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小洋楼

  翌日,阿琴就带着林桂芳去了王丹羽家里,后头跟这小丫头王希秋。浪@客*中文转载[]

  “到了!”在一栋三层小洋楼前,阿琴停了下来。

  在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就是这个小洋楼了,大多数的人家还在为住上小平房而努力着。

  一如记忆里的那一栋楼,镂空的铁门,回字型走廊。

  南方,大概是没有这样的小洋楼吧。有点小四合院的感觉,又有点现在洋楼的风格。大概是主人家自己设计建造的吧。一楼左右两边各有一间房,大门正对的是一间很大的客厅,中间下陷成口状,其间,摆放着整齐的花盆,间隙明了。花盆按3*4的排列放在左右两边,其中一个方便浇花的过道。

  轻解着环在铁门上的铁链子,哐当哐当的声响直接告诉主人有客来访,正在自行开门。闻声的王丹羽跨出房门就到了二楼阳台,一眼就瞧见在自家楼下解链子开门的阿琴。

  “阿琴姐你们来了啊,直接上楼吧。”居高临下,王丹羽叫道。

  “呵呵,就来就来!”随着“嘎吱”一声,铁门应声打开。几人直接进门,在廊下走了半个回字,就到了玄关的楼梯处。换上主人家放在鞋架上的便鞋,就上楼了。话说,不知道这家人是为了老人方便,还是二楼比较亮堂,起居什么的都在二楼,一楼全空着。

  二楼也如一楼的格式,只是大厅上来是四间房+走廊,大门上来是个大大的阳台,整体上,还是个回字。三楼保留中间的四间房,左右那两间房直接转换成阳台。三楼的楼顶,完全是个大大的阳台。这是王希秋所见过的房子中,阳台最多的一处。

  王丹羽已经站在楼梯上方等着了。一阵寒暄后,便引进了主屋。王希秋睁着天真的双眼,打量着这屋子,寻找记忆中的那丝熟悉。

  电视,电视柜,物品柜,沙发,圆桌,还是在老地方上呆着。此时的圆桌上正放着一个白色瓷盘,盛着点点清水,几枝含苞待放的栀子花养在其中,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流淌。w-w-w-lk。老爷爷慈祥地坐在沙发椅上,和旁边的小孙女正逗着乐,一旁的婆婆用好看的彩纸叠着三角形,菱形的小东西,是用来做帘子或吊饰的。

  见众人进屋。房间里的人也停了下来。

  进屋后便是一方介绍,王希秋跟着也是一一问好。婆婆还是记忆中那么严肃冷漠。淡淡地同人打着招呼,老爷爷在知道林桂芳是今后照顾他的看护后,倒是很是亲切地述说着自己地习性。比王希秋小一岁地孙女王冰彤完全不怕生地对着大人们喊阿姨好,然后很是热情地往王希秋身上粘着喊姐姐。如此一个洋气。可爱。热情地孩子。无论是谁看了都会喜欢地。不过,王希秋只是笑笑地应着。毕竟相处过。知道她的本性。现下还是孩子或许是真地纯真,当然这是后话。

  “走,姐姐,我带你去看我家的花!”或许是看到差不多的孩子。王冰彤开心地想带着王希秋参观她地家。

  屋里的大人看着也是点头称是。

  “跟妹妹去看看吧。东西不许乱动知道吗?”林桂芳叮咛着。

  “姐姐,姐姐!快走吧!”王冰彤掖着王希秋的小手就往阳台跑。

  两边的栏杆上摆满了花盆,连阳台边上也摆放着花盆,一小部分盆子还是新的,里头的土也是刚填的。仔细看看,可以发现,这些盆子是刚放上的,盆子边缘根本没有摆放很久而留下的痕迹。大概是老人回乡时,一同带回来的。两个老人都很爱花,尤其喜欢兰花。记忆里,王希秋数过这里的花,不分种类,不算小花圃,有289盆,各种兰花占了56盆。基本是她叫不上名的花。

  “呐,姐姐,这花很香吧,是奶奶放在桌子上的花哦!奶奶说了,这个花还可以泡茶喝呢!”王冰彤将王希秋拉到一株葱郁的栀子花前,高兴地说道。

  “哦哦,你真厉害哦,还知道这花。”王希秋心不在焉地夸道,完全没在意到王冰彤是什么表情。

  历史上的空中花园,王希秋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不过,在她心里,这里也是一处空中花园。

  跟在王冰彤的后头,一边听小丫头介绍着各种花开时的样子,一边自己回忆着这些花,王希秋的心情很是轻松。养花怡情,大概就是讲两位老人吧。不过,这个年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奢望,即使是后世,也是很难的。

  简单地参观完屋子后,便回到了主屋。屋里的大人也基本谈论清楚,王丹羽交代晚上就可以过来后,大家就话别回家了。

  有时候,大家庭看起来很是祥和,但未必就如表面那样子。要不怎么会说一如侯门深似海呢?所以,除了看顾老人外,王希秋是不期望老妈与之有其他相交的。

  ————————————

  今天家里就过端午节了。话说,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但农村一般初三到初五都可以过节。有一点很是不解,在祭拜祖先前,好像都要先拜卧房里的“那位娘娘”?还有,这两天南方暴雨,龙舟都没法下水了。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