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垂死的张角

  黄巾军之前能守住城池,是因为仗着人多势众,还有城墙限制大汉军。</p>

  如今,大半黄巾军被李榷、郭祀一左一右杀散,剩余的也战战兢兢像惊弓之鸟一样,没办法再构筑成体系的防线了。</p>

  趁着这大好时机,丢掉盾牌的大汉军士卒轻装简行,同时通过架好的数十个云梯,从无人防守的垛口处登上了城墙。</p>

  </p>

  董卓统帅的这支大汉军,已经养精蓄锐了一上午,比起城墙上抖得跟小鸡仔似的黄巾军。</p>

  他们就像是出笼的猛兽,刚在城墙上站稳脚,便大声咆哮着向敌人冲去。</p>

  当然,黄巾军在北门城墙处的防线虽薄弱,但也有十几位黄巾军头目,也驻扎着上千黄巾力士。</p>

  可李榷、郭祀、樊稠三将的武力值,即便比不上孙坚这样的万人敌。</p>

  应对平均武力值六十左右的黄巾军头目,并带着飞熊军中最强的一批士卒,正面击溃黄巾力士还是简单加轻松的。</p>

  董卓在城墙边策马来回奔驰,挥舞着刀刃不停催促大汉军士卒上云梯。</p>

  耗费差不多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广宗城北门城墙被大汉军成功掌控。</p>

  城墙上尸横遍野,死去黄巾军流出的血水,淌的到处都是。</p>

  与北门相邻的东西两门黄巾军,想要赶过来支援自己同伴,却被李榷、郭祀带着人死死拦住。</p>

  不仅没能达到帮北门解围的目的,东西两门反倒也陷入了泥潭。</p>

  朱儁和曹操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察觉到黄巾军因调动人员支援,又被北门的情况所震惊而露出的破绽。</p>

  东门处,朱儁派孙坚这头江东猛虎,带着精锐士卒冲了上去。</p>

  西门处,曹操派眼睛还在的夏侯惇,也顺着云梯打开了局面。</p>

  皇甫嵩主攻的南门倒是没什么变化,收到消息的张梁虽然面色焦急,可始终没有从城墙上撤走。</p>

  依旧尽职尽责的堵住垛口,与皇甫嵩变着法的角力。</p>

  但有另外三处城门的大汉军连续进击,已经足以让黄巾军在广宗城中,布置的守备力量全线糜烂了。</p>

  “哈哈哈哈哈!上!快上!”</p>

  北门城墙边上的董卓,笑得眼睛眯缝在一起,手不停的在下巴摩挲着,俨然将广宗城视为了囊中之物。</p>

  ……</p>

  “外面喊杀声越来越大了!二弟,扶我下床。”</p>

  在广宗城府衙内,原先主官所住的宅院里。</p>

  一位形容枯槁,瘦得皮包骨头的男子,躺在床上极为虚弱的说道。</p>

  “大哥,你不用管,我这就出去看看!”</p>

  “放心吧!老三之前便去守城了,料想那群朝廷狗官,不会这么快攻上来。”</p>

  话音刚落,站在床榻边,披着宽大道袍的男子,关切的掩了掩被褥,便要转身出屋查看情况。</p>

  “二弟,咳…咳…,别瞒我啦!”</p>

  “刚才我看见有士卒来通报消息,你特意将人拉出去不让我听,我就知道一定是战局不妙!”</p>

  “你太平道法修炼不精,又不像三弟那样武艺超凡…”</p>

  躺在床上的男子,见自己二弟要离开,情绪激动之下连连咳嗽,等缓过劲来后,他又气若游丝地说道。</p>

  “兄长,我知道自个不中用,既不爱修道,又懒得练武,平日就喜欢游手好闲!”</p>

  “当初你游学归来,拿着天书跟我和老三说,要推翻大汉朝廷,让饿死的百姓少一些,让病死的百姓少一些,让冻死的百姓少一些。”</p>

  “我只是钜鹿郡的一泼皮无赖,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帮与我们根本没关系的外人!”</p>

  “但兄长你既然说要干,那我这个做弟弟的就跟着干!地公将军是很威风,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威风!”</p>

  “可朝廷已经包围了广宗,你、我、三弟,都要死在这里了,黄天就要灭亡了!”</p>

  听到兄长识破了自己的谎言,正要推门走出房屋的男子,猝然转过头来,眼眶微红,哽咽着说道。</p>

  “阿宝,扶我下床吧。”</p>

  “有我张角在,至少今日,黄天还不会灭!”</p>

  长长叹口气,躺在床上的男子看起来,虚弱得似乎随时会毙命,可话语中却潜藏着种睥睨天下的骄傲。</p>

  挥手屏退了围在床边,想扶张角起来,但又犹犹豫豫,不敢付诸行动的太平道弟子。</p>

  张宝上前坐于床榻,俯下身子将张角的手搭在肩膀上,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兄长扶了起来。</p>

  “我对不起你和阿梁,咳…咳…但率众起兵我不后悔。”瞥见张宝衣襟上滚落的泪珠,张角哀痛地开了口。</p>

  “我会死在兄长前面。”张宝沉默半晌,又轻声说道:“下辈子我不想再做弟弟了。”</p>

  “取道袍!”</p>

  附近的众多弟子,听到张角的命令,捧出叠好的黄色道袍,披在了如骷髅般干瘦的张角身上。</p>

  “取黄巾!”</p>

  弟子们撩起张角灰白的头发,一条黄巾军人人都佩戴的黄布条,被牢牢绑在了张角的额头上。</p>

  “取九节杖!”</p>

  一根表面瞧上去平平无奇的木棍,被众弟子郑而重之地交到了张角手中。</p>

  “取天书!”</p>

  “兄长,你重病缠身,之前又施法过多,现在若是还催动天…”</p>

  张角拄着九节杖,拍拍张宝的肩膀,打断了他的劝告。</p>

  “由天书始,由天书终,这或许就是我的宿命吧。”张角一脸沧桑地说道。</p>

  张宝迟疑了一下,还是去房间里的柜子中,拿出了三卷竹简。</p>

  “走吧!”</p>

  张角被道袍遮住了瘦骨嶙峋的身躯,精神状态也跟着变好了许多。</p>

  不等张宝扶他,张角便拿起九节杖,带着一众弟子推门走出了屋子。</p>

  因为黄巾军经常要做法,所以他们在占据广宗城后,在城中心修建了一座高台。</p>

  而张角,就抬脚往那座高台行去了,他每走一步路,便比之前更轻快一些,像是有力量在不停涌入他体内。</p>

  张角身后紧跟着的张宝,面容却依旧难掩悲痛之情。</p>

  他心知肚明,这并非张角恢复健康,兄长是透支了所剩无几的寿命,在用法术强行让自己回光返照,好能演出生命中最后一场盛大且绚烂的谢幕戏。</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