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曲目解说

  曲目解说

  终于到了最后一集,还是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如往常的曲目解说。因为会泄漏许多剧情,请各位看完故事后再继续阅读。

  ○第一章

  ●圣诞神剧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

  哲朗在客厅听的歌曲。从前欧洲的圣诞节指的其实是1225圣诞节到隔年16主显节这段期间。巴哈创作这部作品的那年,圣诞节期间一共有6次庆典,为了分别在6次庆典中演奏,他作了6部、共64首清唱剧,总称为〈圣诞神剧〉。

  由于这同时也是庆祝新年的歌曲,因此其中也有许多旋律开朗活泼的歌曲呢。

  ●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

  披头四

  小直送的礼物。被誉为摇滚乐史上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是披头四中期的杰作。但他们本人却对此评价存疑。有许多自诩为披头四通的人也曾评断这张专辑的完成度低于《艾比路》,而前卫性不及《白色专辑》。的确,我也不那么喜欢他们中期的曲子。

  由于小直在后面的章节会更详细介绍这张专辑,因此在此就暂且不提。各个乐曲的解说也容后再述。

  ○第二章

  ●圣诞清唱剧

  阿瑟奥乃格

  阿友哥重新编曲的曲目。奥乃格是活跃至二十世纪前半、出身瑞士的法国作曲家,但在日本并不有名。很不好意思的是我几乎也对他一无所知,去TOWERRECORDS(注:日本唱片行)寻找奥乃格的唱片时,在O行的架上遍寻不着,愤慨地询问店员后才知道奥乃格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H,我也有过这样丢脸的经验。

  这首作品是奥乃格的遗作。诡谲的低音弦騕序曲,接着从呻吟般的合唱开始激昂,少年合唱、混声合唱、风琴,在各式各样的清唱剧元素交织卷之下扩展开来,最后在优美的寂静中结束的名曲。

  ●圣母颂

  夏尔古诺

  小直一个人在练习室中弹的曲子。圣母颂是赞颂圣母玛丽亚的祈祷文,以这段祈祷文作出的曲目多得不计其数,但其中又以名作曲家古诺所作的这首圣母颂最为著名。将巴哈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第一首前奏曲作为伴奏这一点也广为人知。

  ●普世欢腾

  罗维梅森

  管乐社演奏的曲目。这是首很有名的圣诞歌曲呢。此外,

  ●鲁邦三世的主题曲

  大野雄二

  还与这首歌编成组曲。如何组合呢?这就请各位自由想像了。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G大调前奏曲与赋格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

  真冬曾在独奏会上演奏过的曲目。如谱面上所示,这是一首六八拍的曲子,但也能当成是速度很慢的夏佛节奏。然后以对位的手法将

  ●SantaClausIScolnlngtotown

  这首歌以两倍的速度混进去也没被察觉(大概)。如何组合呢?这就请各位自由想像了。

  ○第四章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干烧虾仁与哲朗争论不休的曲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贝九。由于在这首作品首演时请来的男中音歌手,似乎唱不出O,Freundej这一句的高音M,因此在无可奈何之余,贝多芬在谱上注记唱成低两个音的升8也可以。虽然我没有听过,不过据说偶而也会有人唱另一种旋律,而且听起来还满奇怪的。

  ○第五章

  ●运动与嬉游曲第10首〈探戈〉

  艾瑞克萨提

  真冬在水塔时弹的曲子。这是被称为音乐界毕卡索的萨提所作,N首钢琴曲集其中一首。听起来只是很短的普通探戈,但恐怖的是这首曲子在乐谱最后写了连续记号,却没有标示结束处,也就是要永无止尽地反覆下去的意思。

  ○第六章

  ●HappyXmas(WarlfIsOver)

  约翰蓝侬

  圣诞歌曲中经典的必唱歌曲之一。这是约翰的反战歌曲当中最为直接的一首。详细解说请看本文。

  ●马赛曲

  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

  神乐阪学姐用吉他弹的曲子。法国国歌,正如各位听到的,这是一首军歌。由于是法国大革命时冲入敌阵的士兵们所唱的歌,因此迅速流传开来,以充满血腥味的歌词著名。不过这类国歌还满多的喔。

  披头四在〈你最需要的是爱〉的前奏使用这首歌曲也非常有名,但约翰大概是知道歌词内容而故意使用以表讽刺的吧。

  ○第八章

  ●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呜曲〈告别〉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真冬送给直巳的第一首曲子。也就是离别的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在第一集就已经解说过了,因此在此省略。

  ●C小调第二号组曲序曲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

  真冬送给直巳的第二首曲子。在巴哈的时代,Partita个单字指的便是组曲。而且结构相当严谨,必须要沿袭前奏曲(Prelude)+阿勒曼德舞曲(Allete)+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自由舞曲+吉格舞曲(O一gue)这个形式,才能称之为组曲。

  这首C小调第二号组曲的前奏曲,也就足序曲部分,是由三声部构成、速度逐渐加快的有趣曲子,第三部的赋格是巴哈的赋格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份。

  ●赋格的艺术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

  真冬送给直巳的曲子之一。据说是巴哈的绝笔之作。巴哈使用他所有的赋格技法,将这首D小调的简朴旋律作出H首变奏曲。在其中的第ff首,已经看不出原曲模样的降B大调部分,据说他正打算将自己的名字巴哈撰写成主题旋律编写进去时便气绝身亡了不过这是后世比较夸大的说法,事实上是由于他病重得无法继续写作,在数个月后没能完成便病逝了。

  ●音乐的奉献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

  真冬送给直巳的曲子之一。据说是某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将突然想到的C小调主题丢给巴哈,命令他用这个主题即兴演奏赋格,结果巴哈真的当场演奏出来的,就是这首曲子。前面提到的赋格的艺术也一样,巴哈的音乐大多不受限于乐器,因此有各式各样的编曲流传后世。

  不过由于这个主题是外行人想出来的,因此相当粗糙,不太容易引用。

  ●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

  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

  前面提到的专辑第一首主题曲,也成为乐团的主打歌。背景观众的喧闹声与欢呼声,实际使用了披头四现场演唱的音源。在专辑的倒数第二首又唱了一次,然后接到下一首安可曲。

  ●ADayintheLife

  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

  放在专辑最后的安可曲。这是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的曲子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而披头四当中我最喜欢的是〈Something)。)这首歌狭义上而言,也可说是蓝侬与保罗一同创作的最后一首歌。这是乔治马汀用与以往相同的豪迈手法,将二人分别创作的歌曲片段串连起来的歌曲。

  ○第九章

  ●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呜曲〈春〉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真冬与尤利录制的曲子。被昵称为〈春〉,平易近人、相当受到欢迎的曲子。听起来的确像初春时期,高档餐厅会播放的曲子,但其明明是小提琴协奏曲,却由四个乐章构成,旋律相当复杂的诙谐曲放在第三乐章,可说是充满贝多芬实验性质的一首作品。

  ○第十三章

  ●WhenI'mSixty-four

  约翰蓝侬&保罗麦卡尼

  千晶与小直一起听的曲子。收录在专辑中段、是保罗所作的小品。开始与结束时戏谑的双簧管令人印象深刻,歌词内容也是一个没用的男人向女朋友拚命诉说自己的优点、请求对方让自己一辈子待在你身边,令人感到难为情的作品。

  ○第十八章

  ●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真冬的来电铃声。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当中,毫无疑问最不受欢迎的曲子。有多不受欢迎呢?请各位上YOUTUBE打beethovenpianoconcert检索看看就能够了解了吧。只有第二号一点也不热门。明明就是首好作品呀。

  ○附录

  ●C大调弦乐小夜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我想应该有许多人听过这首歌的前奏。饶富魅力的旋律充满整部作品,第二乐章加入他擅长的华尔兹,百听不腻,是我能充满自信介绍给古典初学者的一首曲子。不知道该从哪首作品听起的人,要不要试着从这首曲子入门呢?

  ●Pieces

  Tetsu

  这是彩虹乐团的第十六张单曲。我问过彩虹的粉丝,据说他们的作品中,只有这首歌是以女性角度撰写而成的。(这是很久以前问的,现在或许已经不是了。)或许算是特别的曲子吧,他们也经常在演唱会上将这首歌作为结束的最后一曲。

  非常感谢各位这一年多来的爱戴。能够写到圾后,都是讬了各位读者的福。希望今后也能继续将美妙的音乐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后记

  十九世纪俄国的名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为〈C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代表作。这是为弦乐团写的、共有四个乐章的端整作品。开头那段相当优美、使人印象深刻的A小调旋律,经常被用于电视广告或作为音乐节目主题曲,我想应该有满多人对这首曲子有印象。这段旋律在第一乐章的最后再次出现,在最后一个乐章的结尾重复了三次,为整首作品作总结。

  《离别的钢琴奏鸣曲)这四集就是仿照〈C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结构写成的。若是读到最后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这段A小调旋律相当于故事中的哪个部分了。此外,观察得更仔细的读者,或许也会察觉每个乐章的速度记号,与每集的章节数其实是相对应的。第一集与第四集分成二十章左右,会有这么多节,是因为第一乐章与最后一个乐章为快板的活泼乐章;而第三*会分成五个连续的短篇,是由于第三乐章为甚缓板的徐缓乐章。

  不过,或许我应该适可而上,先改改我会在后记瞎掰的坏习惯比较好。

  在我去年夏天开始撰写这部作品的第一集时,脑中当然完全没有想到刚才说的那些东西。要模仿四个乐章的乐曲结构完成整部作品,根本不可能办到。当时的我并不可能知道自己会写到第四集,以及会在第四集结束这些事。

  在写到最后的现在,对于水平线另一头的未来、直巳与真冬、千晶、响子会如何走下去,我也没有半点头绪。尤利倒是知道,他现在正睡在我身后的棉被里。抱歉,我是骗你的。才说要想办法治治自己爱胡诌的习惯,下一页又说这种话,我真是无可救药的家伙。

  直巳等人的人生正如我的文字所言,继续奔跑着,今后应该也会跑在那条延长线上,但很不可思议的是,现在的我只能目送着他们的背影,并祝他们幸福而已。L'Arc-en-Ctel有一首歌叫做〈Pieces〉,这是他们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首。不仅是小说家,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出了创作者们共通的心情。若是自己的碎片从这双手中飞走,我也只能祈祷它可以振翅高飞,越过大海了吧。

  最初的开始是去年四月。在电话中讨论剧情时,责任编辑突然提起了我在网站上刊载的某部小说。

  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女孩,因为喜欢上她,为了她而努力。这样的构图相当简洁明了呢。

  那部小说是以卡片游戏为主题,因为不适合直接用来当商业出版品的题材,我便将很久以前就想尝试看看的青乐题?***媒ィ瓿闪舜蟾佟V蟮谋闶钦獠抗适隆K坪跤腥嘶骋晌沂俏私獵D报公帐才写了这部作品的,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正想质问对方是在哪里读了什么,才会存有这种疑问的时候,我将之前的书拿出来一看,才发现自己曾在后记中写过这种话。真是非常抱歉。

  故事中的时间轴大约过了一年(虽然最后稍微跳了一小段时间),我也花了几乎一整年完成,与直巳相同,我自己在这一年里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事物,或许将至今为止的二十九年全部加起来也无法相比。但与虚构故事不同,我身边并没有任何别离。仔细想想,今年(注:20o8年)对我而言,说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年也不为过,但今后相信还有许多挑战等着我。因井伏鳟二(注:日本小说家)翻译而著名的于武陵的诗中,也有人生足别离这样的一句话。

  写完这篇后记后,我打算去一趟录音室。现在放在我身旁的,是自搬家以来便一直丢在柜子里的AriaProII贝斯。生锈的琴弦也已经换上新的。没错,我又要开始玩团了。虽然不过是一群伙伴们玩玩罢了,但当我开始写这部作品时,完全没预料到自己还有再次玩音乐的一天。原本只是打算将自己失去的事物写成小说而已,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谓的感伤。无论形式如何改变,都不会有无法挽回的事物。自己明明在小说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一点了。音乐一直都在我的身边。我逐渐喜欢上许多自己在执笔时所购买的CD。尤其幸运的是,若没有撰写这部小说,我就不会与拉赫曼尼诺夫及孟德尔颂相遇了。所以,下次希望能由我主动去与音乐面对面。

  在提笔撰写这部故事的期间,我受到许多人的协助与鼓励。首先是与我一同创造这部故事的责任编辑汤浅大人;以许多美丽穴画表现出角色魅力的植田亮老师;一同游玩的00会的各位;我常去光顾的唱片行老板;已经过世的、我敬爱的音乐家们;以及仍然在世、我敬爱的音乐家当中,作为代表的路易与保罗;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读到最后的您。谨藉着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深深致谢。真的非常感谢大家。

  二○○八年一○月杉井光<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