活把官军困死在山上。开始几天,尤世威还组织了几次突围,结果每次突围都铩羽而归。后来几天,马肉越来越紧张,官军也没能力突围了,每天都有人下山投降,每天都有投降的官军端着热食向山上喊话。官军越来越骚动不安,尤世威觉得自己也越来越控制不住军队。

  有时候,尤世威甚至盼着破寇军能够快点总攻,将自己一刀结果了算了,自己也好早一点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但破寇军似乎耐心的很,没有一点要发动进攻的迹象。

  “唉……”叹一口长气,尤世威颓然坐在地上。旁边一个亲兵端着一块马肉递过来道:“将军,吃点东西吧?”尤世威无力的摇摇头,笑道:“不用了。”环顾四周,继续道:“你们跟着我受苦了。要不……你们都下山投降吧,我不会怪你们的。”一个亲兵小心翼翼的道:“将军,咱们一起投降吧?破寇军优待俘虏,将军投降定能受到重用。”尤世威苦笑道:“我一世英名,今天投降,将来史书会骂我的。”

  亲兵道:“将军,今日局面,非将军要投降,而是不得不投降。大人沦落至此,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将军何必固执呢?破寇军一旦得了天下,您将来也算是开国功臣了。史书上不仅不骂将军,反而会夸赞将军上顺天意,下应民心,弃暗投明,开创盛举。更何况,今日破寇军明明可以一举拿下我们,但却一直围而不攻,还不是想让将军主动投降?将军还是三思而后行为好。”其余亲兵和将士也纷纷相劝。

  尤世威一看这种情况,心中又羞又怒,难道自己带的士兵中就没有一个愿意和破寇军拼死到底,为朝廷尽忠而死的?还没等他从悲愤中醒悟过来,众军士几乎同时向前跨了一步,大声道:“请将军三思!”尤世威心中一惊,知道自己今天一旦说个“不”字,说不定马上就会身首异处。自己好歹也是一镇总兵,岂能死于此辈之手,头颅被他们用来当做进身之阶。想到这里,手一松,腰刀落到了地上,口中连连叫道:“罢了,罢了。我尤世威今日就随你们去吧。”

  众人大喜,心中无不松了一口气。他们刚才虽然起了杀心,但日常积威之下,要对自己听命多年的主帅下手,谈何容易?是以人人心中都盼着尤世威能够松口答应他们的请求,一起下山,大家也好都留一条小命继续活着。现在目标达到,连忙拥着尤世威向山下走去。到了破寇军阵前,按照规矩,一个接着一个把武器放在一边。尤世威走到袁吉马前跪倒在地道:“罪民尤世威叩见将军,以前得罪之处,还望将军恕罪。”

  袁吉哈哈大笑几声,翻身下马,弯腰扶起尤世威道:“尤将军客气了。今后大家就是一家人,尤将军千万别跟我这粗人客气。我破寇军以后还要多多仰仗将军呢。”尤世威连道“不敢”,随即就跟着破寇军众人前去参加宴会。

  几乎是同时,张庄的吕元进也向破寇军投降了。这次会战终于以破寇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至于破寇军以后怎么处理善后事宜,消化俘虏,管理新占领土,自是不提。

  潼关,孙传庭接到陈永福带来的王世国全军覆没的消息,当真如晴天起了一个霹雳。前几天还接着官军大胜的消息,今天就接到了全军覆没的噩耗,,战局变化之快令人难以置信。陈永福跪在地上哭道:“总督大人,众将皆墨,卑职独活,真愧煞我也!还望大人治卑职失职之罪。”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孙传庭哪里会杀他?扶起他道:“将军莫要如此悲痛。大局如此,将军独木难支,怨不了将军。”陈永福连忙叩谢孙传庭不杀之恩。

  高杰上前一步道:“总督大人,现在李自成率百万大兵北上,若与破寇军前后夹击,陕西全境不保,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也!大人高瞻远瞩,当知天下倾危,全在将军一念之差。还望大人能够快速决断,早日与破寇军谈判,解除后顾之忧,我们也好全力对付李自成。”孙传庭凛然起身道:“本官当然知道局势危急,但没有朝廷旨意,本官怎敢私自与破寇军谈判。你难道忘了袁崇焕当年的下场?”

  高杰争锋相对:“大人,潼关距京城何止千里?况且兵荒马乱,路上土匪茹毛,通信不便。等到皇上旨意下来,黄花菜都要凉了。大人三思,今日不同往日,若迟得一步,追悔莫及。”看孙传庭还是下不了决心,又道:“大人,要不,咱们先暗中与破寇军谈判,调整部署,等到皇上旨意下来,那时候咱们做个样子就行了。”好半天,孙传庭终于挥手一拍桌子,咬牙道:“好,就按你说的办。至于谈判的事就交给你了。”高杰大喜,领命而去。

  随后,孙传庭就开始了小幅度的调整部署。以牛成虎、卢光祖为前锋,由灵宝入洛。高杰为是中军,檄广恩从新安来会,陈永福守新滩,四川将秦翼明出商、洛,为掎角之势。

  高杰驾着一艘小船带着两个人渡过黄河,径自来到破寇军军营,言明求见杨靖。杨靖听到高杰来访,大为惊讶,连忙迎进,问道:“高将军,你我两军对阵,殊死相搏,可谓是敌非友。不知将军渡河而来,所谓何事?”高杰道:“大人错了。自古以来敌友本就难断,虽然现在你我是敌,但说不定没多久我们就是朋友了。”杨靖一听,便明白了高杰来意,笑道:“这话说得好,敌友本在一念之间,就看你我双方的作为了。”

  高杰大喜,起身拱手道:“杨大人,话我就直说了。现在李自成大军来袭,不论是我们还是你们,都大劫难逃,难道大人就没有任何忧虑之心?”杨靖呵呵一笑道:“高将军,你这话可有些不对了。李自成与我破寇军乃同属反明义军,同气一支,他们北上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有什么好忧虑的,该忧虑的恐怕应该是贵军吧。”高杰豁然道:“大人此言差矣!曹操等匪与李自成关系要好的多,还不是被杀了?况且破寇军与李自成向来没有关系,岂能幸免?现如今,李自成百万大军来袭,我军不能幸免,贵军也难逃厄运。”

  杨靖喝一口茶笑道:“那也是贵军先灭。再说了,你说的也仅仅是推测而已。说不定李自成只是想攻打你们,与我们破寇军无关。”话音刚落,李连秋跨步走进来接口道:“说的正是。”

  高杰向李连秋拱一下手,方对杨靖说道:“大人岂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昔日,曹孟德率百万大军挥兵南下,剑指长江,要剿杀刘备。本来与孙权无关,但孙仲谋雄才大略,知道刘备一亡,下一个就是自己,于是便和刘备组成联军共同抗曹。今日李自成妄称‘顺王’率兵北上,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所谋之大,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人竟然说这与破寇军无关,岂不好笑至极?”

  李连秋“哼”的一声说道:“那依高将军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做?难道要与你们‘化干戈为玉帛’,联手抗敌?”

  “正是。”高杰不慌不忙的道,“前两日,你们破寇军在北边榆林一带取得大胜,战果丰硕,闻名秦晋。但正所谓见好就收,咱们再这样相斗下去,谁都讨不了好处,不如停手罢战,免得让李自成等辈得了便宜。”杨靖看了一眼李连秋,见他点头,站起来故作沉吟一会儿,扭身笑道:“高将军说的很有道理,我大致上同意将军的看法。至于具体的,你和李连秋李先生去谈吧。”高杰喜形于色,连声答应。

  几天后,破寇军与潼关的官军终于达成了协议。官军允许破寇军占领晋南全部和陕北部分地区,当地官吏任免、财税税赋等一切事务均归破寇军治理,官军不得穴手;破寇军保证在官军与李自成相斗之时,不会进攻官军,并且提供除兵员以外的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份暂时协议,两方各取所需,都很满意,基本达到了各自目标。杨靖拿着协议书笑道:“一张破纸竟然讨论了好几天,当真令人郁闷的紧。”

  李连秋笑道:“自古以来,双方谈判都是这样的,讨价还价比菜市场还热闹。这次由于时间紧张,两方的目的又明显的很,所以这份协议还是算比较快的。要是其他协议,最起码得需要一个多月磨嘴皮子。”杨靖哈哈笑道:“不说这些了。现在咱们的战事结束,剩余的就要看官军和李自成的战争胜负了。”<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